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农村:周曼的“隐者”生活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岛市崂山脚下的几个村落里,散居着一群来自济南、沈阳、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他们厌倦了都市里的复杂繁琐,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选择从城市退隐到山林,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们曾经是企业老总、外企白领、大学老师,而今,他们被称为“隐居族”,他们所居住的村落被泛称为“隐居村”……
  
   青岛某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周曼是个慢性子的人,她一直渴望过一种安静且充实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让她常感到茫然,她厌倦了、疲惫了,甚至想要逃离。
   晚饭,周曼吃得很少。女儿妞妞给妈妈提意见:“妈妈,我想吃青菜,你怎么老不买青菜回来。”周曼也知道多吃蔬菜对孩子有好处,可她不敢买,菜市场里的青菜卖相都很好看,一点虫子吃过的痕迹都没有,但这样的青菜是用农药泡大的,孩子吃了,对身体一点好处也没有。
   夜里,周曼依旧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样的夜晚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她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医生曾给她开过一点安神助眠的药,但不管用,继续这样下去,她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要是能有一个安静、空气好的地方住上几天,该有多好。
   得知妻子的想法后,丈夫李然很支持。请了几天假,周曼独自来到乡下一处农家乐度假村待了几天,给菜除除虫,给鸡喂喂食,闲适的生活让她整天都带着笑容,夜里也睡得很香,那种一夜睡到天亮的滋味,让她身心舒畅。可一回到城市,神经下意识地又绷紧了,她再次失眠了。
  
   “我想去农村生活,不是去旅游度假,是真正地隐居到农村去,种种菜,养养鸡,做一个真真实实的农民。”
   2010年8月,周曼辞去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人来到青岛胶南市窝洛子村。她从房东家租了8亩地,期限为32年,她决定种大棚蔬菜,而且她种的蔬菜绝不打一点农药。
   菜籽撒下去后,周曼又去集市里买了几头小猪,几十只小鸡和一条狗。她给女儿打电话,兴奋地说:“妈妈把小鸡养得可好了。”孩子对小动物一般都特别感兴趣,听妈妈这么一说,妞妞嚷着要去看看,瞬间忘记了跟妈妈的敌对立场。周曼想着等过一段时间不忙了,就把女儿接来住几天。
   半个月后,地里的菜都出了芽。小青菜长得尤其好,小小的秆子顶着两瓣嫩嫩的叶子,让周曼看着就喜欢。
   茄子成熟后,周曼采摘了许多茄子和青菜,回了一趟家。见她又黑又瘦,丈夫很心疼:“让你别去你非去,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周曼不以为然:“我这叫自然美。”周曼把自己带来的茄子蒸出来,把大蒜拍碎拌着吃,虽不过油,但特别香。妞妞吃了两碗饭。同事、朋友知道周曼回来,都给她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吃饭。周曼知道大家都是好意,可想到那些应酬她就头疼,在家待了一天就回到了村子。
  
   2011年年初,周曼又购买了十几头猪苗,并买了一头种猪,取名“Sunday”。她接通了网线,在新浪上开通了微博,取名“我是农民姐姐”,把Sunday憨态可掬的样子拍下来传到网上,很多博友都说Sunday可爱。
   和她一样,“隐居村”的其他“隐者”有些也在网上开通了微博,有时候,他们会在网上互相交流,看看谁家的菜种得好,谁家的猪养得壮。
   60头猪、70只鸡、50只鸭、8亩菜地,因为周曼喂养出来的东西舍不得卖,便越养越多。每天早上,她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喂猪,把猪喂好后,她会给鸡鸭撒点玉米粒,然后就去地里干活。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她的猪好不好,鸡鸭有没有捣乱,晚上把一切都安顿好后,她才休息。大半年过去了,周曼很少有睡不着的时候,常常是一觉睡到大天亮,每天早上5点多,她很准时就醒了,生活平静且充实,身体早没了抑郁症的影子。
   短短一年时间,周曼就投进去30多万,这些钱有她的积蓄,也有父母给的。她算了算,照这样下去,再多的钱也不够投资。这时,许多博友知道后,都向周曼订购有机蔬菜和土鸡、土鸡蛋。有时太多了,周曼也会拿到集市去买,因成本高,价格自然高了一些。
   一次,周曼正在集市卖黄瓜,过来一个小姑娘,看她卖的黄瓜长得七弯八扭,对方说:“这么丑还卖这么贵。”周曼没有过多解释,她卖东西很随性,卖不掉大不了带回家给鸡吃。虽然在集市上不好卖,但在朋友圈中,周曼的有机蔬菜可出了名,许多朋友来周曼家里认养小猪和鸡鸭,等它们长大了,再过来买。
  
