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的团队 享受体育的魅力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者体重超重的学生来说很难达到及格标准。尤其是女生的800m跑、仰卧起坐和男生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1000m跑等项目只能得到很少的分数甚至零分。作为高三年级的体育教师,如何将增强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落实到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只要广大体育教师深入学生实际,用智慧和耐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锻炼环境和氛围,强化体育课课练,天长日久,一定能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场景一:“老师,我拉不了引体向上”、“我800m跑不动”。在体质测试场地的学生队伍中有这样的声音。在组织完了每个单元测试后,我将诸如此类的学生集中起来,根据各项测试的原始成绩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耐力小组;另一类是力量和柔韧小组。成立一个“60/80俱乐部”,就是总分没有达到60分、体重超过80公斤的男生在一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干预训练。通知俱乐部学员参加动员大会,对学生和教师提出具体要求,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报名。2015年高三俱乐部成员共24人,其中女生3人。俱乐部内选出2个小组长和监督员,每次训练的前一天领取训练计划,组长阅读训练内容和要求,按照内容先后顺序逐一进行自主训练。
  (一)具体训练安排
  时间:从10月8日~12月12日(共计8周)。
  每周没有体育课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周一到周五下午5:00~5:40)集中训练。
  (二)訓练次数:每周2~3次(分组分类别进行)
  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考勤和监管,教师指导学生训练保质按数完成每周的训练任务,并做好训练记录。
  (三)措施与要求
  1.与女生一同跑800m或者更长的距离;
  2.讲解健康体适能、科学健身等相关知识,并印发给每一个学员;
  3.同超重学生一起进行控制体重、强化力量练习;
  4.体育课关注俱乐部成员课课练完成情况,适当加练;
  5.学生记录训练周记和反思。
  (四)耐力项目小组
  采取各种跳绳、快步走、台阶上下交换跳以及各种跑的练习(让距跑、定时跑、循环接力跑、跟随跑、有氧阈速度持续跑)等手段,结合冬季长跑活动,逐步提高心肺功能,把握良好的全程节奏,分配好体力,记录自身感受和成绩的进步,形成团队进步的良好态势。
  训练计划举例1:
  1.热身有氧慢跑:1200m;
  2.各种静力拉伸练习:8~10min;
  3.下肢练习:弓箭步大步走60m×2组;大幅度踢摆腿左右各15次;单足提踵12次;
  4.腰腹肌练习:仰卧举腿15~20次;背肌练习15~20次;平板支撑60~100s;
  注:练习3和练习4交叉进行。
  5.综合练习:跳绳60s~100s~120s;间歇3~4min台阶上下交换跳60次~80次;
  6.跑的练习:有氧阈速度定时跑10~15min。
  (五)力量、柔韧项目组
  每周进行两次力量训练(间隔是72小时),采取哑铃、杠铃、橡皮带、垫子开展全身力量训练,强化下肢、腰腹肌、背肌力量练习,主要提高跑跳能力;通过静力拉伸、双人练习、垫上练习逐步提高全身各部位的柔韧性,提高跑步、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的成绩。
  训练计划举例2:
  1.上肢哑铃练习:8~12次;五种练习(弯举、直臂扩胸、躬身飞鸟、上举侧平举)间歇30s循环2~3次。
  2.杠铃蹲起:60%体重8~10次3组接加速跑30m。
  3.垫上练习:静力拉伸、腹背肌练习20~30次。
  4.持哑铃大弓箭步走60m3~4组接放松大步弹性跑50m。
  5.单双杠练习:斜身引体10~15次;悬垂举腿(屈膝、直膝)6~10次;悬垂体侧屈静力6~10次;双杠俯卧撑15~20次。
  (六)自主练习
  提踵、对墙推手、单腿蹲起、大步上楼梯、各种压腿踢腿、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场景二:四周后。“老师,我的仰卧起坐进步了6个”、“我能参加长跑测试了”、“坐位体前屈提升了7cm”、“老师,我想提前参加补测”……按照学生具体表现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采取同质分类别训练,在体育游戏中进行灵敏素质练习,公布前一阶段的训练成果,引入小组分项目评价,累计总评的竞争机制,學员反思总结研讨,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并积极主动锻炼。
  场景三:六周后。“老师,我们小组想进行一次内部检测,行吗?”“我的力量进步了不少,蹲起的12RM增加了10kg”、“引体向上突破零个了”……教师宣讲规范测试方法,学生担任检测员,组长监督。及时汇总成绩,教师写出评语并下发到各小组。
  场景四:学校组织的集体补测场地,俱乐部学员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参加一项或者多项补测,他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表情,并说道:“老师我总分进步了8分,及格了”;“我长跑快了17秒,得65分”;“三项都及格了”……
  在最后一轮学生体质健康补测中俱乐部学生都提高了分数,总分平均提高6.5分。在集体训练中,学生彼此鼓励、在困难中前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课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提高运动技能,掌握学练方法,与班级学生交流参与俱乐部的感受,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余锻炼。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师与学生同成长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技能训练,建立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处方,包含体育教师本人的评价系统。在参与练习时与学生一同进行评价,按照各自的奋斗目标同步前行。通过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把握好训练负荷,积极恢复,循序渐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也进步了。凸显榜样的力量,教师也测试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等并按照年龄段设立测试标准,力争达到良好以上等级。学生培养了团结、谦让、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自主合作团结奋进
  每周集体训练是在教师的监督、学生骨干的带领下进行,课余时间学生自主训练,明确每个测试标准和学练方法,如何把握协调用力、全程体力分配等,掌握规范的技能是基础,逐步提升体能,组建多个良性训练组合,定期开展小组单项展示活动,激发学生锻练的积极性,绘制每项测试成绩雷达图,明确优势和弱势项目,保优补差促中间。
  (三)全面评价深入引领
