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掌握力——来自挪威“2M”教育实践的经验

来源 :现代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2017年,围绕着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掌握力,挪威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动力”是指引发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状态并最终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驱动力。“掌握力”一方面是指学生对于所习得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掌握水平,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学生能够掌握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该教育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核心目标、两个教育理念、三个驱动工具、五个主要目标以及六个行为主体,并采取了促进学校课程特色化、丰富教师能力网络、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学校合作多样化等举措,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启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作文入门。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的具体方法开展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方法  作文是展示语文学习最终目标的一种途径,是反应学生知情意行的具体方式,是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最鲜明体现。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是
期刊
博物馆自18世纪从欧洲引入美国的时候,就开始承担起公众教育的功能。自19世纪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先后经历了审美功能的提出、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审美和教育功能之争、政府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可以及满足公众对多元文化的需要五个发展阶段。这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公众对博物馆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也体现了政府在博物馆教育功能确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梳理美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演变,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不足,对我国如何开展博物馆教育、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供借鉴和启发。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习研究的视域逐渐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适应未来的主要学习方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与“文化基础”三大部分,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主性”“社会性”与“文化性”三大人性基础,其内蕴着深度学习的三种样态。基于“自主性”的个体认知网络、基于“社会性”的社会互动网络以及基于“文化性”的行动者网络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学习并同时促进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发展的三种学习样态,
【摘 要】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听前活动、听中活动和听后活动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听的教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探索提高听的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听的教学;媒介;指导;策略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对增量语言的认识、掌握和习得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这位参与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合理的梳理所听语言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听的学习策略指导,将掌握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