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个怎样的地方,似乎每个白天都有烈日炎炎,熙熙攘攘的人群,破败肮脏的街道,来路不名的外国佬,讲着夹杂着乡音的外国话。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屋似乎我们透过荧屏也可以嗅到潮湿发霉的气味,而街的对面是豪华的宾馆,它威严耸立像不可一世高贵的妇人,高昂着头鄙视着这里挣扎生存的人们……

越南影片Three Seasons(忘情季节/恋恋三季)
导演:包东尼
主演:阮昂和 唐杜 哈维尔·凯特尔
出品:1999年
宾馆的对面总是站着一个三轮车夫,一件破旧的衬衫,总是浸满汗渍。车上常常坐着一位浓妆艳抹的,似乎想要以此来掩饰她的疲惫不堪亦或是苍老痛苦的女人。这女人总是从宾馆高贵的玻璃门进出,在那儿她总是被拥吻着,很幸福的样子。可是她说那是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那里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个迷,而对她来说是个诱惑。
这里的夜似乎永远都下着雨,让人感到躁动和绝望。灯与水的交接处透出昏暗的灯光,滑动着水的玻璃窗上可以看到小酒吧里晃动的身影,凝合着潮湿的味道,还有汗味、香水味、酒精的味道。人在那里狂欢,也许狂欢里交织着痛楚。那样的夜,有些暧昧。谁也不会在意那个孩子,那个穿破烂的透明雨衣的孩子,他在卖东西,雨水打湿了他前额的头发,顺着脸流下来……
故事将要上演或者正在上演,也许故事一直都在上演,从未停止过,它将伸向何方?谁知道呢。“谁知道……”像那首歌里唱的。也许悲苦,可仍然爱着,谁也没有放弃过,彼此安慰,相互依持,生活在炼狱里得到洗礼。
车夫与妓女
他是蹬三轮的车夫,穿被汗湿的肮脏的衬衣,一双破旧粘满灰尘的凉鞋,每天在烈日的焦灼下载客为生。你的注意力不是他简单的饮食或者是破烂的住处,而是放在他蹬三轮的脚上,一圈一圈艰难的爬度,载客的谈笑风生中他迟缓的动作。没有人会理会这些,他不过是个蹬车机器,和汽车的发动机没什么区别。也许人的痛苦正来自于此,来自于灵魂的孤寂和焦灼,而人最需要的也是这个,是孤苦中灵魂的熨帖和安慰。
那天他看到了她,她被人追逐,口里夹带着漫骂,有些浮躁。可是他没有就此就随意的给了她一个定义,他们是一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弱者。所以他懂了她浓妆艳抹下的沧桑和苦楚,读懂了她逢场作戏中灵魂的挣扎,他懂得,因为他也有,他懂她就想懂他自己,他安慰她就像是自己也得到了安慰。也许也只有他能,没有人接纳一个妓女的灵魂,甚至没有愿意相信一个妓女还有灵魂,她不过是个腐朽败坏肮脏的躯壳,仅此而已。
他用车载她,一路倾听她的诉说,所以她感激着,因为没有人在跟一个妓女做爱之后还会愿意听她唠唠叨叨,没有真正经历苦难的人不懂得苦难。我想她一定得到了他的安慰,那些安慰在巨大的物质的控制力面前是如此有力而又如此的卑微。
他在一次蹬车比赛中侥幸获胜,所得的奖金仅够和她共度一晚,那天他换掉了他汗湿的衬衫,穿的干干净净,他们来到那个宾馆,在那里,她卸妆,卸了逢场作戏的面具,而卸掉了面具之后的她看到的是清晰的自我,这是久违的自我,如此陌生,却如此美好,可这美好是如此遥远,又如此咫尺,那样的逼近和短暂让她无从面对。他什么都没要求,只是让她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舒服的睡了一晚,她曾说那是她渴望的。她的身体和灵魂在那个夜里都得到了平静的安歇,而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个奢求。
雨夜里的孩子
