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共情,引导得法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形成的规律,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一方面着眼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文本为例,亲切解读
  在“互联网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智慧教育的显著特征。事实也证明,在课堂上,有效地介入微课、翻转学习、互动课堂、平台终端应用等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多种法治教育资源,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学习氛围、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面对信息技术的春风扑面而来,我们也理应张开双臂去拥抱它。然而,在一轮又一轮的课堂实践中,我也在辩证地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都适合于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都是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笔者以具体的教学情境具体阐述。
  对话《宪法》文本,初识宪法体系 夺人眼球的开课导入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我们的课堂早已屡见不鲜。老师们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面对着庄严而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面对着离学生的生活认知似乎很远的《宪法是根本法》的教学,人手一本宪法文本,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起初,笔者也试着把课本中陈飞平同学的例子做成微课,试图以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生活的体验,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笔者将目光重新定格在这本书上,红艳艳的封面触发了笔者的灵感——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既然是学习宪法,咱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呢?于是,笔者马上做出调整,以初次接触这本书、初次抚摸这红艳艳的封面为契机,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参与发现,实现与宪法零距离的对话。课堂上“看着这鲜红的封面,抚摸一下,让你想起了什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查阅宪法文本,你发现了什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这个很有仪式感的教学活动,学生已初步建立起对宪法基本框架的认知。
  课中探究实践,树立宪法至上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依据教学重难点“厘清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来设计课堂小活动,旨在促成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课前,依托学生学习终端希沃“易课堂”推送学习任务。课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借助学习终端pad中的学习任务,学一学法律条文、找一找其中关键、理一理之间关系,然后按照任务提示,将宪法和给出的其他法律拖动到相应的方框里。分享交流环节,学生利用投屏功能来充分发表自己见解、陈述自己這样操作的理由,不断地复现“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关键点。更有学生毫不避讳地坦诚自己在活动中的失误与顿悟,“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也在开放的氛围中突破。
  课尾回归《宪法》文本,树立宪法学习意识 新课结束之际,充满仪式感地诵读《宪法》,掀起了课堂的又一次高潮。从宪法中来,再次回归到宪法文本,将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践行宪法的意识以润物无声之功扎根学生心底。
  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学习伙伴,既是对话激发者,又是全身心参与者。课堂中,始终从“在场因素”出发,为师生平等对话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如第一课时中“共话宪法日,感受宪法日意义”这个环节,当学生交流到国家宪法日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时,教师引导学生由书本中陈飞平的例子唤起生活体验,引发交流源泉——“宪法日这一天,都开展了哪些宣传教育活动”;当学生交流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时,教师点赞学生留心关注生活;当学生交流到宪法宣誓仪式时,教师又适时补充播放宪法宣誓视频,与他们一道感受庄严神圣场面……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各种感官去回忆生活、入情表达,盘点交流、对比发现、深度探讨宪法日活动主题,学生对宪法日的重要意义的认知也在有层级、有深度的问题探讨中逐渐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升华。
  与生共情,引导得法
  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国家宪法日这一天,更不能止于《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的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示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宪法知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适时介入,与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五四宪法”诞生历程的视频资源,拓展了学习资源,拉近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避开了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宪法制定的来之不易,是人民的宪法;另一方面对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这一重要论述也有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感知。
  教师应站在基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立场——与学生共情,创设基于学生道德发展的问题情境——引导得法,和学生一道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性省察,对道德行为进行理性探究,最终实现道德发展与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外国语小学)
其他文献
2020 年9 月20 日,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的华为终端总部。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禁令正式生效。  除了华为本身受到波及,这一禁令在各个领域也都引发了蝴蝶效应。  在终端市场,华为手机在市场上遭到炒作;芯片焦虑正逐渐扩散到整个行业,芯片人才争夺战悄然发酵;断供風波也在向产业链上游传递,韩国芯片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而华为为了破解芯片困局,不仅加大投资自研,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国家与社
财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宛晨  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交所的设立,对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券商行业一时沸腾。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国有控股券商,2020年财信证券相继完成了更名
2019年开始,美国频频“出手”,多次出台相关禁令,华为因此陷入了“无芯可用”的窘境。仅仅两年时间,原本已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坐二望一”的华为,销量断崖式下滑,目前已跌出前五。芯片也由此成为高热度和高敏感的全民话题。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产业链,造成芯片短缺、涨价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手机、汽车、智能终端等多个行业,芯片都成为焦点。  但即使没有华为的“黑天鹅”事件,芯片也一直都是智能手
亲历者汪建熙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  2007—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袭来,华尔街前四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站在风口浪尖。时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副总经理的汪建熙见证了那一时期的风起云涌,从入股摩根士丹利、美林的艰难谈判,到雷曼破产之后赎回在美货币基金的艰苦历程,汪建熙站在一线,亲历了亿级资金的大开大合,堪称惊心动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而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实际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梳理,建构知识结构  在小学阶段,英语的授课知识点乱,主题贴切生活实际,而且小学时期是学好英语的启蒙阶段,这是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略谈部编语文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种教学策略,欲探寻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汉字之美,语文之美。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学习兴趣  关注识字教学之前,我们先看看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编撰顺序:首先认识一些简单的独体字;然后再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改变了国内免税市场:沉寂多年的免稅牌照审批打开了大门,中国中免一家独大局面或被打破;离岛免税购物的额度一再提升,市内免税店遍地开花;境外消费的萎缩带来的消费回流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国内的免税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
最近安静了一段时间的京津冀再度引发强烈关注。  日前在京举办的中国服貿会上,高层定调,中央将支持北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服务业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融业开放,这似乎意味着北京“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此前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关于“有序承
科学实践强调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了解、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科学实践具体来说就是要动起来并学会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难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进行论证;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改进教学,体现科学实践的特征。  确立单元起始课的地位  《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是科学课五年级(下册)《运动与设计》
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自2004年起,山东省威海环翠国际中学开始践行生命化教育办学特色,至今已有十多年,从理念到实践都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效。在我们的认知里,学校和老师的首要职责在于通过提升学生的格局、优化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点亮心灵明灯、唤醒生命自觉的目的,并最终实现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概而述之,就是要让学生拥有智慧的头脑和温暖的心灵。正是基于这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