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工程实施之前的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因此加强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设项目;实施策略;工程造价控制
1.加强建筑项目分析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中把工程项目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工程建设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和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据有关资料分析,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阶段为0-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2.加强建筑项目实施策略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的设计任务委托书的要求和设计合同的规定,努力将概算控制在委托设计的投资内;不论怎样,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它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另外,从业主的角度讲,业主的资金是有限的,他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业主的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工程标准、规模,确保项目的实施完成,保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设计更是业主所关心的,标底作为衡量投标单位报价的准绳,是评标的主要尺度,因而标底的编制应切合实际。造价人员应根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按照国家和部委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参考经济定额认真编制,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诸如目标工期、工程质量、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及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同时,工程造价所取用的定额应建立在一个比较先进的施工方案基础上,只有所依据的施工方法、施工管理、技术规范都比较先进,编制出的标底才切合实际,才可以在评标时作为依据,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 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避免 “三超”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加强建筑施工前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目前我国按照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要求公开招标工程要参照FIDIC合同条款编制招标文件,其中包括: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投标文件表式、工程量清单、图纸资料等。招标文件要明确工程地址、工程招标范围、工期质量要求、工程承包方式、计价依据、开标、评标时间、投标报价表达、评标定标方法、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及结算方式、技术要求、合同价的确定方式、主要合同条款、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等实质性的内容,另外还要明确投标人统一计价口径、统一计量依据,以标价合理等综合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从而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实践表明,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的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很重要,要做到事前控制,未雨绸缪,避免在项目实施中后期亡羊补牢,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在项目前期就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各级管理者与参与人员的头脑中,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及设计过程中与其它参与人员要密切配合,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方案,优化方案,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只有当建设单位真正把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确立在项,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者份内之事。只有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设计产品的经济性能,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总结
为了全面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总造价的最小化,取得最佳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以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为重点,采取主动控制,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为保障,进行项目全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关键词】建设项目;实施策略;工程造价控制
1.加强建筑项目分析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中把工程项目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工程建设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和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据有关资料分析,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阶段为0-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2.加强建筑项目实施策略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的设计任务委托书的要求和设计合同的规定,努力将概算控制在委托设计的投资内;不论怎样,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它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另外,从业主的角度讲,业主的资金是有限的,他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业主的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工程标准、规模,确保项目的实施完成,保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设计更是业主所关心的,标底作为衡量投标单位报价的准绳,是评标的主要尺度,因而标底的编制应切合实际。造价人员应根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按照国家和部委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参考经济定额认真编制,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诸如目标工期、工程质量、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及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同时,工程造价所取用的定额应建立在一个比较先进的施工方案基础上,只有所依据的施工方法、施工管理、技术规范都比较先进,编制出的标底才切合实际,才可以在评标时作为依据,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 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避免 “三超”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加强建筑施工前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目前我国按照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要求公开招标工程要参照FIDIC合同条款编制招标文件,其中包括: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投标文件表式、工程量清单、图纸资料等。招标文件要明确工程地址、工程招标范围、工期质量要求、工程承包方式、计价依据、开标、评标时间、投标报价表达、评标定标方法、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及结算方式、技术要求、合同价的确定方式、主要合同条款、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等实质性的内容,另外还要明确投标人统一计价口径、统一计量依据,以标价合理等综合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从而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实践表明,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的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很重要,要做到事前控制,未雨绸缪,避免在项目实施中后期亡羊补牢,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在项目前期就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各级管理者与参与人员的头脑中,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及设计过程中与其它参与人员要密切配合,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方案,优化方案,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只有当建设单位真正把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确立在项,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者份内之事。只有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设计产品的经济性能,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总结
为了全面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总造价的最小化,取得最佳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以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为重点,采取主动控制,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为保障,进行项目全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