这里的夜晚像是被施了魔咒,永远都有雨的出场,而每次下雨的时候都有一个小孩在雨中行色匆匆,当街叫卖“先生您买我的香口胶吧”。他好像没有亲人,没有家,没有学校和书本,他只有一件破旧的雨衣和一只破败不堪的箱子,这似乎是他全部的家当,全部生活的希望和意义之所在。可是有一天他丢了箱子,然后他生活的台词改变了“您看到我的箱子了吗”。夜晚仍然下雨,他仍然穿它破旧的雨衣在雨中行色匆匆,似乎什么都没变,可孩子手里没有了那只破箱子。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也许对他以后的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的小女孩,她和他一样有破旧的的雨衣,缄默不语的嘴巴和倔强而执着的眼睛,湿漉漉的头发搭在宽阔的头额。她被推倒,一些易拉罐从一个破口袋里滚了出来,洒满路面。他知道他们有一样的姿态,所以他帮她拣起了掉在地上的易拉罐,然后一声不响地走开,他知道他能做的只有这些而已,而一切又都像是为自己而做的,是对自己的一次安慰。小女孩从男孩的缄默和眼睛里也读懂了这种安慰,他就好像是自己,所以她懂他。她是个没人爱的孩子,熙熙攘攘的人没人理会她,有谁会停在她的眼前驻足哪怕是看看她呢?也许生活中长久得不到爱的人更懂得去珍惜它。小女孩从此跟在小男孩的后面,好像他就是她的希望。是的,生命中需要一些东西让我们去寻找意义。男孩一直都不理她,他知道自己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他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甚至是个没有生活希望的人,他能给她什么呢。
这天晚上又下雨了,两个孩子躲在墙角里,一个面包刚刚安慰了他们咕噜噜的饥肠,现在他们相依着睡了。
街角里,足球的狂欢在马路上上演,大雨滂沱,疯狂的足球是男孩的放纵,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不怕失去什么的,生命的纵情能让他忘掉苦痛,执著的寻求意义让他疲惫不堪。
生命如此捉弄,在他狂欢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装满严肃意义的箱子,那是他曾经的希望,他一直寻求的希望,他想要放弃掉的希望。他告别狂欢,生活因有了希望而重新恢复了它的严肃和高贵,男孩拉着女孩的手消失在雨中……
丑陋的脸和纯洁的白莲花
一片宁静散漫阳光的湖,里面长满了洁白的莲花,几个女人泛着小船在湖里采花,歌声在湖面荡漾开来,一切都那样的祥和安宁。湖中央有一座庙宇,昏暗破旧,显得格格不入,似乎有一种悬而未决的力量在其中隐藏。
她是个有丰富心灵的人,她想要去拯救那种悬而未决的昏暗,否则她不会走进那个庙宇。
他是个麻风病人,是个在庙宇中躲避命运的人。他原本有一张英俊的脸,可是麻风疯狂爬满了它,他有饱满的情感,涣涣的墨水流淌着他对生命爱情的眷恋,可是他没有了手指,他的感情就郁结在他的心里,如何重生?命运在考验他,煎熬他。有一天,他听了她的歌,这个在痛苦和孤独中死亡的人,在回忆中获得重生。
她懂得他的渴望和无助,所以她安慰他,就像是安慰自己,她是个年轻的女子,未来在她的前方安排了什么样的道路?命运的安排得到了她的允许了吗?谁知道呢?可她就是救不了他。那又何妨呢,命运是那么无常,而每个人都在命轮里生生死死,每个人都是被抛在其中的孤儿,如果不知道希望在那里,就让爱抚慰这一切吧,所以,她怜悯他,他感激她。
也许是和解的时候了
他总是坐在小酒馆的外面,一整天一整天地吸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他是越战时的大兵,爱上了越南的女人,他们有一个女儿,他是来找她的。过了好久好久了,他失望了,要走了,他想要喝点就让自己忘了这里的一切,在那个小酒馆有这个贫穷的国家贫穷的女孩子,她们以讨好有钱的男人为生,他同所有来这里的有钱的殖民国家的男人一样,享受着廉价的温柔,在暧昧的氛围中,他看到了他要找的脸孔,她和她们一样,脸上是逢场作戏疲惫的笑容,他疼痛地看着她,像是他亲自践踏着自己的女儿——“这是我犯的错,也许是跟这个国家和解的时候了。”
作者小记
在肮脏的街道、破旧的民房、灼热的阳光、霏霏的淫雨中,我完成了我的阅读,我把看电影看成是一种阅读,阅读别人,阅读自己。包东尼是个优秀的导演,他懂得用环境渲染气氛,那些潮湿阴郁灼烧的气氛像雨渗透进头发,像汗水渗透进皮肤一样渗透进我的心灵,在那里上演一场弱者相濡以沫的爱的故事。可是他并不没有使整部影片陷入理想主义中,陷入抽象的空洞的爱的宣扬中。他没有遗忘现实和生活的疼痛:贫穷、战争和殖民主义给这个国家留下的后遗症还有命运的喜怒无常,人情冷暖。可是和一些悲观主义电影不同,包东尼用他舒缓而温情脉脉的叙事给了生活中挣扎的人更多的安慰和希望,他为我们揭露了很多,讽刺了很多,可是他不叫嚣,而是平静,与其去愤怒,去责骂,不如牵起手来彼此安慰,彼此给予希望。让爱在痛苦中张显力量,让人忘记疼痛。
