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自1971年8月~1985年9月应用我院制作的涂膜剂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对其中5种疾病共22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医院皮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医院皮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医院皮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我们自1971年8月~1985年9月应用我院制作的涂膜剂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对其中5种疾病共22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p>
其他文献
患者男,50岁因左足趾间发绿3个月,于1986年1月20日就诊.患者于3个半月前,因左足背外伤后感染,肌注“青霉素”每日160万,半月痊愈.
患者女,92岁。因右颜部杏仁大无痛性肿物2年余,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肿物显著增女夹诊。检查:一般状况欠佳,体质瘦弱。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病情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底物用猴子食道上皮最好,但猴子食道来源较困难,为了探讨各种底物的价值,作者用了多种有关的组织作底物,进行了初步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例1.男,10岁.因患“荨麻疹”肌注扑尔敏5mg,约5分钟后,出现腹痛、恶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减弱,BP50/20mm Hg,神志不清.
近年来对核抗原系统的研究,发现抗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中的Sm抗体几乎仅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具有特异性,故称为该病的标记抗体(1).本文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检测抗Sm抗体,发现其特异性高于抗核抗体(ANA),略低于抗双链DNA(dsDNA)抗体,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因两上眼睑、眼眶周围红肿伴肌痛乏力一年于1980年1月14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先后出现双侧眼睑、眼眶、前额正中皮肤红肿.经强的松口服及肤轻松外搽,皮疹一度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
我科自1980-1986年共收治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7例,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效果.现着重对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中西医综合治疗作初步探讨,并报告如下.
患者男,30岁,1986年3月17日初诊.两手背、两耳起多数紫色或红色微高出皮面之皮损伴痒已12年.2年前左手背皮损溃破,以后逐渐增生,半年前右手背发生同样情况,在当地医院注射争光霉素,服消炎片并换药无效.
例1。女,52岁,于1982年11月28日就诊。主诉右侧胸背部、腋下簇集红色皮疹合并剧烈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