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加强自身的能力。
   一、关于语文素养属性
   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中,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如此浓墨重彩地提出尚属首次,故有必要对其予以界定。要界定“语文素养”,应先从界定“素养”这个词入手。所谓“素养”可解释为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某一高度,包括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情况。在理解了“素养”的含义之后,相应地,我们对“语文素养”就可以理解为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及综合性学习、训练,逐渐内化人类的优秀文化,并最终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想更好地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还应该把“语文素养”这个词和其他相关的几个词做一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和理解。
   二、关于语文素养的内容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因为爱国,应该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开始。其次,语言课程应指导学生具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这一点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它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等。再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这里的良好个性既指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新等,又指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而健全的人格应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三、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二是全面提高,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能涵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元素,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内容包括: 1.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立志成才。3.教育学生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及亲人所给予的深挚的爱。4.引导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如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谦虚谨慎、和睦亲善、勤劳节俭、重情重义等。5.实现人生目标须付诸具体行动,如:进德修业、慎思明辨、日省吾身、磨炼意志等。
   第二,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新课标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出了阅读及背诵的量化指标。语言积累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涵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和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片断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总之,语言积累是一种动态的体态。
   第三,培养较强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说到底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而语文能力不能仅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表现为有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即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三联书店,1999.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金沙县岚头镇高果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也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语文领域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在融入信息技术后不仅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使语文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拓展。以初中语文为例,并结合我的自身实践,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实践探究  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作用多媒体技
教师品读学生,除了要读懂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外,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的教育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恰当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归纳出了以下几个做法:   一、精心设计“理解断层”   建构主义者也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坚持去探究。因此,
从今年算起,我身处一线教学已经19个年头了,执教小学高年级数学已有10年的时间了。我发现一个小学数学周期律:学生一到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抄作业,而且现象十分普遍,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读完后,没有几个没抄过作业的。学生对此也习以为常,见惯不惊。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花样也越来越多。最后发展成不写作业……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一、创新思维能
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弊病简单列举后,阐释了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措施。   一、前言   国际上科技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创新能力强国,作为不竭的动力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 ,企业所储存和积累的知识、智力、创新能力并不能简单决定成本的有效性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智力、创新能力的整合
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强力支撑,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根源.本文通过论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课堂开展形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其中包括:课堂实物演示实验,课堂多媒体演示实验,以及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下室混凝土剪力墙裂缝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世纪之交 ,中国女性文学呈现出边际写作的精神格局。面对共同的精神困境 ,不同的女性表达营造出多元共生的审美态势 :以女性群体“她们”为本位、代女性立言的写作 ,旨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