也许明天还要下雨,也许明天还要在破旧的房子里在灼热的阳光下,在病痛歧视中挣扎而生,可是弱者的生命也正是在这种爱与痛的张力中才显得更严肃更高贵。
[责编/布丁]

越南影片Three Seasons(忘情季节/恋恋三季)
导演:包东尼
主演:阮昂和 唐杜 哈维尔·凯特尔
出品:1999年
宾馆的对面总是站着一个三轮车夫,一件破旧的衬衫,总是浸满汗渍。车上常常坐着一位浓妆艳抹的,似乎想要以此来掩饰她的疲惫不堪亦或是苍老痛苦的女人。这女人总是从宾馆高贵的玻璃门进出,在那儿她总是被拥吻着,很幸福的样子。可是她说那是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那里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个迷,而对她来说是个诱惑。
这里的夜似乎永远都下着雨,让人感到躁动和绝望。灯与水的交接处透出昏暗的灯光,滑动着水的玻璃窗上可以看到小酒吧里晃动的身影,凝合着潮湿的味道,还有汗味、香水味、酒精的味道。人在那里狂欢,也许狂欢里交织着痛楚。那样的夜,有些暧昧。谁也不会在意那个孩子,那个穿破烂的透明雨衣的孩子,他在卖东西,雨水打湿了他前额的头发,顺着脸流下来……
故事将要上演或者正在上演,也许故事一直都在上演,从未停止过,它将伸向何方?谁知道呢。“谁知道……”像那首歌里唱的。也许悲苦,可仍然爱着,谁也没有放弃过,彼此安慰,相互依持,生活在炼狱里得到洗礼。
车夫与妓女
他是蹬三轮的车夫,穿被汗湿的肮脏的衬衣,一双破旧粘满灰尘的凉鞋,每天在烈日的焦灼下载客为生。你的注意力不是他简单的饮食或者是破烂的住处,而是放在他蹬三轮的脚上,一圈一圈艰难的爬度,载客的谈笑风生中他迟缓的动作。没有人会理会这些,他不过是个蹬车机器,和汽车的发动机没什么区别。也许人的痛苦正来自于此,来自于灵魂的孤寂和焦灼,而人最需要的也是这个,是孤苦中灵魂的熨帖和安慰。
那天他看到了她,她被人追逐,口里夹带着漫骂,有些浮躁。可是他没有就此就随意的给了她一个定义,他们是一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弱者。所以他懂了她浓妆艳抹下的沧桑和苦楚,读懂了她逢场作戏中灵魂的挣扎,他懂得,因为他也有,他懂她就想懂他自己,他安慰她就像是自己也得到了安慰。也许也只有他能,没有人接纳一个妓女的灵魂,甚至没有愿意相信一个妓女还有灵魂,她不过是个腐朽败坏肮脏的躯壳,仅此而已。
他用车载她,一路倾听她的诉说,所以她感激着,因为没有人在跟一个妓女做爱之后还会愿意听她唠唠叨叨,没有真正经历苦难的人不懂得苦难。我想她一定得到了他的安慰,那些安慰在巨大的物质的控制力面前是如此有力而又如此的卑微。
他在一次蹬车比赛中侥幸获胜,所得的奖金仅够和她共度一晚,那天他换掉了他汗湿的衬衫,穿的干干净净,他们来到那个宾馆,在那里,她卸妆,卸了逢场作戏的面具,而卸掉了面具之后的她看到的是清晰的自我,这是久违的自我,如此陌生,却如此美好,可这美好是如此遥远,又如此咫尺,那样的逼近和短暂让她无从面对。他什么都没要求,只是让她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舒服的睡了一晚,她曾说那是她渴望的。她的身体和灵魂在那个夜里都得到了平静的安歇,而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个奢求。
雨夜里的孩子
这里的夜晚像是被施了魔咒,永远都有雨的出场,而每次下雨的时候都有一个小孩在雨中行色匆匆,当街叫卖“先生您买我的香口胶吧”。他好像没有亲人,没有家,没有学校和书本,他只有一件破旧的雨衣和一只破败不堪的箱子,这似乎是他全部的家当,全部生活的希望和意义之所在。可是有一天他丢了箱子,然后他生活的台词改变了“您看到我的箱子了吗”。夜晚仍然下雨,他仍然穿它破旧的雨衣在雨中行色匆匆,似乎什么都没变,可孩子手里没有了那只破箱子。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也许对他以后的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的小女孩,她和他一样有破旧的的雨衣,缄默不语的嘴巴和倔强而执着的眼睛,湿漉漉的头发搭在宽阔的头额。她被推倒,一些易拉罐从一个破口袋里滚了出来,洒满路面。