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江泽民主席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迪孩子们创新的意识,是课改以来所大力倡导的。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我想,就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简单谈一谈。
一、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多媒体教学注重现代视听组合,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能符合学生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茅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多媒体教学,都充满一种神奇,有趣和向往的感觉,这不仅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得出计算的方法。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指出长、宽、高(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指的是哪些面?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纸盒变化的过程(如图2)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说说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说可以用长×宽×2+高×宽×2+长×高×2,也有的说可以直接用(长×宽+高×宽+长×高)×2;针对这两种想法,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其中的道理。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于第一种想法,可根据图2依次两个面为一组,通过多媒体的移动变为图3。第二种想法,可直接在图3的基础上,将两组加上方框,并闪动其中的一组,变为图4。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用多媒体的操作进一步呈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思维的过程。它通过移动、闪烁、声音、动画等效果,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呈现,得到激活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通过三类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接着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学生很容易发现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与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一样,会根据动画的演示,自觉的产生思维的深入,从而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只不过这时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里也可以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加深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并着重在思维的区别上。
三、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延伸
多媒体教学不是单纯的面授,也不是简单的幻灯片呈现。它是多种教学方式,图、声、文并茂的相互交融。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既有一定的空间,也具备一定的时间,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延伸。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我设计了“米老鼠、小花狗、唐老鸭”三种动物,分别驾驶着“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赛车。通过汽车的行驶和三种小动物的身体变化,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为了学生的看得清楚,感受的更充分,我安排了两遍演示,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过足了“笑瘾”,也留给他们一个思索空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有的学生说,车轮不做成圆形不平稳,驾驶员不舒服。我让学生自己表演加深这一过程。接着我追问:“为什么驾驶员会不舒服,你能画出三种车轮行驶后留下的痕迹吗?”有的学生晃动着小脑袋,目不转睛的想起来。有的还同座位小声讨论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有的学生说圆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直线,有的说正方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折线,还有的说椭圆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弯曲的线。根据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用多媒体演示三种车轮行驶的过程,并留下走后的痕迹,学生也惊喜的发现刚才的同学想得真棒!我也适时补充,刚才的同学想得和电脑一样,真厉害!接着,我话锋一转,问道:“假如,这些车轮的周长相同,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也相同,你认为哪种车轮的汽车行驶的最远?为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留个学生一个思维的延伸,让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局限于表面,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留在一个层面,而是充分发挥一题多问,一问多想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问题,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创造性的思维也会不断闪现。
四、多媒体教学练习多样,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
多媒体教学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也能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
例如:①()+()=9
这里便于巩固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② 1()=10()=100()
1()=1000()
這里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加深对单位进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单位的换算。
③简便计算“88×25”
88×25 88×25
=8×25×11=4×25×22
=200×11=100×22
=2200 =2200
88×2588×25
=(80+8)×25=88×100÷4
=80×25+8×25 =8800÷4
=2000+200 =2200
=2200
一题多解的题目,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多种策略的能力,并通过分析、比较,甄选出合适的解题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吸引学生的,而多媒体的引入更应体现这一点,只有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于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多媒体教学注重现代视听组合,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能符合学生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茅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多媒体教学,都充满一种神奇,有趣和向往的感觉,这不仅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得出计算的方法。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指出长、宽、高(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指的是哪些面?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纸盒变化的过程(如图2)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说说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说可以用长×宽×2+高×宽×2+长×高×2,也有的说可以直接用(长×宽+高×宽+长×高)×2;针对这两种想法,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其中的道理。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于第一种想法,可根据图2依次两个面为一组,通过多媒体的移动变为图3。第二种想法,可直接在图3的基础上,将两组加上方框,并闪动其中的一组,变为图4。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用多媒体的操作进一步呈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思维的过程。它通过移动、闪烁、声音、动画等效果,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呈现,得到激活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通过三类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接着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学生很容易发现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与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一样,会根据动画的演示,自觉的产生思维的深入,从而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只不过这时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里也可以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加深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并着重在思维的区别上。
三、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延伸
多媒体教学不是单纯的面授,也不是简单的幻灯片呈现。它是多种教学方式,图、声、文并茂的相互交融。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既有一定的空间,也具备一定的时间,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延伸。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我设计了“米老鼠、小花狗、唐老鸭”三种动物,分别驾驶着“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赛车。通过汽车的行驶和三种小动物的身体变化,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为了学生的看得清楚,感受的更充分,我安排了两遍演示,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过足了“笑瘾”,也留给他们一个思索空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有的学生说,车轮不做成圆形不平稳,驾驶员不舒服。我让学生自己表演加深这一过程。接着我追问:“为什么驾驶员会不舒服,你能画出三种车轮行驶后留下的痕迹吗?”有的学生晃动着小脑袋,目不转睛的想起来。有的还同座位小声讨论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有的学生说圆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直线,有的说正方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折线,还有的说椭圆形车轮走过后是一条弯曲的线。根据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用多媒体演示三种车轮行驶的过程,并留下走后的痕迹,学生也惊喜的发现刚才的同学想得真棒!我也适时补充,刚才的同学想得和电脑一样,真厉害!接着,我话锋一转,问道:“假如,这些车轮的周长相同,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也相同,你认为哪种车轮的汽车行驶的最远?为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留个学生一个思维的延伸,让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局限于表面,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留在一个层面,而是充分发挥一题多问,一问多想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问题,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创造性的思维也会不断闪现。
四、多媒体教学练习多样,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
多媒体教学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也能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
例如:①()+()=9
这里便于巩固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② 1()=10()=100()
1()=1000()
這里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加深对单位进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单位的换算。
③简便计算“88×25”
88×25 88×25
=8×25×11=4×25×22
=200×11=100×22
=2200 =2200
88×2588×25
=(80+8)×25=88×100÷4
=80×25+8×25 =8800÷4
=2000+200 =2200
=2200
一题多解的题目,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多种策略的能力,并通过分析、比较,甄选出合适的解题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吸引学生的,而多媒体的引入更应体现这一点,只有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于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