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的个性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经典内容,这些经典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经典诵读需要经典设计,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重视经典诵读教学的创新实践,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整合经典诵读资源、优化经典诵读环境、创新经典诵读引导、升级经典诵读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经典诵读机会,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实现学科素养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诵读资源,展开经典规划
  教材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来源,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将经典片段进行筛选,引导学生针对经典片段展开诵读训练,以提升诵读训练效果。学生手中有大量教辅材料资源,其中不乏经典文本内容,教师要有借鉴意识,对其中的经典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机会。网络信息搜索平台的广泛运用,也为教师和学生搜集经典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为学生布设一定量的经典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势必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形成丰富的教学促进动力。
  经典诵读需要经典设计,是指教学要正视经典诵读材料,科学调度学生诵读思维,利用不同诵读方法展开诵读学习感知,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诵读水平。如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这篇散文语言描写堪称经典,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表达气势。学生倾听非常专注,并自觉跟随展开诵读学习。为让学生能够对诵读有更深刻体验,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随机展示诵读的活动:采用抽签形式,随机找到诵读对象,在多媒体配乐下展开诵读展示。学生听说要随机抽签,自然都紧张起来,积极进行诵读准备。教师随即给出诵读技法引导,要求学生从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角度展开考虑,要读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课堂展示活动开始,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展示开始,整个课堂呈现出特殊的学习气氛。
  二、优化诵读环境,启动塑造意识
  诵读是赋予情感的朗读,小学生诵读基础普遍薄弱,对诵读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借助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诵读环境,以成功调动学生诵读主动性,这对全面提升学生诵读水平有重要意义。如多媒体播放经典文本诵读音频材料,或者是为学生诵读播放背景音乐,都能够为学生展开诵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也能够成功激活学生诵读学习思维,形成丰富诵读学习新起点。教师要多给学生做展示诵读,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感受的机会,这样无疑能够激活学生诵读学习热情。
  诵读学习不仅要掌握一定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赋予,读者和作者要达成更多情感共鸣,诵读展示才是有价值的。如教学《春酒》这篇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情感发展。学生自觉进入阅读思维之中,对作者情感有了更多认知。有学生认为,这篇散文主要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此,教师给学生布设了分角色诵读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角色诵读活动,组长负责分配角色,准备参与课堂演绎活动。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敏感性,自然会积极响应。在组长统一组织下,学生纷纷进入角色之中,在充分准备之后,参与到课堂展示活动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课堂展示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将课堂诵读展示推向高潮。教师通过分角色诵读活动设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分角色诵读有特殊情结,其效果非常显著。
  三、创新诵读引导,厘清探索路径
  学生诵读技巧掌握不够,教师对此要有到位的学情调查,通过观察、分析、询问、测试等手段,对学生诵读基础展开调查,以便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学生诵读存在的问题呈现共性特征,语速快、情感虚假、变声机械、停顿不合适,教师从不同方向展开引导和纠偏,让学生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多对比、多实践,在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但其中不乏精彩描写片段,也为诵读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信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诵读内容,让学生展开诵读训练:说明文一般没有太多情感要抒发,但字里行间也会渗透作者一些情感因素,我们在诵读时,需要读出一定的味道。学生进入诵读训练环节,教师跟进给出指导:说明文有鲜明的说明顺序,其逻辑性突出,诵读时,需要体现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同桌两个人轮读,每人读一段,注意展开对比分析,看诵读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布设进行相关操作,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教师为学生做出诵读设定,并为学生规划了诵读训练路线,学生学习有章可循,诵读训练呈现多元互动局面。
  四、升级诵读训练,实现认知内化
  诵读训练方式众多,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作出具体筛选和改进。分角色诵读、同桌对话式诵读、小组内竞赛诵读、班级诵读展示、课外诵读训练等诵读训练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诵读内容,为学生准备不同诵读训练任务,利用形式多变性展开具体操作,让学生从不同诵读体验中建立学习认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运用信息手段展开交互能力不断提升,不妨让学生自制诵读音频材料,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形式有更高接受度,训练效果会更突出。
  诵读训练设计要考虑可操作性,教师需要精选诵读材料,而且要契合学生阅读兴趣和认知基础。如教学《壶口瀑布》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诵读训练。为了让学生建立有形认知,教师从声音、形态、气势、力量等方面解读文本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诵读实践过程中形成学习感知。学生纷纷展开诵读体验,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特别的诵读任务: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已经对“壶口瀑布”有了更多认识,这里有一个视频,专门介绍壶口瀑布的,但缺少文字解说,先看一遍视频,请你设计一段文字解说,并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进行诵读展示。给视频配上文字解说,还要亲自诵读,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视频播放时,顺便给学生加了几句文字解说,让学生逐渐找到操作路线。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构思文字解说内容,并用笔写下解说文字。实际操作时,教师以抽簽形式决定出场名单。视频开播,学生跟随视频进程展开文字解说。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学生文字解说获得不错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对诵读效益的重要解读。面对经典著作,我们更需要有“书读百遍”的意识和决心,通过反复推敲性诵读学习,深入到文本核心,探知经典文本的丰富含义,形成更深刻学习感悟。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展开经典诵读作出经典设计和引导,给学生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221136)
其他文献
<正> 一、小儿肺炎 1、小儿重症肺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气急鼻扇,口周、口唇及指端发绀,两肺布满细湿性罗音,舌质紫、脉细数。治则:泻肺平喘、活血化瘀。方药:葶苈子6克炙杏
本文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本身也存在一个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也存在一个被评价的问题。只有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才能确定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包括:实践的正确性、成功
依据西方哲学的本体探讨思路判断,在对形而上学的诸种理解中,具有本体论特性的形而上学通常被理解为是对“being”的探讨,即对存在本身的探讨,因此建构西方范畴化成为形而上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批判继承了西方哲学史,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
正义是哲学史上极具争议的经典话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布达佩斯学派成员阿格妮丝·赫勒的正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双重语境中,结合资本主义社会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将引导着整个教育教学课程。部分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的过于全面,反而造成教学目标混乱的情况出现;基于此,不利于顺利开展高效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不断关注学生的差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根据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合理制定,让学生反复朗诵课文,不断积累文言词句,充分理解语言的含义。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情境  创建良好的阅读情境可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要] 目的 探讨畲药龙斑汤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11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畲药龙斑汤治疗,对照组予易善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相关血清学指标、影像学变化及疗效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3项、B 超和CT 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致使大多数教师面临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低下的问题。长久以来,语文教师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往往实行灌输教育,虽然加强了记忆,但却忽略了理解,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一、融会贯通,紧扣课本内容拓展  在目前的高中教材中,大多数文章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如若还像小学、初中时那样进行阅读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了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求
<正>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是全麻后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麻苏醒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