  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质评价体系,不仅限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涉及的项目,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增进健康意识,不仅仅是学生阶段还要引申到成年阶段,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当做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终生锻炼的体育项目,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习效率,强健体魄。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体育教师由于任教年级、班级较多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特殊学生的健身能力,是当今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教育家认为:学校教学过程应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发展潜能教育为目的的过程。落实到体育教育中,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完成“身心并重”的教育。而对于特殊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促进他们身心
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途径。“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它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间控制在3~10分钟之间,主要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出现给学生提供自学或弥补没有掌握知识进行再学习的机会,教学资源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展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便于大家直接拿来就用
看着第4组一份份案例,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情境跃然在笔者眼前:《心中的准绳》《拾起学生心中的“掉棒”》《静待花开》《一双“耐克”鞋的情结》《“旗开”得胜 》《奔跑在绿茵场上》……从一个个案例中,笔者看到了体育教师们善待每一名学生,欣赏每一名学生。他们在追求着“一个不能少、个个都重要、人人都學好”的教育目标,他们的行动是不等待、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精
中国学校体育:张局长很高兴再次见到您,3年前采访过您,当时拱墅区把学生的健康工程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工程,如今已经过去3年了,孩子们的健康有了哪些变化?  张云雷:谢谢您再次来拱墅指导。3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上下同心,多措并举,孩子们变了,变得爱运动、会运动。区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14-20
人们去医院检查身体做尿检时,尿检报告中可能会显示蛋白尿字样,多数人会将其与肾病联系在一起,致使内心恐慌、焦虑。殊不知,很多状况下尿蛋白与肾脏健康并无较大关联。什么是蛋白尿  肾小球过滤膜具有良好过滤作用,加之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下,健康群体尿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且通常蛋白质检查定性时,均表现为阴性反应。若尿中蛋白质增加,在普通尿常规中便可检测出,称为蛋白尿。若患者每天尿蛋白含量超过3.5g/24h,称为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體,传统的沟通教学通常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的,虽然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但因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导致沟通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自然场景教学法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能有效激发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的主动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自然情景教学是以自然语言作为沟通手段的教学方法,其结合核心教学内容,通过自然环境激发儿童交流的自主性。尤其是针对自闭症儿童这
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学情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情分析内涵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是学生学习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的体现,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情境性、可预测性等特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学生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经常出现学生消极比赛的情况,消极比赛不仅不能发挥教学比赛的激励作用,还会影响或带动其他学生消极比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待消极比赛,体育教师要细心甄别,精准应对,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比赛的功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比赛实效。  案例1:在100m跑比赛中,学生A跑过60m后已遥遥领先,在剩余的30m赛道上的跑动速度明显下降,最后他几乎是走过终点线。  分析:该类学生身体素质好、运动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积极响应广州市和花都区教育局关于发展学生“体智能”的号召,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锻炼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健康体魄,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日趋完善和成熟。  一、高度重视,榜样先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求行政领导和教师们不但要作为大课间的组织管
比赛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凡有比赛,就有输赢,有输赢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当学生对待输赢的态度上出现变化时,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育人目的。  一、文明礼仪教育之良机  通过比赛,很大程度上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品行,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输赢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尊重他人教育的好时机。  体育教学比赛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因过度兴奋或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