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菊胶囊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香菊胶囊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筛选香菊胶囊治疗鼻窦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29项研究,总样本量4331例,试验组2196例,对照组21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香菊胶囊的显效率(RR=1.30,95%CI[1.15,1.47],P<0.00001)、总有效率(RR=1.19,95%CI[1.16,1.23],P<0.00001)和Lund-Mackay评分(MD=-1.23,95%CI[1.39,-1.07],P<0.00001)优于仅使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香菊胶囊对总有效率(RR=1.14,95%CI[1.07,1.21],P<0.0001)和VAS评分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MD头痛=-1.29,95% CI[1.48,-1.10],P<0.00001;MD鼻塞=-1.08,95%CI[1.21,-0.95],P<0.00001;MD嗅觉障碍=-1.05,95% CI[1.23,-0.87],P<0.00001;MD面部障碍=-1.38,95% CI[1.49,-1.27],P<0.00001);常规治疗+克拉霉素+香菊胶囊治疗鼻窦炎的总有效率(RR=1.15,95%CI[1.08,1.21],P<0.00001)优于常规治疗+克拉霉素,但对显效率(RR=1.27,95% CI[0.98,1.65],P=0.07)的改善无差异;克拉霉素+香菊胶囊对鼻窦炎患者显效率(RR=2.16,95%CI[1.47,3.18],P<0.0001)和总有效率(RR=1.48,95%CI[1.28,1.72],P<0.00001)的提高以及CT评分(MD=-1.87,95%CI[2.01,-1.74],P<0.00001)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克拉霉素.试验序贯分析(TSA)表明,目前主要结局指标的累计样本量已经达到期望值.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腹泻和腹痛等,均与香菊胶囊无直接关系.基于现有数据和方法,香菊胶囊联合多种治疗能够提高鼻窦炎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改善CT评分、VAS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无严重不良反应.今后仍需采用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来验证香菊胶囊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住院病案首页诊疗信息填写情况进行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存在缺陷及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病案首页质量.方法 根据原卫生部《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2016年版)的要求,对某院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病案,16个临床科室每月随机抽取约20%的归档病案,大科室30份,中小科室10-20份不等,共随机抽取4414份住院病案首页,针对住院病案首页中诊疗信息项目进行专项质控.结果 抽查的4414份病案中,共有2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预测灵芝抗胃癌的分子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收集灵芝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胃癌相关的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且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过程中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 用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平均住院日较长的原因,2018年1月起制定措施并持续改进,2019年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对比PDCA管理后2018年和2019年平均住院日及相关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通过头脑风暴法和问卷调查法,总结出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四个主要原因,即人员、工作效率、绩效激励、信息化等.该院平均住院日2017年8.72天,实施PDCA循环后,2018年8.46天(t=3.0,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