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个性,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安徽省霍山县开展了《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三年来,秉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先进理念,初步建构了学生“自主学习—汇报展示—自评自结”的“立体互助”式语文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有效教学
  一、三年前,小语课堂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诸多理念,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顾此失彼,课堂教学步入了困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文本钻研不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可不少教师由于对各年级段教材的编写意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导致教学目标不明,重难点不突出。(2)读书指导不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虽然不少教师知道“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有效读书缺少指导和层递设计,初读课文时一遍即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研读课文中,有的教师抓住一个部分对文本支离破碎的解读,以偏概全;有的教师浮光掠影的解读,思维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还会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地解读;还有的教师会把自己对文本的曲解与误读,强加于文本和学生。(3)自主学习形式化。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出现三种错误认识: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遇到问题就要交流讨论;教师即使安排了一两次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没说两句就叫“停”,合作讨论的安排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流程,养成教育被忽视。
  二、三年中,有效课堂的不懈追求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核心理念落实在语文课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对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提升自我,练就解读教材的真功夫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领先一步的阅读者,因此,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当阅读那一篇篇依附着情、浓缩着意的文章时,我们要试着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是否已经读懂了文本?我们是否已经成为“文本”的知音?为此,我县从练就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做起,首先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抄教案、上教案的备课上课方式。要求教师假期提前备课,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明晰教学思路。备课时,要求教师不要急于翻阅教参,更不能依赖现代媒体,而是和学生一样一遍遍地静心阅读,大声地诵、无声地默、轻声地悟,读得字正腔圆、情真意切,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与作者展开了充满灵动的对话。
  (二)转变策略,建立立体互动的教学新机制
  1.先学后教,引领学生提前走近文本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进行了课前、课中、课后读书“三段式”改革。课前,学生首先进行结构化预习,根据《导学单》的提示和要求,将学习收获记录在“导学训练簿”中。读课文1-3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再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自我质疑,整理问题。自学中,学生逐步学会查找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2.以学定教,契合学生的起点展开教学
  有效教学的课堂,我们倡导教师以学生起点作为教学的起点,而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于永正老师在教《爱如茉莉》时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上课伊始请学生代表上台,其他人准备好纸笔,做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听写生字:嗔怪、恬静、缕缕幽香。然后请学生相互检查,特别注意那个“嗔”字,左窄右宽,“口”字要上大下小。另外,检查学生是否了解“嗔”的意思,虽然学生进行了预习,但并没有做到咬文嚼字,教师进而指导字形,并引导学生了解“嗔”的意思!短短的教学片段有两点是值得学习的:(1)教学的起点从学生起点开始。教师没有教所有的生字,通过听写了解学生的起点和问题所在,然后从学生的错误开始教学,重点教学“嗔”字,简洁高效。(2)将预习纳入教学的范畴。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预习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来解决生字词,做不到这一点,是语文教育的遗憾和不足。这种“突然袭击”检查的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一种有力的提醒和引导。
  3.顺学而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
  经过艰苦的探索,目前初步形成了“自主學习 汇报交流 自结测试”的立体互助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导学单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的形式有独学、对学和群学。课堂上,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进行“展示交流”,用板书(写)和汇报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在相互启发、补充、质疑、解惑中深入研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少分析,学生多读写。整个过程,教师只在关键的(重点、难点)地方,适时地点拨、引领、归纳、提升,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母语的精神家园。“自结测试”则是针对学习内容,以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进行总结和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三段式教学层层深入,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了读书质量。
  三、三年后,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变化
  三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走进了游人如织的有效教学百花园。有效教学的课堂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传递智慧的幸福课堂。
  (一)展示自我,争做课堂主人
  有效教学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由于教师在课前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学生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到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激发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展开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碰撞和提升的舞台。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书,谈收获,议困惑,教师加以科学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形成知识积累,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二)主动思考,思维火花激活
  有效教学的课堂是全面依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贯穿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学贵有疑”,导入教学后,学生既可围绕课题提问题,也可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学会质疑,还可在研读课文时,紧扣关键语句生成新的问题。同时,在课文总结时,提出与本文相关的知识拓展方面的问题。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一番自主学习之后所获得的对知识的真切理解,这是他们通过“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所激发的智慧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而且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有效合作,学习方式转变
  有效教学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成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时可以进行,并节省时间,这一般用于两人之间的学习活动。(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较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3)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再进行学习、表演,构成动态的合作小组。和谐的团队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每个学生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良好习惯,夯实学习基础
  通过行之有效的读书、写字、交流、评价的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到“读、画、写、记、练、思”,写字力求“三个一”,页面整洁,姿势正确。课堂交流时,组内学生根据师生的生成性问题,先认真阅读相关课文,之后,由组长提问,组内成员逐个发言,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待大家意见一致后,由记录员做好记录,最后由发言人在班级交流。
  有效课堂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从形似到神似,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坚信:只要秉承着“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因材施教,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似迷人的水乡江南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参考文献:
  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至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整日忙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有些想多关心关心孩子,但限于经济、路途等原因,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因父爱母爱缺失,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
摘 要: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和接触面最广的人,也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或是情感了解信息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辅导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信仰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摘 要:不管当下课堂改革的声音有多高,从学生学情出发,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把知识真正灌输给学生,也能让学生真正清楚行文所体现的古代风俗以及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课堂改革;传统教学;学情;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滕王阁序》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材篇目,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代表散文。从文本上看,虽然课后解说文字较多,但是因为涉及典故较多
一個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接手任何一个一年级的班级,都会有计划地开展班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书香。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班级已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课外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班级90%的学生已会背诵近150首古诗,班级学生每人手中有30本以上的课外书,在读书交流中,我感到书中的感染力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塔的沙、穿石的水。我认为,能否使每一节课成为聚塔的沙、穿石的水,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上完了“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我对怎样用新课改的思想备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写出来希望与同事们交流。  我备“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经过了三个阶段: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下面逐一讲述。  一、备课标  课标的总目标是科学课的最终目标,它科学课学
摘 要:在以往研究者对幼儿入园准备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新疆昌吉州实验幼儿园小班的家长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部分幼儿的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的相关准备,了解幼儿入园准备的现状。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准备;现状;应对措施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自己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小家庭,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大家庭,在开始阶段是很难适应的,大多数都会以哭闹来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同时,它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对文本进行归类组合、转变阅读的组织方式与学习方式。  关键词:群文阅读;构建群文;结构化组合  什么是群文阅读?它包含四个方面。包括课文的阅读,群文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以及群书的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群”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有灵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景观。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对话”张扬着个性、人性,凸显着创造、生成。只有对话,才能真正引导,才能相互沟通。只有有效对话,语文课堂才会涌动灵性,绽放精彩。  关键词:感悟;想象;话题  课堂对话意
摘 要:创造性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而想要有所创造必须具有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探索能力;课改实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
摘 要:关注阅读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词、句、段的感悟,想象运用、朗读指导、积极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言;想象;朗读;写作  一、注重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加强句段教学  句段教学是小学中段的重点。准确理解、运用词语,在朗读、推敲、比较中感悟语言,发展语感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把读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