浅谈班集体的和谐文化建设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班集体建设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从文化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和谐文化的理念统领班集体建设工作,用和谐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用和谐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和谐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作者所说的班集体和谐文化,是指依托并透过班集体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和谐文化现象,它具有自己独特特征。
  一、班集体和谐文化的特点
  班集体和谐文化对学生具有间接而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具有如下特点:1.导向性。班集体和谐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规范着班集体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和谐班集体后,班主任并没有对他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却逐步有所收敛,渐渐改正,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这其实就是班集体和谐文化导向性在起作用;2.渗透性。班集体和谐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和谐文化生活、优美的班集体和谐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3.凝聚性。班集体的和谐文化强调的是学生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班级关系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和谐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透过班集体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和谐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强度;4.激励性。班集体和谐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和谐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发奋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二、班集体和谐文化的构建
  良好的班集体和谐文化有助于班集体整体建设,班主任必须采取具体实施来促进班集体和谐文化的构建。
  (一)高中班主任从三个层面构建班集体和谐文化。
  1.美化班集体和谐文化的浅层面——班集体物质和谐文化。
  班主任和学生为促进共同的班级建设而布置的教室和其他和谐自然环境往往被称为班集体和谐物质文化。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身心健康,班集体和谐物质文化的创设,包括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标语、专栏板报、课桌的摆放形式乃至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赋予班集体和谐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要使班集体的各种物化东西,都能体现班集体的个性和精神从而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学生在文明的、干净的、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和谐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
  2.开发班集体和谐文化的中层面——班集体制度和谐文化。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集体制度文化,它是班集体和谐文化的中层面。班集体制度和谐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集体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班集体规章制度时,不仅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从和谐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制度,不断赋予制度以和谐文化色彩。如:在班集体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发挥班级每个成员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并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具有和谐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这样才有助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与激励作用的共同发挥。
  3.强化班集体和谐文化的深层面──班集体精神和谐文化。
  班集体和谐文化的深层面是班集体精神和谐文化,它是班集体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集体文化的核心。班集体精神和谐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集体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和谐班风,能在班集体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二)发挥班级教师群体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积极作用。
  “亲其师,信其教”,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班级集体和谐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包括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用微笑的脸与学生沟通,用鼓励的眼神去激励他们,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和谐教育模式,因此学生与教师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每个学生与老师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受到的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在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给学生正面的引导、肯定和鼓励。学生回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和肯定,在学校学习起来也有劲,生活也感到幸福,自然只想表现好,求进步。可以说学生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是班集体的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学关系和谐更能使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核心力量,自然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在此班级我们更容易进行班集体和谐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可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的表现,用美好的眼光去观察,多发现周围美好的事件,从而去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渴望其他人承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在同学交往中,我们要渗透健康的平等交往思想,如互助、平等、团结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列圣及先贤们的故事,将圣训警句、先哲名言写在书签上,或制作成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行动中学会交友,学会真诚待人。
  既然有班集体,就有班集体和谐文化,班主任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集体和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集体和谐文化的育人功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工作有所创新,从而迈向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与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而且综合运用了多种文学描写手法,对我们中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如何将廉、蔺两个传主塑造得栩栩如生的。  一、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所谓详写,就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则是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