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 等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青少年媒体素养研究”课题组
  
  为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珠海市第三中学开发了一批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青少年媒体素养”校本课程是继“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后的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实践,涉及媒体信息的辩识、传媒技术运用、网络道德等诸多领域。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传媒安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运用能力,进一步防范媒体负面影响,促进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养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青少年媒体素养”校本课程是新课标体系下的课程延伸、补充与创新。珠海市第三中学于2007年启动“青少年媒体素养研究”课题,由陈少敏校长任课题组长,并在陈少敏校长、张建秋副校长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由教研室黄平主任、信息科组长黄晓明老师、吴芳老师为骨干的跨学科、跨年级的课题研究小组,成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的子课题。以下三篇文章是我校媒体素养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方面做的实践和思考。
  
  媒体素养课程教育初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摄取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可是,在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夹杂一些虚伪的、有误导性的、过激的甚至有害于青少年成长的信息。如何让青少年理性地面对媒体,对媒体信息能够正确辨识,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所以,在如何应对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方面,媒体素养的研究意义凸显。
  媒体素养教育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面积地开展,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在几次研究会议之后,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也就是课题组成员分别从不同的媒体领域或研究方向深入展开,最后再整合研究成果。
  
  选题
  
  由于对媒体素养相关课题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笔者在选题上相对谨慎,尽可能在所从教的美术学科与媒体素养之间寻找契合点,使课题的研究和深入开展能够更加从容;然后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以点带面”地将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媒体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觉中学生对美术基础常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相反的是他们对现代传媒、视觉艺术和时代潮流相对关注,所以笔者开始在现代视觉媒介中寻找研究主题。
  作为主要传播媒体之一的电视广告深入人们的生活,几乎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我初步将着眼点落在电视广告上。考虑到电视广告涉及广告的设计、欣赏和制作等诸多方面,为使课题的研究针对性更强,最终将研究主题定位在电视广告的创意方面。具体原因如下。
  (—)教学对象熟悉研究主题。学生对电视广告很熟悉甚至在生活中经常引用电视广告中的经典台词或对白。所以,他们在研究主题上有广泛的认识基础,对电视广告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二)教学对象对研究主题感兴趣。电视广告属于视听艺术范畴,包含摄影、文字、图片、语言等,是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富有创意的电视广告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张扬的年龄,对另类、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富有创意的电视广告符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学生有兴趣接受这个研究主题。
  (三)笔者认为提高青少年对辨识媒体的素质和修养是研究媒体素养的根本目标,而理解事物的前提需要有对事物理性、正确的判断,所以在研究方向上笔者侧重的是对青少年的判断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电视广告创意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电视广告的鉴赏能力,提高鉴别电视广告的能力和素养,使学生能够理性认识电视广告对人们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电视广告的创意做出自己的认识。
  
  展开
  
  首先在预备课上,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几则经典的电视广告之后,发现学生的反响十分热烈,对这些经典的电视广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不同的个人观点,在讨论中更是气氛热烈、唇枪舌剑,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还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1 学生活动设计
  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电视广告创意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总结,这一环节是在课外进行的,由学生独立完成。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果,我把全体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任命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队组织小组成员在课后确立研究方向、上网查询资料、文字表述、课件制作、课上展示。在选择研究主题的时候,笔者进行指导并参与,避免重复选题。教师定期检查研究进度和进展情况,针对各小组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2 课堂设计
  (1)实验课更多地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感受,改变以往的常规教学形式(教师讲授式),以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学生演讲式)的形式设计课堂结构,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认识学习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习在愉快、轻松的形式下进行。
  (2)学生在讨论、研究、制作、展示的过程后,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3)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发表评论,在讨论过程中交流不同的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电视广告创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课堂的驾驭
  既然学生对电视广告感兴趣,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笔者大胆地做出决定:把课堂设定为学生成果展示课的形式,也就是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支配,用来表达学生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只在开场和结束部分做引导和总结,学生展示观点过程中,教师用精简的语言主持、控制课堂的局面。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任由学生围绕主题展示发挥。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发表小组研究结果,限时八分钟。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的表现是自由的,做到多而不乱、多而有序。为了使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笔者适当使用一些插入语。笔者认为,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相对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而言,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结
  
