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导入的一些新尝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等都是我们的研究内容,有了这些研究,我们课堂才会精彩频现,引人入胜,高潮迭起,
  课堂导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课堂导人应具有下列特点:(1)突出主题:彰显本节课主要任务;(2)内容新颖:使学生感到好奇;(3)形式简单:单刀直入,不浪费时间;(4)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1 传统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带着课本走进学生”,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科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感悟、思考、归纳、应用、交流、合作,这些本该属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在“知识灌输”的思想下也就变得不再重要,走进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大多数课堂还停留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听、记,效率无限地低。
  常用的传统的课堂导人方法有以下几种:复习旧知识导入、生活经验导入、提出问题导入、物理学史导人、故事导人、实验导人等形式。
  目前在导人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导人方式枯燥、单一,这是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教材、没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的具体体现,(2)盲目追求花哨,缺乏物理味,有些课堂的导入花样很多,追求热闹(无序的热闹),但失去物理学科的特点,远离物理思维的方法,远离教学内容,有效也就无从谈起,(3)导人偏重,远离重点,这是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忽略了本节课要学习、探究的内容导致的结果,同样不可取。
  2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导入的一些新尝试
  2.1歌声中导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魏书生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前一支歌”,对我的启发很大,决定在我的物理课堂上一试。
  《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课堂实录
  活动1 组织学生欣赏校园歌曲——罗大佑的《童年》MTV,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唱了起来,心情很是愉悦(从他们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只是声音的响度小了一点点,可能是歌曲不熟悉,或者是因为初次的含羞,
  活动目的 (1)在歌声中回忆我的上学时光,让孩子回忆他的上学场景,师生共回味,校园多美好,(2)轻松孩子上课时紧张或焦躁的情绪,创造愉悦的氛围,(3)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远离那些爱的死去活来的颓废歌曲,在每天或者每周的积极向上的“课前一支歌”中健康成长,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活动2 复习提问:谁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期待中……)
  找了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汤回答,站起来,无语,我没有评价;又找了一个估计能回答出来同学华回答,站起,望着我,我也望着她,她微笑,我作惊讶状……此时,我必须要说两句表明我的态度,“我有一种功夫,命中率百发百中,人送外号百步穿杨,你信吗?”
  没反应,稍顷,“不相信!”微笑着期待,“那就请范文回答”,站起,又没回答出来(这些学生是暂时后进生,学习的习惯不好,我想通过这种手段来促使他们学习,“你看连请三位同学都没有回答上来,是不是百发百中?”同学们笑,梅同学不服气,站起来回答:“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使物体产生形变,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很好!”我赶紧鼓励,“要是汤、华、范同学能回答出来,我更高兴,你们愿意在本节课中积极回答问题吗?”望着他们,他们响亮地说:“好!”
  学生在快乐中进入新课……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在意自己情感需求,作为我们老师要努力满足他们的小小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考虑他们的心理因素,多给予积极的评价,他们会斗志昂扬!物理课的两个功能——学习知识与培养技能、陶冶情操也就在歌声、笑声中悄然完成。
  2.2来自生活的导入——增加学科趣味性
  生活处处有物理,这是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的一个理念,来自生活中的物理会使学生更容易接近,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力与运动>复习课课堂实录
  活动 多媒体出示一张2008奥运会会徽,上面是红红的中国印,中间是Beijing2008,下面是奥运五环,请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中……稍顷,有声响起,不是浓的化不开的那种,淡淡的,一片一片的,像刚破土的嫩芽儿,从他们的声音里,我感觉到了同学们的思路还不宽广,是平面的,“要不,讨论一下?”学生们有的按小组开始讨论,有的还在独自沉思,我漫步在他们的讨论声中,在课桌丛中。
  “方,你说一下。”
  “我看到一个京字,Beijing2008,奥运五环。”
  “请坐。”
  有人举手,“静,你说。”
  “我看到一个人在打太极。”
  “好,我也感觉有运动。”
  “戴,你谈谈,”、“我看到了力,”、“是吗?”、“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厉害,你是火眼金睛!”,他满意地坐下。
  “彤,你说说看!”、“我看到力与运动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妙极!”我忍不住赞叹,因为与我的预设有点相近教师就是这样,总喜欢学生进自己的圈套,呵呵:-)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力与运动》”
  初中学生富有激情,善于幻想,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包含着一些浪漫而有趣的故事,选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再加上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何乐不为!
  2.3“魔术”导入——充满魔力的好奇心
  刘谦的魔术很火,学生们都知道,我觉得有必要借鉴一下!
  《气体的压强(一)》课堂实录
  师:“今天来变两个魔术。”
  生:“啊!(惊讶状)”
  师:“现在是见证神奇的时刻!”(学刘谦状)
  生:都抬起了头,目不转睛,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啦!学生满脸笑容,期待着神奇的出现,有的学生还重复着我的话“现在是见证神奇的时刻啦!”
  师:“大家请看:一玻璃杯,”上下左右翻动,表明空无一物,装满水,请同学们提供一张纸片。
  生: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积极送上,朱泽凡抢先了一步。
  师:将硬纸片覆盖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开始倒转,“请猜想:会发生什么?”
  生:猜的十分热闹,学生已自动进入我创设的情景中。
  师:开始操作,倒立,再慢慢旋转至侧立、竖立,水不出。
  生:惊讶,开始叽叽喳喳讨论原因,有人说是大气压,有人说是水把它黏住了,还有其他说法的。
  师生归纳:倒立,水不漏,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侧立,水不漏,说明:各个方面都存在大气压强。
  师:“再来看一个,”,取出两个吸盘。
  生:哦的一声,表示他们知道这个东西。
  师:“我把它压在教室内的瓷砖上,请你们上台来拔。”
  生:踊跃,好多人。
  师:选择了一男一女,上台演示,(选择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把回答问题当作奖励,体现德育功能。)
  生:男生没拔下,女生拔下,另一男生不服,要求上台来拔。
  师:同意他的要求,(激趣到位,学生已被控制,随心可驾。)
  师:“请两位拔下的同学谈体会与操作技巧。”
  生:稍微动一下吸盘,放点空气进去就行啦!那位男生恍然。
  师:这两个实验都与大气压强有关,今天我们来研究《气体的压强》,人题。
  思考 (1)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时尚的流行词,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达到聚神的目的,为高效课堂埋下伏笔,(2)教师课堂语言,要简洁有趣,要能融洽师生关系,(3)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难以阻挡,学习就变为主动,轻松愉快成为自然之理,(4)教师课堂设问要带有启发学生思考之功能,这样就学而有效,而不是简单的凑热闹,还要注意追问,追问的好,会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向和习惯。
  总之,课堂导人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但好的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整个课堂一下沸腾起来,使学生在眨眼间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个好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得到共同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切实的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针对马执斌先生于2010年2月24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焚书坑儒”辨》(下简称《辨》),周思源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秦始皇坑儒事件被马先生旁征博引之后,非但没有说清,反倒变得更加确定无疑了。他主要驳斥了以下几点: 禁止私学只是焚书的手段。《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清楚地表明,士人以自己的学问来责难当世,蛊惑百姓,破坏统治,必须杀尽。而禁止了私学,才能禁止这些与官方口径不同的思想的扩散。所
近年来高考卷中多次出现涉及微元法的试题,而每年学生在此得分率都很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未能深刻领悟微元法有何用?何时用?怎么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究的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探索新事物,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首先,环境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并探究了如何在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高效;数学;学习方式  一、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