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DNA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其表达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MS1在TNB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NBC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BRMS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各细胞中BRMS1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制剂5-Aza-dC处理使BRMS1表达再活化,侵袭实验检测BRMS1去甲基化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RMS1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9%(20/67)明显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0.05),BRMS1表达下调与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5)。BRM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亦有相关性(P=0.000~0.003<0.05)。经5-Aza-dC处理后,侵袭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10.72,P<0.05)。

结论

TNBC中存在BRMS1表达下调,并与该基因DNA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有关,去甲基化可使BRMS1表达再活化从而抑制细胞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寻找合适的方法对结石患者尿中枸橼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开展结石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尿中枸橼酸含量进行直接分析。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重复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与尿中枸橼酸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0.31x+0.002 6(R2=0.994 21),结果稳定,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日内变异系数约为1%,日间变异系数<10%。其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60例,肿瘤大小均≤3 cm,肝功能Child分级A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A组)和羟考酮组(B组),每组30例。A组静注芬太尼2 μg/kg,B组静注羟考酮0.2 mg/kg。两组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 (10 min注射完),10 min后右美托咪啶以0.2 μg·
目的分析急性弥漫性肺浸润性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病程急性、呼吸窘迫、影像学表现双肺弥漫浸润影[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进行病因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急性弥漫性肺浸润性改变患者共86例,其中男62例(72.1%),年龄(58.6±16.4)岁;女24例(27.9%),年龄
期刊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经过标准兰索拉唑胶囊治疗效果欠佳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5例,评估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和情绪障碍评分后,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A、B、C、D和对照组。A、B、C组和对照组用兰索拉唑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A组+黛力新,B组+舒肝解郁胶囊,C组+黛力新+舒肝解郁胶囊;D组单用黛力
目的比较蒽环联合或序贯紫衫类方案以常规间期或剂量密集间期给药对Luminal B (HER2-)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68例临床分期为ⅡA~ⅢC期Luminal B (HER2-)型乳腺癌患者数字随机分为多西他赛(T)+表阿霉素(E)+环磷酰胺(C)(TEC)常规间期组(A组)、EC序贯T(紫杉醇)常规间期组(B组)、TEC剂量密集
目的观察输注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2至8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37~65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氟烷(S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S组患者: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术后大量引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1~18岁第一次进行后路矫形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病案资料共1 461例。将患者以引流量与估计血容量比值分布的30%为临界点分为大量引流组和普通引流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脊柱侧凸诊断类型、术前Cobb角度、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