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低市净率支撑股价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银行股而言,净資产估值的支撑有多坚实?
  尽管银行股已经跌到了净資产的边缘,但市场上对银行股是否具备买入价值仍忧心忡忡。这种担忧源自于更外資投行调低银行板块评级,亦源自于地方融資平台债存在违约的风险,国内银行資产可能受到打击,不良贷款率增加。
  然而,当我们站在净資产的角度来解读银行股,则会发现当股价已经接近净資产时,担忧本身已显得有些过度。现在,是从恐慌中静下心来,仔细算算净資产对股价支撑力度的时候。
  
  PB估值:历史最低世界罕见
  至10月11日收盘,银行股2011年平均PB介乎于1.1—1.2倍之间,如果考虑到银行股业绩的增长和净資产的持续增厚,则相当部分银行股的2012年PB估值已不足1倍。
  而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上证指数低至1664点时,银行股的估值水平(PE和PB分别为9倍和1.6倍)仍远高于目前。
  从投資者的角度看,这些数据对比已略显麻木,因为在过去的半年多的时间里,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事实上已经低于金融危机时期,但仍在不断创出新低。
  而如果结合到国际经验来看,我们亦会发现这种“不断新低”带有特殊时期的市场“错杀”成分。中信证券日前即指出,对国际银行业估值的变动进行历史回顾可以发现,银行股估值较长时期低于净資产的情况,从有统计数据以来,仅仅出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欧美银行。
  而即使是这种仅有的情形,仍是在相当特殊的原因下出现的,这些因素包括:1;在2000年后,商誉等其它无形資产所占資本的比例大幅提升,資本工具的开发也使得行业資本的质量下降。以巴黎银行为例,其有形净資产的估值高于以总净資产的估值。2;高杠杆率和巨额亏损对資本冲击较大。美国银行业平均杠杆率为1.9%,而我国银行业达到4.7%。一方面是欧美银行盈利前景相对悲观,所持债券违约率较高等都影响其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国内银行经营的内部因素仍相当稳定。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发现在“历史最低”和“世界罕见”的情形下,银行股低PB已带有相当多的错杀成分。
  
  低PB陷阱?算一算就知道
  银行股的低PB是否是陷阱?这种担忧来自于地方融資平台债存在违约的风险,即银行資产可能受到打击,不良贷款率增加。
  究竟是不是陷阱,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银监会2011年中期银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229亿,不良贷款率1%,贷款损失准备1.05万亿,拨备覆盖率249%,行业净利润5364亿。
  基于以上数据,中信证券的判断是即便未来出现資产质量恶化,拨备调节和利润缓冲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保护股东权益的“双重屏障”。
  屏障之一是:在逆周期监管的思路下,允许行业不良贷款上升6300亿,不良率升至2.5%,但这也不影响行业盈利的增长。
  屏障之二是:利润缓冲的存在。从对银行盈利的跟踪来看,2011年行业净利润超万亿在预期之中,而上市银行也有望达到8000亿,在保护資本不受侵蚀的情况下,即使假设不良贷款损失率达到5成之多,且损失也当期计提,允许行业不良率再增加近5%。
  综合起来看,拨备调节与利润缓冲可以有效保护权益稳定,不良率上升5—7个百分点也不构成資本冲击。而在银行业净利润有望过万亿的背景下,即使未来部分高风险行业,比如市场担忧最多的地方债务出现小部分的违约,也都不太可能出现银行业利润整体大幅下降的局面。資产质量的恶化尚不足以侵蚀银行利润,甚至是影响净資产。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银行股的净資产可以说已然形成股价的坚实支撑,低市净率构筑了良好的安全边际。而从选择投資标的的角度,投資者更应该关注盈利增长较快的公司,因为净資产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跟随时间前行不断抬升。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我
今年的秋天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似乎格外肃杀,环球股市阴晴不定,动荡不已,A 股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似乎注定了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 以动荡换太平  欧洲的债务危机将如何演化,又将如何收场?结局不外乎三种,一是部分欧元区国家退出甚至欧元解体,一体化进程后退以获生机;二在现有框架内不惜一切代价平息危机;三是以进一步的一体化解决现存问题。  退一步的方案从逻辑上有合理之处,淘汰掉实力较弱的成员
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要知道未来就要以史为鉴,了解过去,看清现在。  2006、2007年超级牛市走完后,从2007年10月开始进入到熊市下跌,大A浪下跌用了13个月于2008年结束,之后展开“综合指数的大B浪反弹”,而中小板指数走的是牛市。  在始自于2008年10月的大B浪反弹行情中,权重指标股(钢铁、石化、金融、大地产、有色金属类等)于2009年8月见大B浪反弹顶。并从2009年8月-201
市场持续数月的下跌,已经从不信与犹豫,再到坚信以及悲观情绪扩大化,这个过程相当有意思。当我们4月中旬开始告诫后面会大跌时,面对的是众多耻笑,甚至有位权重股投资价值吆喝者不惜出言谩骂。6月下旬的反弹时,仍然有相当一批人看新高,但到7月末下跌至8月初,大指数出现击破长期上行趋势线后,人们开始认同我在年初说的那个11月时点以及目标位了。而到了这一周,我们发现悲观的人越来越多,所看的目标位越来越低。  历
现在高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但是高新技术的开发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的,高新技术开发的投入和支出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