  首先,每个小组都对电视广告的创意风格得出不同的结论,对电视广告的创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不同风格的电视广告有了自己的判断,提高了学生对电视广告创意的鉴赏能力。
  其次,通过对电视广告创意的研究和讨论,学生提高了对电视广告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欣赏电视广告的同时,了解到电视广告中的夸张运用等表现手段。
  再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收获研究成果的成就感,也就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本课选择了让学生课前准备、制作,课上表达、展示的形式,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这种课堂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吻合,启发了学生的协作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课后反应良好,对这种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课堂是我解决问题的平台,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时,我尝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执笔:林 洋)
其他文献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游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教学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游戏确实是孩子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我经常会琢磨一个问题,怎样站在孩子的角度运用一些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孩子能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下面是我在《复制图形》一课中所做的尝试。    教材分析
背景    1.英语特色学校面临特殊难题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每年有20%的学生保送或提前单独招生至全国各著名语言类高校。保送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且外语成绩突出的学生,剩余的学生中不乏学习落后者且他们要面临高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确保学校高考成绩的领先地位一直是我们探讨并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英语单科取得好成绩从而确保学校英语教学的龙头地位也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猴子發现狐狸鬼鬼祟祟地在鸡窝前晃悠,就马 上 画了一幅画,贴在鸡窝 前的大树 上 。  貉、狼和老虎看了,不约而同地向 猴子围了过来。  “你这是别有用心!”貉怒视着猴子,说,”你看你给狐狸画的嘴,简直和我的嘴一模一样!”   “你这是指桑骂槐!”狼逼视着猴子,说,“为 什 么 偏 偏 要 画 我的老 朋 友?”  老虎的怒气最大,他一边把画撕得粉碎,一边对猴子吼道:“‘狐’和‘虎’读音相近。你
“网络阅读部落”是参考“网络部落游戏”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制定的,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指导、参与、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技术支撑的数字化虚拟社区。    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乃至审美等诸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早在战国时期就告诫我们:“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近年来,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对先人的教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周村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人口32万人,面积263平方千米,有“金周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之美誉。现存中小学校36处,在校生近5万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可概括为这样三个阶段:以配促用阶段、以
人类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学习者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辨别信息、分享信息,关联集体智慧,特别是跟踪最新的有效信息,就成为横亘在学习者面前的现实的问题。以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关联集体智慧为手段,打造实时精确信息网络的Web2.0技术带来了搜索引擎、BBS、RSS、Blog和Wiki,让学习者在数字化时代做到掌握最新、最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其学习绩效。    关联主义——一种数字时代的学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新的一年悄然而至。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在瑞士快乐学习”的大男孩儿Ade?(见2012年《初中生世界》(视野版)11月)Ade是2006~2007学年来自瑞士的国际交换生,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束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后,他回到瑞士参加了高考,并考入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在中国短暂的一年生活给Ad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大三这年他又回到中国,在南京大学做国际交换生,继续他的中国之旅
在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普及的校园网站,除7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或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工具,还应发挥怎样的功能呢?在对信息化领导力的关注中,我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校园网站上。前两期,我们关注了基于校园网站的网络校本教研和学生网络活动,得到了许多校长和教师的热烈响应。本期,我们的目光将从校内转向校外,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校园网站上更广阔风景。    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两大支点。是影响学生发展关键的因素。只有两方
随着技术逐步走进教育、走进课堂,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与运用也发生着改变。如何有效地运用技术实现对于学生学习最大程度的促进,是所有一线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正如何克抗教授所提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挣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
寄语:  在我的理想中,信息技术会成为学校教育的的综合性支撑。教师和学生共同策划信息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技能知识。信息技术教育会因其规范、充实、充满美感而获得价值,赢得尊重。  陈宇峰,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家港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负责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专注于思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学校教育与学科教学中能保持个性化的探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