他知道他们有一样的姿态,所以他帮她拣起了掉在地上的易拉罐,然后一声不响地走开,他知道他能做的只有这些而已,而一切又都像是为自己而做的,是对自己的一次安慰。小女孩从男孩的缄默和眼睛里也读懂了这种安慰,他就好像是自己,所以她懂他。她是个没人爱的孩子,熙熙攘攘的人没人理会她,有谁会停在她的眼前驻足哪怕是看看她呢?也许生活中长久得不到爱的人更懂得去珍惜它。小女孩从此跟在小男孩的后面,好像他就是她的希望。是的,生命中需要一些东西让我们去寻找意义。男孩一直都不理她,他知道自己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他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甚至是个没有生活希望的人,他能给她什么呢。
这天晚上又下雨了,两个孩子躲在墙角里,一个面包刚刚安慰了他们咕噜噜的饥肠,现在他们相依着睡了。
街角里,足球的狂欢在马路上上演,大雨滂沱,疯狂的足球是男孩的放纵,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不怕失去什么的,生命的纵情能让他忘掉苦痛,执著的寻求意义让他疲惫不堪。
生命如此捉弄,在他狂欢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装满严肃意义的箱子,那是他曾经的希望,他一直寻求的希望,他想要放弃掉的希望。他告别狂欢,生活因有了希望而重新恢复了它的严肃和高贵,男孩拉着女孩的手消失在雨中……
丑陋的脸和纯洁的白莲花
一片宁静散漫阳光的湖,里面长满了洁白的莲花,几个女人泛着小船在湖里采花,歌声在湖面荡漾开来,一切都那样的祥和安宁。湖中央有一座庙宇,昏暗破旧,显得格格不入,似乎有一种悬而未决的力量在其中隐藏。
她是个有丰富心灵的人,她想要去拯救那种悬而未决的昏暗,否则她不会走进那个庙宇。
他是个麻风病人,是个在庙宇中躲避命运的人。他原本有一张英俊的脸,可是麻风疯狂爬满了它,他有饱满的情感,涣涣的墨水流淌着他对生命爱情的眷恋,可是他没有了手指,他的感情就郁结在他的心里,如何重生?命运在考验他,煎熬他。有一天,他听了她的歌,这个在痛苦和孤独中死亡的人,在回忆中获得重生。
她懂得他的渴望和无助,所以她安慰他,就像是安慰自己,她是个年轻的女子,未来在她的前方安排了什么样的道路?命运的安排得到了她的允许了吗?谁知道呢?可她就是救不了他。那又何妨呢,命运是那么无常,而每个人都在命轮里生生死死,每个人都是被抛在其中的孤儿,如果不知道希望在那里,就让爱抚慰这一切吧,所以,她怜悯他,他感激她。
也许是和解的时候了
他总是坐在小酒馆的外面,一整天一整天地吸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他是越战时的大兵,爱上了越南的女人,他们有一个女儿,他是来找她的。过了好久好久了,他失望了,要走了,他想要喝点就让自己忘了这里的一切,在那个小酒馆有这个贫穷的国家贫穷的女孩子,她们以讨好有钱的男人为生,他同所有来这里的有钱的殖民国家的男人一样,享受着廉价的温柔,在暧昧的氛围中,他看到了他要找的脸孔,她和她们一样,脸上是逢场作戏疲惫的笑容,他疼痛地看着她,像是他亲自践踏着自己的女儿——“这是我犯的错,也许是跟这个国家和解的时候了。”
作者小记
在肮脏的街道、破旧的民房、灼热的阳光、霏霏的淫雨中,我完成了我的阅读,我把看电影看成是一种阅读,阅读别人,阅读自己。包东尼是个优秀的导演,他懂得用环境渲染气氛,那些潮湿阴郁灼烧的气氛像雨渗透进头发,像汗水渗透进皮肤一样渗透进我的心灵,在那里上演一场弱者相濡以沫的爱的故事。可是他并不没有使整部影片陷入理想主义中,陷入抽象的空洞的爱的宣扬中。他没有遗忘现实和生活的疼痛:贫穷、战争和殖民主义给这个国家留下的后遗症还有命运的喜怒无常,人情冷暖。可是和一些悲观主义电影不同,包东尼用他舒缓而温情脉脉的叙事给了生活中挣扎的人更多的安慰和希望,他为我们揭露了很多,讽刺了很多,可是他不叫嚣,而是平静,与其去愤怒,去责骂,不如牵起手来彼此安慰,彼此给予希望。让爱在痛苦中张显力量,让人忘记疼痛。
也许明天还要下雨,也许明天还要在破旧的房子里在灼热的阳光下,在病痛歧视中挣扎而生,可是弱者的生命也正是在这种爱与痛的张力中才显得更严肃更高贵。
[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