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和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好习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美国心理学家曾针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但学习习惯的得分却并不因此而增加,这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已养成。而且,学生年龄越小越易于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学生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校需要老师看管,回到家由家长监督,依赖性很强。这样的不良习惯不仅会伴随学生接受初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标准
  明确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标准,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集中体现在脑、口和手等方面,能否主动地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是能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并确定具体的标准,运用在学生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主要过程中,帮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便学生应用标准自我培养。同时,为保证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制定了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自我学习理论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馈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评价就是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形成互相反馈、互相促进的互动状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终结性评价;既注重定性评价,又注重定量评价;既注重自我评价,又注重他人评价。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几种评价方法,即观察记录;记录本和记录夹;测验。
  1.观察记录。主要用于了解掌握习惯的表象,它可以将教师的日常观察转化为系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学生,并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了解自己养成“三动”习惯的状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积极活动状态。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每天都在观察他们的进步。学生经常处在这种努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为学生做一次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三动”习惯观察记录。为了帮助教师做好观察记录,我们为每个班准备了一本学生课堂、作业“动”习惯观察记录本,教师随时做观察记录,学生随时翻看,学期末装到学生的记录夹里,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另外,我们改变了作业本的设计,封面印上了“自觉完成,书写工整,自己检查”的字样,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观察自己的作业习惯,而且每次写完作业要先作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做作业起,就注重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2.记录本和记录夹。通过使用记录本和记录夹,挖掘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内生动力。
  记录本是指我们设计的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记录本。使用记录本可以使评价操作更加具体化,避免评价的盲目性,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每个记录本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评价记录需知;平时观察记录;课堂学习记录;作业学习记录;家长跟踪记录;综合评价记录。每个部分都从几个方面去评价,即动脑想的习惯、动口说的习惯、动手做的习惯。每页内容分为三项,左上角或右上角是提示语,提示多长时间做一次。中间是填空,即关注记录变化的过程,可以是自己的关注,也可以是教师、同伴或家长的关注。下面是语言精选,内容涉及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或习惯养成方法等。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评价。进行等级评价,需要运用等级评价符号。低年级使用笑脸。中年级使用星,高年级使用字母A,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别确定笑脸、星或字母A的个数。学期末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一学期得到的笑脸、星或A相加,得到90%以上的笑脸或A为非常好,70%以上的为比较好,69%以下为需努力。同时,课题组经常深入对学生的“三动”习惯进行观察,每月全校总结一次,每学期全校评选一次,以便使刻意培养的好习惯忙内化为学习品质。
  记录夹记录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它是评价儿童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及反省与改进状况的理想方式。记录夹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暴露自己的短处。所以教师要从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具体操作、结果运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做一个记录夹使用打算。建立记录夹时,教师要先致家长一封信,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使用时,先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如语文:低年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主;中年段以朗读、阅读为主;高年段以阅读、习作为主等。然后从知识与习惯、学科特长与其他特长两方面确定内容。在具体内容确定上要突出班级、学生特点和学生个性。
  记录夹不是作品大汇总,它主要收集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进步的有关作业、测验样卷、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获奖证书等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作品数量,可以一個月收集一两个作品。学期末,学生要对照自己的记录夹反思.总结自己已经提高或正在提高的方面,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测验。新课程评价中的测验不是单一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学习进步的平台。测验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验中我们采用三种测验方式,即纸笔、口头、特长。
  纸笔方面:我们只进行平时和期末测验。在每次测验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可以申请二次测验。90分以上为“非常好”,70分以上为“比较好”,69以下为“需努力”。
  口头方面:每学期期中以后我们随机进行学科口头测验。如语文:朗读、背诵、复述、即兴作文、抽签问题等;数学:选择一道你最有兴趣的问题,讲给大家听等。
  特长方面:开学初每个学生都要申报两项特长:一个是学科特长,一个是其他特长。学校成立教师评审小组和学生评审小组,学期末对学生的两项特长进行评定。
  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都是进行等级评定。每个方面学生都可以分别选出最好的等级评定结果,装入记录夹里,作为自己进步的新起点。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时间愈长,好习惯愈持久。因此,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从广西9个地市采集的猪肠样以及猪粪便样品进行了猪嵴病毒(PKV)的检测,从498份样品中检测出159份阳性,阳性率为31.9%,从阳性病料中挑选21株猪嵴病毒毒
摘 要: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不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对人们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合作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促进身心健康,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文章围绕如何开展合作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教育教学 合作教育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学记》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师生沟通,如何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呢?  一、从“心”开始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处于“统领”全班的位置,很容易把学生放在被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做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或压力,以后做事变得谨小慎微
电子实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我校的教学科研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特点,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同时,也要强调创新、强化改革,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实验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指导。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对电子实习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电子实习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学生
闲时阅读《教育要懂心理学》,一段文字吸引了我:“哈洛把刚刚出生的婴猴从母猴所在的笼中取出,放到另一个装有两个人造代理母亲的笼子里。人造母亲用金属丝编成,一个纯金属丝的人造母亲胸前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的表面包裹着柔软的布,但没有奶瓶。按理说婴猴应该经常爬在安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身上,然而结果却相反,婴猴只是在肚子饿、吃奶的时候爬到金属丝妈妈身上,而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爬在布妈妈身上。如果在布妈妈身上也安上
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主要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那么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教师怎样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下面我结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