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才天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小孩所上的小学,有选修表演课。他现在五年级,前两天校庆,老师让他表演一段《堂·吉诃德的时光宝盒》,剧本的含义是由老师来架构的,相当好的故事,小朋友们也都熟悉这个人物,台上台下没什么陌生的或者不懂的东西。我的老三负责演堂·吉诃德,在台上五秒钟之内要由青年武士走几步路就要变成“愈老愈好”的武士,光是这一段戏,对一个在表演上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来说,多半是带着游戏和家家酒的成分去表演的,但是只要在舞台上,灯光再一打,“戏”,也就算上演了,看得台下的家长和小孩,人仰马翻、笑声连连。
  像这样简单而有效果的演出,自古以来就在各种不同的民族、社会、时代,或任何一个生活中的角落里不断地发生。小孩子,对表演这回事刚刚开始理解,其实对什么表演理论、规矩都还不懂,就是出于游戏的一种心情,好玩为目的,透过老师们的逻辑,环环相扣,便可有些看头了。
  什么原因让这么没经训练的表演可以这么讨好呢?就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叫“规矩”,没有“比较”,没有太多约束,好玩,愈玩愈体会到一种“扮演”的趣味!因为还没有被太多规矩锁着,所以处处可能流露出“天真”和“违反常态”的效果,将来,如果这孩子正儿八经地学了一些表演之后,说不定还没现在演得好看了。
  但是,规矩迟早还是要学的,没有规矩,干什么都不行,有了规矩,干什么都“像不像三分样”。但是看到小孩子们想哭就可以哭、想笑就笑、想说就说的自然行为,有时真舍不得去随便教他们一些规矩。比方说,“你在台上声音要大啊”,比方说“说台词时别背对观众啊”,比方说“排戏是很重要的,不可以不认真”之类的话,总觉得太早跟他们说这些,会坏了他们表演的心情,他如果只想“涂鸦”,你就还不能急着教他如何“勾脸”,但是他也有好强心啊!也知道这是在人前表现啊!他小小的心眼儿里,如果真来劲儿了,你得告诉他点什么才好啊!
  难哪!我演了一辈子戏了,身上还扛着一大堆“规矩”,还经常都不知道手该放哪,眼该看哪儿呢!“规矩”对我来说,来得不早不晚。二十一岁开始学习,接触戏剧表演,一头就扎进去了,无比用功,满身、满脑子,绑了一些书上看来的、别人指点的、同学商量出来的一些“规矩”。可是戏演得就是不好看,最好的赞美,也不过就是“嗯!你演得很认真”,或者是“你演得很小心,看得出来”。我就不能演得不小心一点吗?我就不能把那个“要好心切”的东西丢掉一下吗?
  能,当然能,但是,得先把规矩学对了,如果学错规矩了,可能演了一辈子戏,也只能停留在“自我感觉良好”上,或者停留在“失之交臂”上了。但是,经常的“自我感觉良好”和“失之交臂”的表演,也会被不少人称许甚至津津乐道一番,你說奇怪不奇怪?是不是因为观众的心情好了,看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了,看什么都没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谓人生,何谓戏?里头的事烦着呢!你还不能烦,每一出破戏都有它的甘苦谈;每一出好戏,肯定也有它的未尽之处。倒是那些花了好多时间,积累的规规矩矩的东西,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被你或我,规规矩矩于其内,游神洞心于其外,自由自在地表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呀?
  (余娟摘自《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
其他文献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芽孢杆菌属,是一种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亲缘性很高的细菌,其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系列能够抑制真菌和细菌活性的代谢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α-淀粉酶及蛋白酶,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非常相似,属兼性厌氧菌。菌落在LB培养基上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呈淡黄色不透明菌落,表面粗糙,有隆起,边缘不规则.
在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宣誓就职的前一天,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在-20℃的户外水池中用三进三出的冰浴洗礼抢占了国际头条。此种冰窟洗礼并不是普京的首次尝试,也不是他的独家尝试,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种传统仪式。面对俄罗斯的酷寒天气和风云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普京以这种方式向民众展示了他坚忍的意志,向世界昭示了俄罗斯人民和国家的强悍。  此前,俄罗斯牧师将新生儿放进冰池中洗礼的新闻也一度引起各国民众的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