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情绪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围产期情绪障碍的流行、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募集孕早期(<13周)孕妇入组,使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于孕中、晚期分别对孕妇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孕期生活方式、社会和环境因素暴露情况。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1)共有478例孕妇入组,460例(96.2%)孕妇完成孕中期随访,431例(90.2%)孕妇完成孕晚期随访[其中413例(86.4%)孕妇同时完成孕中、晚期随访]。(2)孕中期焦虑患病率为7.1%(30/425),抑郁患病率为13.9%(59/425);孕晚期焦虑患病率为11.2%(44/392),抑郁患病率为21.5%(84/390)。孕晚期焦虑发病率为7.7%(26/336),抑郁发病率为9.6%(30/313)。(3)横向数据分析:孕中期看电视时间长是孕中期焦虑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OR=1.216,95%CI:1.055~1.402),运动是保护因素(OR=0.238,95%CI:0.105~0.541);睡眠时间长是孕中期抑郁筛查阳性的保护因素(OR=0.725,95%CI:0.554~0.950)。孕晚期看电视时间长是孕晚期焦虑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OR=1.166,95%CI:1.044~1.303),运动是保护因素(OR=0.432,95%CI:0.212~0.879);运动也是孕晚期抑郁筛查阳性的保护因素(OR=0.450,95%CI:0.252~0.803)。(4)纵向数据分析:孕中期看电视时间长为孕晚期焦虑(OR=1.264,95%CI:1.117~1.432)及抑郁筛查阳性(OR=1.119,95%CI:1.005~1.246)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晚期焦虑及抑郁的患病率均高于孕中期,孕晚期抑郁发病率高于焦虑发病率。孕中期看电视时间长是孕晚期焦虑及抑郁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鉴定模型的生物学性状,为系统研究PMP病理机制、发展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获取的PMP肿瘤标本清洗切块后接种于BAL B/c-nu小鼠皮下,进行6次传代稳定后,第7次传代开腹种植于裸小鼠腹腔,将皮下瘤和腹腔原位肿瘤混合匀浆化制成瘤细胞悬液,按100 μl/只接种于10只BALB/c-nu小鼠,建立PMP的PDX模型。测量裸小
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只能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60岁或卵巢切除术后是公认的绝经标准;而<60岁的停经患者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指南、AIs国际临床研究方案及有关教科书中都要求通过性激素检测判断绝经状态。但国外及我们的研究都显示,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中存在宽泛重叠区,即使提高检测仪器方法的敏感性,也无法正确判定绝经状态。我们已经放弃这种检查,仅根据临床复发风险和疾病状态选择内分泌
目的研究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治疗前和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在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72例L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收集患者初始治疗前、放疗前、同步放化疗期间4周及治疗后1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计算预后营养指数(PN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
目的研究吲哚菁绿(ICG)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2例临床分期为进展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的资料,分为ICG组(38例)和常规手术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CG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78例脂肪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8~85岁,中位年龄60.5岁。高分化脂肪肉瘤27例,黏液性脂肪肉瘤13例,去分化脂肪肉瘤35例,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四肢脂肪肉瘤40例,腹膜后脂肪肉瘤38例。行扩大切除21例,行边缘切除57例。术后放疗7例,化疗9例。以无进
目的探讨通用转录因子Ⅱi假基因23(GTF2IP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其真基因通用转录因子Ⅱi(GTF2I)表达和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2年4月至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GTF2IP23和GTF2I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GTF2IP23在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对GT
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新型淋巴结示踪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导航手术。在胃癌中,ICG目前主要用于早期胃癌手术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关其在进展期胃癌手术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ICG定位胃周淋巴结可使进展期胃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呈增加趋势,对清扫较小淋巴结和特殊区域淋巴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未阐明。但在微创外科和精准医学理念的指导下,ICG
目的探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79例头颈部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79例头颈部ACC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8例;年龄19~77岁,中位年龄52岁。大涎腺来源29例(其中颌下腺14例,腮腺12例,舌下腺3例),小涎腺来源48例(其中鼻腔鼻窦25例,口腔21例,口咽2例),外耳道1例,眼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腹腔镜胃癌手术也正从微创迈向微创plus精准。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淋巴结廓清范围长期以来都是胃癌外科领域的重要探索方向。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新型示踪剂吲哚菁绿(ICG)可以无创探测淋巴脉管系统,进而更加精准地显示胃周淋巴结,为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另一方面,由于ICG荧光示踪应用于腹腔镜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