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20年某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chin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013年至2020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指导破伤风临床诊治、早期识别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破伤风预后的20个因素建立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97.5%)、吞咽困难(92.5%)、四肢痉挛抽搐(77.5%),常见并发症为呼吸衰竭(32.5%)、心肌损害(30%).以下8个因素:ICU患者、机械通气、发热、并发呼吸衰竭、四肢痉挛抽搐、APACHEⅡ评分、Ablett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Ablett分级皆为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体力劳动者对破伤风的认识;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及时行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破伤风患者若出现住院时间长、实施机械通气、Ablett分级高,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治疗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在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检查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A组)、中耳胆脂瘤(B组)及外伤性鼓膜穿孔(C组)的患者40例分为3组,均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Valsalva检查(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
目的 通过对内耳结构异常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评估该类患儿术后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对比分析此类患儿与内耳结构正常患儿在听觉言语发育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根据内耳结构有无异常分为结构异常组与结构正常组,每组各26例.对比分析2组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时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其中听觉功能使用CAP与ITMAIS量表评估,言语功能使用SIR与MUSS量表评估.结果 全部患儿在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3、6、12月,听觉言语发育相关评分(CAP、ITMAIS、SIR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NF-κ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关系.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管癌患者60例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胆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比较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CAM-1蛋白、MM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