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更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本文梳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指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农业政策的着眼点,是深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脚点,对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更好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存在着直接线性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表明,在外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收入对农民收入既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后的打工收入较高,甚至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域,打工收入要远远高于务农收入,又体现在这些转移的劳动力减少了农业劳动力基数,使农业生产率得到了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间接相关关系,这些间接关系的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劳动力与人口的有序流动能够改良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能够为更好的配置资源与提高效率做铺垫,例如,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越高,就等于为农业劳动力创造了更大的农业就业空间,绝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的促进和提高,这也间接的使农民收入得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从事的非农服务,为城镇人民生活的社会化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建筑、安保、家政等,这些服务可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化的建设更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的因素,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地域经济发展和镇化建设的发展程度不均衡,各地乡镇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有限。在制度层面建设还不到位,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各种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还有一些技术层面的制约因素,如故土难离的小农意识,城市就业的进入门槛较高,城市与农村关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用工歧视等。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要打破制度壁垒,加强制度建设,填补制度缺位。劳动力转移的第一个束缚就是户籍制度,劳动力转移就是劳动力就业空间的转移,劳动人口向着城镇流动,而我国原有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口的流动,造成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随着我国对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视,一些部门和地区已经改革了户籍制度,极大地促进着劳动力转移的进程,逐步建立规范性、开放性、现代性的符合当代国情的户籍制度,确保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改革土地制度,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转移的劳动力逐步脱离对土地的依赖,实施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将这些人口的住房、养老、就业等问题统筹考虑,降低就业门槛,打破限制障碍,增加服务支持,形成统一的城镇化劳动力就业市场。
  第二,加强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育的办学思路,开展就业培训和岗前职业培训,使转移劳动力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快速成为实用型人才,有效增加劳动收入。劳动力素质的优劣影响着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也影响着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实践证明,加强培训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可以大大增加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时效性,还能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收入。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更能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服务业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就业领域。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应放在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使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转移的重点扶持、服务对象,有效增加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对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要落在农业产业化上,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精深化生产加工特色产品,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品牌建设,延长销售等产业化链条,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增加农业内转劳动力的收入。
  第四,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持续增收。我国当前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自发性的转移,缺乏引导性的转移,劳动力转移的過程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政府应该发挥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的作用,建立劳动力转移的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网络化的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劳动力中介市场,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住房、医疗等的服务信息,多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减少就业成本和盲目性,使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信息能够有效的交流。有了信息的畅通,就有了决定就业方向的自主,就有了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方向,就有了选择职业的宽阔空间,就有了劳动力转移增收的前景和信心。逐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信息发布,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咨询的社会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形成多种渠道与形式、多种方位与层次的就业中介机构,为转移劳动力提供保障和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按照市场化的服务思路对转移劳动力进行权益保障,使转移劳动力劳有所得,得有所增。
  参考文献:
  [1]赵慧卿,周国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劳动时间分配决策过程[J].统计研究,2005(4):20-23.
  [2]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债权管理是企业在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完善的企业债权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坏账损失,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析企业债权管理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企业债权管理的重要性,并据此来提出几点管理的方法,从而为促进企业的债权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债权;管理;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0月28日公布了第3季度“全国10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排行榜”.rn排行榜显示,在北京,推销展销人员、营业人员、餐厅服务人员最好找工作,而财会人员、体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劳动关系的转型主要是指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以及劳动关系形态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劳动市场的发育、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将是影响劳动关系变化的因素。中国劳动关系的当前特征是劳动关系的市场基本完成,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渐加强,从而使劳动关系的全球化初现端倪。因此,劳动关系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关系,对中国发展方向发挥着重要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桥梁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管理是保障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当前
2001年1~12月,我院消化科对43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在内镜下进行了射频止血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rn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新技术、新材料被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并大大提高了施工水平,改善了环境.但是与国际
为进一步帮助新时代学院青年正确认识和感悟工匠精神,增强技能成才的信心和技能报国的决心,龙岩技师学院秋季学期开学之初,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开学第
期刊
科学有效地量化、分析、评价低碳交通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准确分析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趋势,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出行方式,更好地发展国家低碳经济.文章采用数据包络(DEA
本次调研34个以上微观样本,显示经济下滑压力巨大,三个特征在强化:出口锐减、消费弱化、投资被动.调研显示2012-15年企业内外两重困境:国内(前期投资过猛、资金成本、环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