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趣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啵~咚~啵~咚~”你听,清脆的拨浪鼓声音;再仔细听,时不时还伴随着如歌唱般有节奏的吆喝叫卖声。这就是宋代画家李嵩《货郎图》中传递出的生活气息。
  《货郎图》绢本横卷图,施以淡彩,是李嵩仅存的最为有名的表现农村生活的风俗画。李嵩用大量的笔墨对货郎、村妇、孩童进行了细致刻画,对货郎货担里货物的刻画做到了极致,货物的数量、种类都非常繁多,有孩童玩具、农耕用具、生活用品以及糕点水果等,琳琅满目。这些无一不被描画得精细入微,纤毫毕现。李嵩用白描手法表现画面,人物塑造依靠流畅的线条,有力而且挺拔,造型生动鲜明。画面人物有疏有密的布局让整幅画生动形象,变化中有统一。李嵩用高超的写实手法和略带夸张的表现方式对画面中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物进行表情、动态等处理,人物的形态、神情表现得丰富、准确、细腻,所有人物的衣纹都跟随人物动态有着飞动之势、潇洒之态。画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高超的绘画技巧完美和谐地在画面中统一起来,真是惟妙惟肖!
  最难能可貴的是李嵩对《货郎图》艺术场景的处理。整幅画卷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来到村口的一刹那,村里的老幼妇婴都被他的吆喝声吸引了过来。看着货担上齐全的货品,人们脸上露出兴奋、喜悦的神色,俨然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李嵩用平淡、素净、自然的画面表现了南宋时期的农村生活,热闹的画面又让人隐隐感受到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所处的时代环境及经济生活。从老货郎沧桑的面容中,我们感受到他的丝丝酸楚,这是李嵩对劳苦大众哀其所哀、乐其所乐的深切情感,是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也是他艺术表现的独到之处。
其他文献
本期  主持  蒋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暑气渐消时,新的学年也开始了。亲爱的同学,初初和你又一次相聚了。  首先,祝贺你升入九年级。初初和你相约:用快乐开始我们的阅读,用阅读开启语文的学习。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是的,纵情山水间,表达山情水意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打开语文课本,第一单元很有吸引力
沙悟净不知怎的穿越到了2018年,身无分文的他准备找份工作。  “喂,大哥!你看我这一身武功能干什么工作?”沙悟净拉住一个骑着电动车的男人,那人车上还放着个保温箱。男人打量了沙悟净一眼,笑道:“武功?没什么用。不过,你恐怕有点力气,那跟我一样,當外卖小哥呀!”沙悟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开始了“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  沙悟净当外卖小哥是勤快肯干、任劳任怨的,脏活累活全揽到自己身上。一天中午,下着零
技法指点  《孙子兵法》说“谋定而后动”,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作战如此,写文章亦然。在动笔前,我们要经历审题、选材、立意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布局谋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使文章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呢?首先,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做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材料的安排要各得其所,层次结构清楚,做到言之有
名师简介  丁锋,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升格支点  文章不厌百回改,而语言表达的升格又是应考前最实际也最可见实效的训练点,同学们不可小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语言表达的升格并非就语言改语言,而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或者让写人写景更鲜明形象,或者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量,或者让思想表达更入木三分……只有明确了“想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将语言表达的升格
今天我去学校取落下的书。  雨还在下。走进校园,满眼都是金黄。那些飘落的梧桐叶,随意地铺在草地上。有的地方颜色深点,有的地方颜色浅点,为萧条的秋季点缀上一抹富有生机的色彩。细细的雨滴,打湿了落叶们金黄的外衣,就像小女孩无瑕的脸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泪滴,显得那样美丽动人。高大的梧桐树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在雨里静默着,毫不动摇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突然,一片叶子随这萧瑟的秋风悠然飘落。我拾起它,仔细观察,
一不留意,我已走进岁月的巷口深处,而路口处,始终有母亲,望眼欲穿,在等待我的归来。  不记得母亲是在哪一年买了一台修鞋机。母亲把它放到独轮两腿平板车上,颠簸着走几里土路到集市上给人修鞋,一推就是好几年……从此,母亲有了一个称号:小皮匠。而我也是在那几年和母亲有了距离。我开始自卑,甚至在心里埋怨过她——我总觉得母亲做的是脏活累活,不体面。  然而母親似乎并没有觉察青春期女儿的心理。我讨厌母亲的粗陋、
人的一生充满着酸甜苦辣,充满着许多难以抹去的回忆,同时也充满着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着风”,坦然面对。  古往今来,就有许多人“迎着风”,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让我们一起追溯到春秋时期,认识一下越王勾践吧。勾践在和吴国打仗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战败,被吴王当作奴隶一样使唤,饱受屈辱和折磨。但是他“迎着风”,回到越国后,实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政策,卧薪尝胆,衣不饰彩,食不加肉,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另一个旅人却高興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学写文学评论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下面,初初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  写文学评论,
主持人:王俊章  高級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  睢宁县南门实验学校。
李世民:啧!大哥,古人道,美酒一杯歌千首。我等何不即席赋诗,放歌痛饮呢?  李建成:(眉飞色舞)呵,对!此意妙极!李氏子弟将门所出,沙场上堪称一代英豪,翰墨诗文间亦算得风流人物。二弟一笔行书,深得王右军之法,正可手书条幅,惠赠齐王!(吩咐侍者)传六套文房四宝、六个研墨童子。(侍者下)  李世民:世民还有一议!今日兄弟欢宴,英雄满堂,赋诗当以英雄为题,托古论今,方有兴味!  众:遵命。  〔童子捧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