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二三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请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的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和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爱国主义;(2)远大理想;(3)传统美德;(4j奉献精神;(5)弘扬正气;(6)见义勇为;(7)艰苦奋斗;(8)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9)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10)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11)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12)环保意识的增强;(13)做人与处世;(14)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在付出艰辛努力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定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习素养和训练扎实的初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1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2 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
  联想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妩媚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元化走势,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领域人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了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了较大成功。
其他文献
就总体状况而言,修辞活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由“达意”、“传情”、“示文”三维构成的空间中不断呈现出或正或负偏离的游移的动态过程。运用由“达意”、“传情”、“示文”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之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个鲜活生动的课堂,首先表现为课堂交流态势的活跃、流畅、高效。一个多学期以来,笔者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应当充分展现六种交流态势,并通过这六种交流态势促进学生成长。    一、与文本的交流态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展示给学生的是与文本(课文)的直接交流。学生通过预习和自主、合作、探
近年来,我院肾病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与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多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直在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找出一条以自主学习为根本的质朴中见精神、自然中出创新、平淡中显卓然的教改之路。经过探索和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促进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一、自信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层动因也是转变观念。在我们的校园里、师生间、课堂上,在看似平常、听似平淡的教学现象背后。应洋溢着一种教
一    写作中如何把握好题意是作文的关键沱要求快速、准确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以便确定主旨、进行选材写作。那么,如何把握好题意呢,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采取不同的措施。    1.热门型——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体裁形式往往也是不受限制。其中“文体不限”实际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学
企业的营销管理,按照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的说法:"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的各种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活动,以便建立和维持与目标顾客互惠的交换关系."不言而喻,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48岁辞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