   暑假到了,妞妞实在想念妈妈,便跟爸爸一起来到窝洛子村看望妈妈。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愉快地聊着天。乡下的星星似乎看得清楚一些,妞妞兴奋地跑来跑去。
   在农村待了几天,妞妞不想回去了。为了不让孩子缺少母爱,周曼常跟她在网上沟通,她想等孩子大了,她就可以全心全意生活在农村,一个人几亩地,做一位快乐的农民。
   9月中旬,周曼种植的花生刚刚收摘,她打算下一年再多种一点玉米和花生。记者随后登录了周曼的微博,微博上很热闹,很多博友都特别关注周曼,称她是新时代的“农民达人”。
   记者来到崂山脚下的“隐居村”采访时,许多村民都表示,这些“隐居族”刚来时还保留着很多城市人的生活习惯,比如早上喝牛奶、吃面包,门口停着奥迪等高档车,可日子久了,因为劳作,他们晒得跟老乡一样黑,也说起了土话,出门也是走路,跟当地的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村民给记者带路,来到了“隐者”老刘的家。老刘是北京人,3年前,他来到现在所居住的村子,种种地,养养花,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精神头倍足。
   现在,城市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成为了“手机控”、“电脑控”、“房奴”、“孩奴”。这些“隐居族”舍弃城市的一切回归田园,其实只想让自己生活得简单一点,快乐一点,健康一点。也许多少年以后,曾经人人渴望跳出的农村,会成为一块乐土,因为那里有干净的泉水、有新鲜的蔬菜、有没被污染的蔬菜、有恬静而平淡的生活。■
   (非经本人同意,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责编 子衿)
其他文献
很多寻常人家总会在有象征意义的几个日子,来一次全家的聚会。团聚团聚,是要团在一起的,老老小小几代人,二三十个人,饭店里吃一顿饭,说几句吉祥的话语,然后便是无轨电车,天南地北。也有一些老同学或老朋友间的聚会,多少年没见,如果没有坐下来以酒压轴,也就没有了气氛,更没有了高潮,最后一饮而尽之际,便是对聚会的热切期待,是下一次聚会的预约。  有人突然间冒出一个问题:“每一个家族的聚会,10年间原班人马都在
爱是无法预见的吧。1934的冬天,细雨仍旧缠绵,广州93小学的老师关泽霈正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篇日记让他顿生怜惜:“父亲病倒了,没钱请医生,也许我要被迫退学……”翻到封面,学生的姓名是:李小平。    这个16岁的姑娘是他班上年龄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曾经同样穷困的关泽霈顿时起了恻隐之心。他出钱为她父亲看病,为她申请到免费的3餐,可命运还是不可逆转的,不久,李小平的父亲便去世了。  “屋漏偏逢连
近些年,随着四川凉山地区高品质南红玛瑙矿的发现,以及全国各大媒体、收藏家的推波助澜,南红玛瑙——这一原本淡出公众视线的瑰宝,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南红玛瑙,古称“赤玉”、“赤珠”或“赤琼”,质地细腻油润,有胶感,是我国独有的品种,产量稀少。古人用之入药,養心养血,信仰佛教者认为它有特殊功效。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赏鉴和收藏历史,也被历代统治者所珍视,战国时期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有古滇国的南红饰品,到了
来访者自述  (小语/银行职员/33岁)  奇怪的头晕     终于结婚了,对我来说,算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吧,虽然爱人并不完美。要知道,找到我心中完美的爱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朋友们都在劝,父亲也在催,毕竟,婚姻不过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太认真了,是过不去的。   本来以为,结婚了就会好很多,可是刚一个月,我就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要来看看我们新婚的小家庭,并住上几天。听了这话,我心里真的很高兴,好好把
NO1.如何发木耳  木耳是菌类植物。用热水发木耳,由于时间短,水分不能充分浸透到木耳中去,半公斤干木耳只能发3公斤左右的水木耳。用冷水发,时间长,水分渐渐浸透到木耳中去,不仅可以使木耳恢复到生长期的半透明状,而且可以发出4公斤左右的水木耳,吃起来鲜嫩脆爽。  NO2.可乐巧除污垢  喝剩的可乐倒掉十分可惜,可将之倒入马桶,浸泡10分钟左右,污垢便能清除;若清除不彻底,可用刷子进一步刷除。  NO
NO1.喝葡萄酒治感冒  将一小杯红葡萄酒加热,然后在酒里打一个鸡蛋,稍加搅动后停止加热,晾温后即可饮用。这种有名的“鸡蛋酒”是德国人医治感冒的传统方法。而法国人治疗感冒,则在加热后的红葡萄酒里放一些柠檬汁和砂糖,晾至稍温徐徐饮下。  NO2.伸伸腿给膝盖做润滑  如果你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膝关节就会缺乏关节液这种“润滑剂”,容易导致膝盖疼痛。坐在椅子上伸直双腿,脚跟离地,绷紧膝盖上方的股四头肌,2
“跑得真快啊!只能看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温州市慈善总会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向人们介绍说。他飞一样跑,就是要“穿越”到2035年,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  要说眼下的这个故事,还得“穿越”回2002年。  这年的11月17日,《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说:“我送给你的一个包裹,已经放到楼下,请你去取。”  当袁寿省匆匆来到楼下时,送包裹的人已不见踪影。打开包裹一看,是两万元现金。
她是一位视力仅有0.02的女人,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无数传奇。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跆拳道晋级到黄带,喜欢滑旱冰、开卡丁车,她的画在日本获奖并拍卖出不菲的价格;她还是北京一家公司的CEO,就连2012年春晚舞台上那架大钢琴,都是请她调的音!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今天,陈燕又被西方人赋予了一个很酷的名字——    姥姥
有时候看老电影,看到影片人物错失机会的关键情节,比如一个没能接到的电话,我就会感到遗憾。如今的电子时代,没有接不到的电话了,它每天会在我们的口袋里响起来。就连很久以前的恋人,也随时都能在社交网站上看到。  想想电影《日瓦戈医生》吧。日瓦戈在一个城市的大街上,偶然瞥见了心上人娜拉,但是还没等他赶到她身边,她已经消失在了视线里,这让日瓦戈心如刀绞。如果故事发生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日瓦戈和娜拉绝不会找不到
在我的家庭里,有关恋爱的话题是一个禁区。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长大了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后果就是,当我还在懵懂中就被老公俘获。虽然从现在看,结局还算不错,但过程相当磨人。   痛定思痛,我决定不能让女儿走我的老路,恋爱课要从娃娃抓起。   她3岁时,明白了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就叫结婚。我问她长大了要跟谁结婚?她张口就说“葫芦娃”,我为她的选择感到高兴。因为葫芦娃聪明能干、英俊潇洒、多情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