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技巧对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来源 :东方食疗与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穿刺技巧对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需桡动脉穿刺患患儿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患者进行我科改良的穿刺技巧。观察两组患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x2=4.817,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时间(3.5±2.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5.3±3.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穿刺技巧能有效的提高患儿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患儿;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969.4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56-01
  患儿桡动脉采血目前是采集患儿血液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患儿桡动脉细、穿刺过程中患儿的不配合导致难以触摸到桡动脉的位置,从而极易造成穿刺的失败。本文主要探讨通过改善穿刺方法,增加患儿桡动脉采血穿刺的成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需桡动脉穿刺患患儿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62个月,平均年龄(29.0±3.8)个月,体重9-37.0kg,平均体重(22.3±2.1)kg。对照组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1个月,平均年龄(28.5±3.6)个月,体重8-37.1kg,平均体重(22.1±2.0)k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患儿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用5ml的注射器连接5号头皮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取血液,拔出头皮针并按压止血。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固定手法,协助者手抓紧患儿前臂,防止患儿手臂扭动,操作者左手触摸桡动脉右手穿刺。观察组患儿采用我科改良的穿刺技巧,协助者手掌张开,拇指与四指分开,四指并拢,掌心向上放于患儿肘关节处,并抓紧向上托起,保持患儿手臂伸直,操作者左手抓紧患儿手掌,使其掌心向上,手掌向下弯曲使腕关节背伸45度,右手进行触摸后确定穿处刺点,一般为桡骨茎突内侧0.5cm处,右手持5号头皮针针尖斜面向上,于前臂成30度角度进针,见鲜红色回血后固定针头,嘱另一助手回抽注射器,如未见回血,则退至皮下重新调整角度直至穿刺成功,若由于患者哭闹或其他原因导致穿刺针头拔出皮肤则视为穿刺失败。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穿刺成功及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为一次穿刺成功或皮内调整方向后穿刺成功并顺利抽出足量的血。穿刺时间从准备穿刺至按压止血这段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患儿基本资料及平均穿刺时间比较以(x±s)表示,以t检验,穿刺成功率比较以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情况
  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0.0%,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66.7%,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平均穿刺时间情况
  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时间为(3.1±2.5)min,对照组患儿平均穿刺时间为(5.2±3.0)min,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桡动脉穿刺采血可用于各种临床诊断和治疗,其位置浅表易露,不需要像股动脉穿刺那样褪去衣服,对于冬天来说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尤其是小儿采集动脉血,桡动脉穿刺不仅不需褪去衣服降低患儿恐惧感,还容易固定患儿,减轻患儿哭闹和疼痛感。但如何提高小儿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依然值得我们探究。大量临床观察证实,动脉穿刺成功必须要有好的体位、熟练的技术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因为动脉细滑且位置较深,并从心脏流向肢体末端,因此不能像静脉采血一样在近端绑扎止血带,所以好的体位和暴露对于穿刺成功特别重要。
  桡动脉在桡骨茎突内侧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助手手掌张开,拇指与四指分开,四指并拢,掌心向上放于患儿肘关节处,并抓紧向上托起,保持患儿手臂伸直。此种固定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屈肘关节按压前臂固定,不会影响桡动脉的波动强度,且操作者握持患儿手掌使其背伸45度,有利于桡动脉的绷紧和固定,如此提高穿刺率,从而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患儿疼痛和降低医疗纠纷。临床也有报道此种固定方法能提高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院这种新改良的桡动脉穿刺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患儿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在预防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
[摘要]目的:观察导乐镇痛仪和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150例。A组提供导乐镇痛仪,B组提供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包括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第一产程时间以及自然分娩情况。结果:A组中产妇的镇痛效果和第一产程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A组中的产妇全部自然分娩,B组中有8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现象,有4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必须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新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山东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
目的:探究新型督灸法治疗寒湿型背部冷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 ~2018年8月我院予以针灸治疗的寒湿型背部冷痛患者160例,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n=80)
期刊
[摘要]脑血栓(cerebralthrombosis)作为内科中较为常见的老年人脑血管疾病,通常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有关研究显示,脑血栓占据脑血管疾病总发生率的80%左右。而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清除脑血栓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目前,溶栓治疗是脑血栓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也是早期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关键。本文首先概述了溶栓疗法的机制原理,然后重点综述几种溶栓疗法,包括药物溶栓、器械溶栓两大方向。  [关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于本院接受静脉治疗的16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号纳入细节组与常规组(n=82).常
本文主要以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数字化审计为手段,建设“防火墙式”的常态审计监测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点、难点、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状况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 ~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日期的单双,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