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的森林》中体验孤独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此书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主人公渡边与直子、绿子两个女孩的爱情纠葛,引发了无数人的唏嘘感慨和广泛共鸣。20多年来一直盛销不衰,累计发行量已超过千万册,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出版。在我国,销量也已超过百万册,造就了大批的“村上春树迷”。
  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挪威的森林》也于9月中旬在内地上映。
  
   《挪威的森林》折射出孤独感
  人们喜欢这部忧伤的恋爱小说和其电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部作品中流露出的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无奈与失落,体会到孤独对人性的不断纠结与侵蚀。很多人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从中人们看到了自己本人。因此,这部作品深深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大家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挪威的森林》中的人物大多生活在孤独、失落和空虚的状态之中。主人公渡边是个对一切都保持距离感的人物,除了对直子和绿子的情感纠葛,在他身上丝毫感觉不出对繁华都市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热情,有的只是淡漠、不屑、黯然神伤。直子是一个美丽娴静、多愁善感又自我封闭的女孩,在最喜爱自己的姐姐和青梅竹马的男友先后自杀离去后,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和无奈,无法与他人顺畅地沟通,住进了“与世隔绝”的疗养院。永泽是渡边的好友——“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贵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长驱直进,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里孤独地挣扎……”他们都有忧郁而孤寂的情感气质,迷惘而又困顿的人生理想,对于生活的无奈渗透到了他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和人生的各个阶段。
   《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们都不断地在孤独迷茫中寻找着自己,渡边的好友木月拒绝与朋友和爱人之外的世界接触,不愿意面对人生的诸多麻烦,在17岁时选择了自杀;直子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着不得不接受的成长,在快要离开了疗养院前夕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泽选择以游戏的姿态、纵欲的方式对待人生,结果只是更加孤独和空虚;活泼可爱、直率豪爽的绿子并非没有烦恼忧郁,她出身贫寒,生活也面临许多困难,但她学会了适应,适应多少有些不公平的时代,能永远带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她适应、包容现实的能力吸引了主人公渡边,让渡边“感受到了一种健康充实的现实生活,体会到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尽管千疮百孔,但仍不失生存下去的意义……”
  
  从《挪威的森林》看如何面对孤独
  孤独是人永恒的生存体验,它永远存在又无法逃避。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处于紧迫的生活节奏和心理压力之下,而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们价值观也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些或多或少都会令人产生孤独、无奈和迷茫的感觉。《挪威的森林》不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孤独的精神生活,也展示了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感悟:
  1.孤独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坦然接受它
  成长过程中自然会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异性的交往、对他人的关爱、对环境的适应、对自己存在方式乃至人生方式的选择等等。如《挪威的森林》主人公们的心路历程一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经历一番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痛苦煎熬,在孤独迷茫中会对生命的本质、社会现状、自身处境等进行思考、审视和质疑,这其实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滞,孤独感自然也会始终伴随左右。所以感到孤独时首先应该学会用坦然、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承认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慢慢去适应它,而不是刻意回避和抗拒。然后试着看看自己能做些怎样的改变和调整,让生活充实一些,内心丰富一些。这样一来,孤独可能就不再是那么可怕,也许随时可以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2.不要自我封闭,尽可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交往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的,不仅生活中需要相互依靠,在心理上也需要相互依。人需要在健全的社会关系网中获得彼此的认同和好感,以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一旦发生孤立,寂寞孤独之感便难以避免。比如,木月、直子由于拒绝和外界交往,逐渐丧失了与外界沟通、适应的能力,对现实社会无所适从、心存恐惧,最后选择了自杀。因此,当内心感到孤独时,千万不要自我封闭,那只会令自己的状况更糟糕。要知道,只有参与到各种社会交往中,并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断探索和证实自我的存在,发现自我的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孤独。
  3.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生活在目前的现实中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磨难抑或不幸,难免会有痛苦、伤心、孤独、无奈的时刻。但这些事件本身并不会真正影响我们前行,不会阻碍我们成长,关键在于我们看待问题和事件的心态。《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和绿子对待生命、对待现实迥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她们不同的命运便是鲜活的例子。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促进人做出种种行为的,是人对未来的期望,而不只是过去的经验。”如果总是过度关注或沉溺在过去那些消极的情绪体验中,不但无助于缓解孤独,势必还会对自己现在或将来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尽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生活在目前的现实中,因为现在就是我们目前拥有的一切。
