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它馥郁芬芳,卓而不凡,流传千载而始终不衰,有着其他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一些初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话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50-01
  —、了解诗人,弄清背景
  每位诗人,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境遇的差别,性格的迥异等原因,均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即使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作品,风格也迥然各异。要想理解一首古诗,必须对诗人生平、风格、诗的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品出诗中之味。因此,在学习每首古诗之前,我都布置学生查找翻阅资料。对于一些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造诣颇深的著名诗人,我也引经据典,为学生详细剖析讲解。
  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为大家介绍李白,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高度概括:李白是一位辉映中国诗史的伟大诗人。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年少聪慧,博学多才。二十五岁即供奉翰林,入朝为官。他的诗风豪放,想象奇特,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有“诗仙”之誉。但由于诗人对腐败的朝政十分愤慨,为朝中权贵所不容,为官三年即被赐金放还,逐出京城。安史之乱后,他参加了王爷李嶙的部队,希望为平乱出力。不料,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洵阳入狱,第二年被流放夜郎。当行至白帝城时,遇到皇帝赦免,于是诗人一早从白帝城出发,乘着小船途经长江三峡,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地——江陵。在途中诗人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
  经过这个自己查找资料,教师点评介绍的过程,学生对诗人李白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了然于胸,为进一步理解古诗奠定了基礎。长此以往,学生对一些著名诗人的写作风格都有所了解。现在,班里一些爱好古代诗词的同学谈起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平实,王维的诗画双绝都头头是道。
  二、品析词句,揣摩诗味
  诗讲求“炼字”,简洁精练的语言隽永含蓄,让人回味无穷。尤其入选小学教材的一些五言、七言的小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这些字的意思,揣摩出其精妙之处,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因此,在学习每首古诗时我都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词,然后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揣摩哪个词用的好。
  还拿《早发白帝城》来说。诗中最后一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已”字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我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让学生把“已”字换成“才”字,体会“已”字用得妙在哪里?学生通过换词理解,体会到了用‘已’字表明作者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表达出的是一种确轻松愉悦之情。而换成‘才’表明作者觉得时间过的慢,轻松之情就表达不出来了。这样,学生领悟到作者用一个“已”字就将当时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情形以及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经过这样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学生品到了诗中之味,也学会了如何赏析古诗。
  三、体会情感,引起共鸣
  诗的创作往往是情之所至。只有领会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对诗地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上。
  例如,在学习《示儿》一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生体会到了这种情感后,就对陆游临终之前为见不到祖国统一而悲愤。把王师北定中原作为唯一牵挂的那种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引导学生在心理上进行换位,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在异乡的孤寂,从而理解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把握体会到了这种情感,对全诗的理解就会深入一层。
  如果说品析词句,揣么诗味可以使学生对一首诗的理解达到身入。那体会情感,引起共鸣才真正可以让学生达到心入、神入的境界。
  四、想象意境,拓展空间
  诗的创作最讲求意境的深远。要用短短几字蕴含出无尽的言外之意,用寥寥几笔勾画出生动的连绵画卷。苏东坡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道出了诗之精髓。所以,学习每首古诗,在理解了诗句内容,体会了诗中感情之后,必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展现出来,形成画面感,方才算是实实在在的品透了一首诗。
  例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吟诵,理解了诗句意思,体会了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情形。当学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一艘小船在浩瀚的长江上飘荡,愈走愈远,直至消失在万里碧空,只有长江水仍奔流不息的情景描绘出来时,可以说学生对这首诗已达到了食髓知味的程度了。
  五、吟咏成诵,积水成渊
  诗讲求合辙押韵。因此,读起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凭借。学习古诗决不能忽视读的环节。要反复吟咏,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意境,直至成诵。过去有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非常有道理。要学习一首古诗,背诵一首古诗,每一首都在头脑中打下深深烙印。在此基础上,再适时适当地为学生补充大量教材之外的古诗。量的积累势必会引起质的变化。背诵古诗多了,对诗的理解能力定会大大加强,学生的语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白书海.《农村高中语文课上如何让学生养成质疑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季平.《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感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
  [3]《追求阅读教学中的诗话历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外宣翻译理论视角,考察了义乌市外宣网站阿文翻译现状,分析了义乌市外宣网站阿文翻译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义乌市外宣阿文网站外宣内容丰富,反映了义乌市为促进中阿交流所作出的努力。但同时也存在阿文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举措,规范义乌市外宣网站,进一步提升外宣网站的对外宣传与服务能力。  【关键词】翻译;问题和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H1
【摘 要】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环境下,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经过十几年英语教学的不断革新和深入发展,英语教学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然而,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英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和学习基础,许多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十分困难,甚至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的现状,着重讨论如何通过开展英语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学习水平,以促进学生的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本学期,我校(绵竹实验学校)初一、二两个年级开始试用“云教学智慧课堂”,作为初二5、6班的语文老师,我也参与试用,对它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我的一些使用感受以及个人认为较有效的使用方式方法整理如下。  首先它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生看不到大屏幕的问题。长方形的教室中总有学生看不到、看不清大屏
【摘 要】 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直接体现。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弱势群体又称脆弱群体,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欧美学术界提出,主要指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煤矿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和要素,因此,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责罚机制,对加强煤矿生产及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生产人员违
【摘 要】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好奇精神,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讲,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才能学会创新。被动学习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的学习更应该是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走向研究的起点。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研究;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所需明确的责任,以及应如何采取策略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98-02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