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运动损伤必定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运动损伤还会给教师、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也影响了学校声誉及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但运动损伤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无法完全杜绝,只能做足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对待运动损伤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掌握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课的正常运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然而,体育课上却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现象发生。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小学体育课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的占总受伤人数的16.7%,技术问题占总受伤人数的15.2%,身体状态不佳的占9.5%,身体素质差的占6.68%,组织和保护不当的占8.75%,场地因素占16.42%【《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第04期】。那么怎么通过掌握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 确保体育课的正常运作呢?
  作者任教小学体育课多年,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作了些深入探讨。
  以下是作者最近几个学年所教学生(每年教两个班,约100名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受伤情况记录及分析表:
  表1 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记录(人/次)
  表2 男女受伤情况分布(人/次)
  表3 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比例
  1 弄清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调查分析得知:在体育课堂上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表皮擦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鼻出血、运动腹痛、中暑、骨折等。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 内部原因
  1.1.1 身体条件
  1.1.1.1 年龄 小学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发育中的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显得软弱,所以在骨的突起部、肌肉肌腱附着部都容易发生损伤,也容易出现骨折现象。
  1.1.1.2 性别 黄种人男性身体内脂肪含量平均是体重的13%,而女性高达23%。肌肉含量女性相对少于男性,所以膝关节部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
  1.1.1.3 体格 肥胖的人灵活性、耐久力相应也较差,易造成损伤,尤其在抵御造成创伤的暴力时,通常处于不利地位。
  1.1.1.4 其它 在身体状况不良(慢性疲劳、贫血、感冒、痛经、睡眠不足等)的情况下,对意外事件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准确的保护反应,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1.1.2 心理素质
  情绪不稳定、急于求成,或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1.2 外部原因
  1.2.1 教师原因
  1.2.1.1 课前备课不充分 个别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不熟悉,对任教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不了解, 甚至课前没准备,导致在对教材的搭配和教学安排层次不清。安排运动量时,也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学生可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运动负荷过大,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1.2.1.2 课前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还能使学生的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层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软性增强等。但有些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上的松懈,从而增大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1.2.1.3 组织涣散,管理混乱 在课堂上,部分体育老师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不严,教学组织能力差,学生练习时,保护办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学生在练习时稍一松懈就易造成运动损伤。
  1.2.2 学生原因
  1.2.2.1 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 大多数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因为欠缺经验,好胜心强,再加上情绪激动、急于求成,这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1.2.2.2 课前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1.2.2.3 身体素质差 个别小学生身体素质差,遇到一些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就容易损伤,这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2.3 场地设备及气候条件等因素
  1.2.3.1 場地、器械不合要求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如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或杂物,器械安装不牢固,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沙坑有杂物、海绵垫厚度不够、场地过滑等,都容易造成损伤。
  1.2.3.2 体育器材管理不规范 如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操场上,小学生可随意拿来玩耍,也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各项运动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技术要求,加上现在小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的特点,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各项运动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运动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在上体育课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提升专业思想,强化责任感
  2.1.1 思想要重视 要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并遵守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2.1.2 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先进技术同步。   2.1.3 灵活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做到游刃有余,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1.4 课前认真备课 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难点和重点,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安排运动量和强度。
  2.1.5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严禁与学生嬉戏打闹,或出现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1.6 关注个别学生的特异体质 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太好,或存在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教师应预先掌握学生身体状况,可安排该生见习或在教室休息。
  2.1.7 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多讲授运动保健知识和运动损伤等方面知识,使学生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另外,还应杜绝小学生戴饰物、穿不符合要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体育活动。
  2.2 使小学生身体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2.2.1 上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层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软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2.2 下课后应注意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指在锻炼后通过放松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应回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从预防损伤的角度来看,这同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一样重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酸痛,这还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2.3 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3.1 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除了教育学生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外,也应教学生一些处理锻炼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肌肉酸痛的早期可做温水浴、物理疗法或自然按摩等。如果疼痛继续或者加重,应及时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教导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早发现运动损伤的早期症状,及时向老师报告,以便于早发现、早处理。
  2.3.2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中容易分散精神,只有长期强调安全事项,才能保证小学生练习时集中精力,形成安全氛围,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4 加强场地器材的检修与管理
  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和防护用品要定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对已损坏的场地和器械应及时维修或暂停使用。把单杠、双杠、沙坑、踏跳板列为重点检查项目,同时建立维修和保养制度,责任明确,具体到人,定期检修。教师在上课前要预先检査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教学内容、器材使用和组织学生要整体考虑,科学安排。
  3 采用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后取得的效果对比
  表4.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比例及总受傷人次
  综合所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本文《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记录》等表的数据表明:由于得到政府的投入,学校及时改造了过于简陋的运动场,及时维修、更换破损的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教师釆取有效旳预防措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的运动损伤,大大降低了上体育课的受伤人数。
  参考文献:
  [1]何丽新.谈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创伤的原因及预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4):148.
  [2]吴健,徐阿林.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八要决”[J].中国学校体育,2011(03):9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道路工程项目中沥青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由于沥青混凝土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把握好质量控制关十分重要。本文从材料准备阶段、路面铺设阶段等方面就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很快,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坚实耐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与平整度,持久耐用、稳定性好,是十分理想的公路施工材料,因此在我国的各等级公路特别
所谓神似,就是要掌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按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办事。所谓形似,就是未掌握课改的精神实质,只是追求表面形式的东西。我在半年多时间里,听了70多节音
新学期,面对50名新生的作业,我的确感到有点头痛: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怎么办?光靠说教是不行的,得想个办法,我决定从作业评价人手.我要求作业完成之后,由
科尔曼认为如果音乐不能使我们更喜欢欣赏音乐或更好地表达我们内心地感受,不能使我们更和善、公正地与人相处,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那么,过错并不在音乐材料本身,而在于方法。所以我们需要认真“解读”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了解他们倾向与怎样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都能够主动和快乐的在美妙的音乐中喜欢音乐、懂得音乐,能够在音乐中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联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能够帮助孩子们做到这样,
论文尝试以广府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研究为基础,以广府文化蕴含的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文化表征为素材和线索,创造性的提出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现代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文化形态异军突起,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思维方式。伴随视觉文化教育思潮的滥觞,利用电影、电视、摄影等媒介进行教育的
中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音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现代大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甚至民族文化都知之甚少,对于民族精神更是匮乏.他们的审美判断往往带有片面性与不稳定性.通过这份“大学生对‘新民歌’认识状况调查问卷”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