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高中物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概念性强且理论抽象的学科,常有众多学生反应此学科学习难度系数较高,加上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知识点进行一味地灌输,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利于其物理概念的有效理解,促使学生物理综合素质水平总是得不到有效提高,降低其学习信心。故教师应当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转化其教学理念,针对物理概念源于生活的学科性质来优化其教学模式,借助生活实际现象来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物理概念推理,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其物理学习信心,对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笔者现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现象来展开物理教学设计,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一己之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联系;教学
  有著名学者说过,学习源于生活,而物理同样也不例外,且其学科教育目的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调动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探究性,对锻炼其科学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现今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教育学家针对高中物理教育均是主张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现象来进行教学设计,以生活现象为前提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概念推断,并利用其自身思维空间的想象能力来领悟世界万物的个中奥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物理性思维,还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质水平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并與现下教育所倡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理念相符。因此教师通过引导生活代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来作以教学设计,是现下流行的教学趋势。
  一、 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现今新课标教学理念来看,均是主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首要教学目的,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流程得以有序展开的有效措施,故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需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及心理特点,选取其周边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设计,以调动学生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对提升其课堂学习的集中性和参与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力》一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置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生活中会涉及力学问题的运动现象有哪些?”此时,学生会根据其生活实际议论纷纷,如打篮球涉及的力、走路时抬腿形成的力、把物体举起来产生的力学等,后教师继续提问,上述物理情境中你们有发现什么共同点吗?然后学生再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来分析上述物理现象,最后鼓励学生讲述自身对力概念的认知,并在教师点拨下自主验证出物理概念观点。此类结合物理概念来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问题的教学措施,不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其物理学习兴趣,对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促使教师教学步骤的有序展开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 借助生活经验,提升物理教材的活化性
  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理论知识点内容来提升教材的活化性,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行物理生活情境建设,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集中性和散发其物理思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转化其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中的纯理论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需花上一定的心思来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大体相符的教材内容作以情境建设前提,确保课本中物理知识的抽象化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中,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物理概念理解能力,对达到教师物理课堂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提升物理教材中的活化性来运用于学生课堂情境建设中,是学生课堂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讲解《曲线运动》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中较为常见的生活情境来引入课程,并进行适当提点,如运动员投篮过程中的运动途径就是曲线运动,铁饼投掷也不例外,盘山公路上的行人车辆也是曲线运动。此时在教师点拨下会提高学生的课堂集中性,并加以思考其身边同为曲线运动的生活情景,同时会自主探索出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章节课程,并在教师详细讲解曲线运动特点和其中道理的前提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升其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对帮助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引入生活疑问,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众所周知的是,物理教材中除去固定式的理论知识点,还伴随有大量的实验课程,便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概念推断,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除去讲解教材中现成的物理原理和概念,还需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其物理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所在。故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问题和现象来设置实验场景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获取物理知识,并在其实验过程中结合物理概念对其进行适当点拨,以协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领悟物理概念,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活跃课堂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内容时,由于此类知识点抽象程度较高,故教师只是一味地分析其中概念理论,大部分学生就会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教师可采用实验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定义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如光滑木板、棉布、毛巾、尺子、一个木板和书构成的斜坡形状以及一台小玩具车,此类器材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的简易度,且实验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其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需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为前提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在物理中感悟生活,并通过灵活运用实验教学、生活情景建设等方法来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提升其物理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彰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增强教师课堂教学高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望采纳。
  参考文献:
  [1]杨骁.让生活走进高中物理课堂[J].科普童话,2017(02):19.
  [2]任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教书育人,2013(28):47.
  [3]姜庆荣,徐艳.基于“情境创设”的物理教学实践探索——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为例[J].物理通报,2015(03):47-49.
  [4]朱建荣.让生活成为物理有效教学的起点[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1):56.
  作者简介:
  潘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开始追求對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学,这种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学科实验能力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包含了建立在物理学科之上的学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问题探究与团队合作素养等能力的综合。而在原有物理学科教学中,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环境之中,这就使得教师在新课改之后需要建立学科教学新策略以适应教学现状变化发展的趋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高中政治教学采取的创设政治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有效创设高中政治教学情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对策  一、 引言  高中政治作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政
摘 要: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提高高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对物理的认识,对物理实验的探究,进行物理实验科学严谨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培育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一、 前言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物理学科的重要
摘 要:九年级化学课程是一门知识点较多、较繁琐的学科,其知识点都是比较分散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变得特别困难,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重新培养,有效提升他们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進行一些结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让他们可以产生共鸣,继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基于新课程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