其他文献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硒缺乏容易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不仅可以引起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而且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威胁人类健康。  硒缺乏:红细胞膜容易受损  我们知道,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正常情况下,全身成熟红细胞总数中每天约有1/120因衰老而消亡,同
生活实例  张家阿婆今年60岁。前些日子因为膝关节疼痛到医院看病,关节外科医生给她拍了X光片后,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她疼痛比较严重,医生处方的药物中包括一种叫做双氯芬酸的止痛药,但是,处方之前医生问了她好些问题,如有没有胃病、心脏病、高血压病,有没有药物过敏史,等等。张阿婆虽然不明白这些问题有什么关系,但是,觉得这位医生非常仔细,连连夸奖,约好下次门诊的时间后,张家阿婆高兴地回去了。  膝关
全國爱肝日:早防早治,预防肝癌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合成、解毒、分泌胆汁等重要任务。中国是肝病大国,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最终都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每年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预防肝癌”。当天,由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主
于康,人称“康叔”,是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著名临床营养专家,亦是咖啡爱好者,饮用咖啡十余年,对咖啡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颇有心得。  作为数百年来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咖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几百年前,古医学就发现咖啡具有提神、醒脑、解乏、健胃、强身、止血等医疗效用。咖啡的这种“神奇”功效,源于其主要成分咖啡因。这是一种被称为“腺嘌呤核苷”的化学物,可刺激中枢神经细胞,驱走困意疲倦
儿童免疫力较成人差,容易得病。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原来是指抵御传染病的能力,现在指人类识别自身、排斥外来“异己”以及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能力。免疫功能失调或功能紊乱可导致免疫反应异常,如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俗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免疫力按其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即人一生下来就拥有的,又称固有免疫,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皮肤黏膜的屏
保鲜盒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但人们在使用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如:把从餐厅打包带回的塑料饭盒当保鲜盒使用、使用保鲜盒长时间高温加热、反复使用已老化的塑料保鲜盒等,从而使食品安全和营养打折扣。只有正确使用保鲜盒,才能较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并延长保鲜盒的使用寿命。  不同材质各有利弊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保鲜盒材料为塑料和玻璃。  玻璃保鲜盒比较耐热,品质好的高硼硅玻璃保鲜盒的耐热温度可达到8
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第29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加强健康教育,远離不良习惯”。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肿瘤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肺癌、大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见恶性肿瘤前五位。上海市全年登记报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6.6萬例,发病率为465/10万;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
作者简介  徐建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脊柱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走路“腰痛”、骑车“腰不痛”是怎么回事  腰腿痛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占日常骨科门诊量的1/3以上。据统
过胖和过瘦对健康都不利,恐怕无人不知。但数据告诉我们,在老年朋友中,“富态美”和“老来瘦”仍是两股“潮流”:  2010年,通过监测19966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近一半存在中心型肥胖。  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是45~59岁人群的2倍,贫血患病率也远高于中年人群。  在我参与调查的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5大城市、共计6058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调
一则“85%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的帖子在微博、微信上被广泛转载。其中,还特地罗列出了多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呼吁大家多吃碱性食物,以促使身体成为碱性体质,达到抗癌作用。  那么,食物真的可以调节身体酸碱度?“酸性体质”真的会导致癌症?多吃碱性食物,真的可以防癌、抗癌?  没有所谓的“酸碱体质”  科学地讲,根本就没有“酸碱体质”一说。正常人血液的pH值始终恒定维持于7.35~7.45之间,根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