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分析士官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在士官教学改革中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士官入学标准,构建教员培训机制,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士官教学改革 学员
由于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岗位工作和士官晋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士官院校对士官教学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下面就从士官教学的现状开始,谈一下对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士官教学的现状
(一)士官学员文化基础较弱
由于士官招生制度落实不够严格,致使许多学员达不到士官入学要求,进而导致部分士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是士官教学改革的主要阻力。
(二)大班授课不利于师生互动
由于近几年招生规模扩大等原因,某些课程采取大班授课,且受实训环节的牵制,存在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现象,一个课堂往往七、八十多人,甚至上百人,教员既不能和学员进行有效交流,也无法了解学员的真实状况,课堂上难以实现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
某些核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仍以知识积累和考试为主要方式,缺乏对学员的能力评价,使得教学结果与目标不相符。由于评价和考核着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导致学员在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去深入理解、消化、领会所学知识。
(四)对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符合度研究不够
部分课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本门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偏重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相对完整性,课程内容与岗位操作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一方面造成教学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学员被动学习,从而出现“教员抱怨学员基础差,学员抱怨教员照本宣科”的局面。
(五)教员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部分教员对教学研究不足,仍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的阵痛中,不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养规格,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此外,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员自身对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变化后的课程改革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很少。因此,教员的适应能力与士官教育培养要求存在距离。
二、对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士官教学改革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士官发展需要的教学新理念。其一,专业课程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立足岗位需求,从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任职岗位技能转变;其二,基础课程应注重能力培养,从以继承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向培养具有良好的军人职业道德,较强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观转变,其三,从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质量观,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士官教学的两个主体——学员和教员。
(二)严格落实士官学员入学标准
近两年,由于招兵制度的改革,许多大学生踊跃参军,使得部队兵源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为严格落实士官招生制度奠定了基础,进而,随着士官学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为士官教学改革扫除学员文化基础上的障碍。只有严格落实士官招生制度,士官教学才能迈上新的台阶,士官教学改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卓有成效。
(三)构建教员培训机制
由于大部分教员来自部队院校和地方高校,几乎没有经历过士官任职岗位,对士官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缺乏了解,还有部分教员没有接触过教学,对教育教学理论知之甚少。面对以上隋况,在对全体初职教员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首先,应轮流派送专业课教员到部队体验士官岗位工作,直到每一位专业课教员既能胜任士官工作岗位,又能认识到士官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士官的专业课程才能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下灵活自如的开发设计;其次,对公共基础课教员,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塑造,一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员要学习专业课程,熟知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学员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课教员还肩负着培养学员的军人职业道德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基础课教员还要完成知识传授型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言传身教型转变。
(四)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士官学员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员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员学习实践操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注重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创建教、学、演、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学员搭建探究型学习活动平台。第三,开展以教员为指导,以学员自主学习和研讨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使学员通过课前教员点拨引导、小组研讨、课中学员互动交流、展示演讲、答辩质疑、教员总结点评、课后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等学习过程来强化学习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实现将知识把握,能力锻炼、思想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从内容方面,改变单纯的知识性考核,提倡运用实践操作、模拟演练、故障分析、解决问题考核,改变单纯的记忆性考核,提倡进行展示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核,改变单纯的理论性考核,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改变完全标准答案性考核,适当增加创新内容。从形式方面,改变以考试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发展状态的关注,特别是对创新活动的记载,改变单一的试卷试题考核方式,提倡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考核方式。从评价主体方面,采用学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综上,我们分析了士官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虽不尽完善,但愿能对士官教学改革有所帮助。最后,我们衷心希望士官教学改革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J].
[关键词]士官教学改革 学员
由于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岗位工作和士官晋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士官院校对士官教学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下面就从士官教学的现状开始,谈一下对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士官教学的现状
(一)士官学员文化基础较弱
由于士官招生制度落实不够严格,致使许多学员达不到士官入学要求,进而导致部分士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是士官教学改革的主要阻力。
(二)大班授课不利于师生互动
由于近几年招生规模扩大等原因,某些课程采取大班授课,且受实训环节的牵制,存在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现象,一个课堂往往七、八十多人,甚至上百人,教员既不能和学员进行有效交流,也无法了解学员的真实状况,课堂上难以实现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
某些核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仍以知识积累和考试为主要方式,缺乏对学员的能力评价,使得教学结果与目标不相符。由于评价和考核着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导致学员在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去深入理解、消化、领会所学知识。
(四)对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符合度研究不够
部分课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本门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偏重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相对完整性,课程内容与岗位操作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一方面造成教学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学员被动学习,从而出现“教员抱怨学员基础差,学员抱怨教员照本宣科”的局面。
(五)教员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部分教员对教学研究不足,仍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的阵痛中,不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养规格,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此外,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员自身对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变化后的课程改革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很少。因此,教员的适应能力与士官教育培养要求存在距离。
二、对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士官教学改革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士官发展需要的教学新理念。其一,专业课程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立足岗位需求,从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任职岗位技能转变;其二,基础课程应注重能力培养,从以继承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向培养具有良好的军人职业道德,较强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观转变,其三,从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质量观,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士官教学的两个主体——学员和教员。
(二)严格落实士官学员入学标准
近两年,由于招兵制度的改革,许多大学生踊跃参军,使得部队兵源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为严格落实士官招生制度奠定了基础,进而,随着士官学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为士官教学改革扫除学员文化基础上的障碍。只有严格落实士官招生制度,士官教学才能迈上新的台阶,士官教学改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卓有成效。
(三)构建教员培训机制
由于大部分教员来自部队院校和地方高校,几乎没有经历过士官任职岗位,对士官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缺乏了解,还有部分教员没有接触过教学,对教育教学理论知之甚少。面对以上隋况,在对全体初职教员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首先,应轮流派送专业课教员到部队体验士官岗位工作,直到每一位专业课教员既能胜任士官工作岗位,又能认识到士官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士官的专业课程才能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下灵活自如的开发设计;其次,对公共基础课教员,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塑造,一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员要学习专业课程,熟知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学员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课教员还肩负着培养学员的军人职业道德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基础课教员还要完成知识传授型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言传身教型转变。
(四)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士官学员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员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员学习实践操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注重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创建教、学、演、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学员搭建探究型学习活动平台。第三,开展以教员为指导,以学员自主学习和研讨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使学员通过课前教员点拨引导、小组研讨、课中学员互动交流、展示演讲、答辩质疑、教员总结点评、课后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等学习过程来强化学习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实现将知识把握,能力锻炼、思想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从内容方面,改变单纯的知识性考核,提倡运用实践操作、模拟演练、故障分析、解决问题考核,改变单纯的记忆性考核,提倡进行展示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核,改变单纯的理论性考核,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改变完全标准答案性考核,适当增加创新内容。从形式方面,改变以考试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发展状态的关注,特别是对创新活动的记载,改变单一的试卷试题考核方式,提倡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考核方式。从评价主体方面,采用学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综上,我们分析了士官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虽不尽完善,但愿能对士官教学改革有所帮助。最后,我们衷心希望士官教学改革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