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弹性力学教改实践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ngda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际的工程教育标准紧密对接,这对弹性力学的课程教学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对弹性力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学习效果量化分析,对学生弹性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弹性力学对研究工程问题分析运用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及其量化分析的关注度日渐提高。本文从作者参与专业认证和弹性力学的课程教学感受出发,阐述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讨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要求,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改实践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学习结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弹性力学  教改实践  预期学习结果
  【基金项目】1.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交错巷道巷间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QDL01。2.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JY2015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5-02
  1.弹性力学的课程特点与授课现状
  在大多数的工科专业中,弹性力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基础力学课程,但从弹性力学课程特点和课程学习感受来看,由于弹性力学求解问题的需要大量的偏微分方程推导与计算,因此,弹性力学课程具有理论分析强、问题抽象、力学方程推导复杂且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对弹性力学课程感觉到问题求解困难、学习枯燥、学习强度大的课程学习感受[1~2]。一直以来,针对弹性力学课程对专业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少课时且高难度的学习特点,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从自身教学工作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教学法、扩容教学内容、板书+多媒体+虚拟仿真、习题精讲等多种样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1~4]。尽管当前的弹性力学教学实践多样化,但对于弹性力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学习效果量化分析方面的工作仍有不足,对学生弹性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弹性力学对研究工程问题分析程度、弹性力学理论知识交流、弹性力学自学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及其量化分析工作较少。随着我国2015年正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我国将与国际的工程教育标准紧密对接,这对弹性力学的课程教学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讨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要求
  “华盛顿协议”规定了工科毕业生12点独立的、可评估的毕业生要求:工程知識、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调查研究、现代工具应用、工程师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性、职业道德、独立工作与团队工作、沟通与交流、项目管理与财务、终身学习,旨在帮成员国制定出一套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认证标准[5~6]。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及要求,结合弹性力学课程的性质,科学合理地制定其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与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相对应,使学生掌握弹性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采矿工程中力学计算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预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采集与可评估分析,如何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完成对弹性力学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是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与难点。
  3.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改实践探讨
  1)以预期学习结果为教学目的的知识讲授
  在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预期学习结果作为教学目的,尽量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为根本。在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对弹性力学课程感觉到问题求解困难、学习枯燥、学习强度大的课程学习感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工程实例和生活中的工程力学趣味现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寻其中的弹性力学机理,避免学生出现“学无所用”的盲目感受;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动画的视听优势,既可以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所教学的弹性力学内容,同时视听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弹性力学中的微元体力学解析的空间抽象理解,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重点及难点的力学解析以板书形式授课,这样可以加深对力学求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情况告知学生,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有利于他们个人和多人的自学与交流,提高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学习结果。
  2)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运用知识教学
  为了使弹性力学知识讲授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培养学生对弹性力学知识的应用,用以分析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缓解不可或缺,当前的大多数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环节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运用知识教学,本人认为: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并对学生回答表现进行等级评定,目的是调研学生对所学弹性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初步摸底,同时对有利于对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提高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注重课后答疑内容的汇总与整理,授课与课上提问时间有限,在学生对所学弹性力学知识进行复习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问题,汇总课后答疑内容进而整理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困难的节点,此时加以强调和疏导对培养学生对弹性力学知识的应用提高清除障碍的保障;课后作业布置以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为主要形式,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弹性力学教学过程中,以高校教师的科研课题成果和工程实际案例为依托,和学生一起培养从实践中抽象出力学理论问题,比对力学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然后指导工程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环节的培养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弹性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方案解决与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对所讲授弹性力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效果。
  3)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课堂提问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等级评定,注重课后答疑内容的汇总与整理,课后作业精细布置与批改,注重对这三个环节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进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准确把握,在下一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及时调整,将以往的静态且被动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动态且主动模型,提高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的可控程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讲授弹性力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效果,实现弹性力学的预期学习结果。
  4)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改实践过程
  综上所述,提出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改实践过程,如图1所示,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学习结果和弹性力学教学质量。
  图1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改实践过程示意图
  4.结论
  1)在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预期学习结果作为教学目的,尽量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为根本;为了使弹性力学知识讲授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培养学生对弹性力学知识的应用,用以分析并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缓解不可或缺。
  2)课堂表现等级评定,课后答疑汇总分析,将以往的静态且被动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动态且主动模型,提高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的可控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批改与互评,使学生增加了彼此学习效果完成情况,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自我评价与比较,有利于学生自学情况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何琳.“弹性力学”课程的教改实践与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37-139.
  [2]王娟,李宗坤,赵凤遥.工科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7:134-135.
  [3]任中俊.工科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130-131.
  [4]陈星烨.工科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9:110-111.
  [5]胡文龙.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73-78.
  [6]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卜庆为,男,1988年1月生,辽宁阜新人,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采矿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徽部分职业院校生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差异性特点,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从教师角度,阐述在当今形势下,运用分层教学、“互联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成效,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生源差异性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互联网+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在我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中,针对高年级学生新设置了必修课——《动力电池技术》。该课程涉及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相关知识与理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缘特色,对《動力电池技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了科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三维虚拟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向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渗入和普及,搭载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众多服务中让人眼前一亮。通过该技术创建的实时三维虚拟场景能达到现实与虚拟的真假互换,用户能在虚拟环境中真切体验到现实感受。本文概述了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就需求性分析了三维虚拟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三维虚拟 教育实践 研究概述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方面,都有计算机技术的涉足。为了持续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计算机人才储备力量,计算机教育的持续推进已成必然。在各所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计算机C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未来的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摘要】“主题词教学法”通过这几年在我校各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已取得有效的成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已经多样化,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微课”就是其中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而教学设计是“微课”的主要环节,作者以概率论中的“数学期望的定义及其运算”为例,来阐述“主题词教学法”在“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主题词教学法 微课 数学期望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教学
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水体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和消毒剂(如:氯)反应生成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三卤甲烷(THMs)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主要由氯仿CHCl_3、二氯一溴甲烷CHCl_2Br、一氯二溴甲烷CHClBr_2和溴仿CHBr_3组成。本论文以香港饮用水源水——东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和实验室两种条件下调查氯化消毒副产物THMs的产生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饮用水消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