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学好动,创造性想象从开始萌芽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为幼儿所喜爱的;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内容。
  二、诗歌教学的创造性目标必须具体可操作
  我们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如诗歌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三、 在诗歌教学方法上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其实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只要肯于下功夫,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诗歌教学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1. 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五口通商,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3.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诗歌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开展活动。如以某一首诗歌为中心,开展欣赏、朗誦、表演、制作、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儿童诗歌与儿童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如诗歌《谁会飞》,既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又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打拍子,边教幼儿有节奏的朗诵;还可以带领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或用幼儿熟悉的歌曲曲调,填上诗歌歌词唱出来,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诗歌教学也可以同美工活动相结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捏一捏、讲一讲、玩一玩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
  四、 在创编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创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标志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多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这一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创编活动:小班、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大班、学前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大一点的仿编和续编活动。
  此外,问答歌也是一种主要的创编形式。一般说来,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是活泼多样的,并且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易唱易记,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问答说唱中接受认知、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又陶冶了幼儿的心灵。问答歌编唱多了,幼儿就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编写复杂一点的问答歌,根据一个事物的各种特征,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描绘。如教师问:“螃蟹怎么爬?”幼儿根据外部形态回答:“八只脚横着爬,口吐白沫不说话。”看见乌龟教师问:“乌龟背上背的啥?”幼儿经过仔细观察回答:“硬壳壳,它的家。”教师继续问:“背着家呀怎么爬?”幼儿回答:“一步一步不停地爬,敢和兔子比高下。”由此,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可见,通过创编活动,使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首小诗引出无数创造的火花。
  总之,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教师应在诗歌教学中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创造思维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田发芽。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1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依据因素,寻找探究起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老师的因素,有课程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其中学习自身因素中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有: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前期学习的知识是所继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前提。  1、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起点。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呈现一定要给它配上生活原型,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并
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200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开始对初中政治 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即:教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其本质目标是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传递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浸润的是学生对学生的热爱,积极学习数学和树立起终身学习数学的远大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推进的可操作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41  语言,根本上说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母语学习是这样,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新课改理念是要求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采取富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去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的学习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让我和学生共同经历着困惑、挑战与成长。它是指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学后教 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是这样表述其教育思想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