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凝土裂缝防控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混凝土裂缝成因、施工过程中的防控措施,以将裂缝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施工及养护
  一、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在凝结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相连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工,强度很小,工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工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⑴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工普通硅酸盐水泥;⑵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乃是;⑶浇铸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⑷及时塑料薄膜或潮湿的草垫、麻布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⑸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二、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就会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此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强度,应付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很早,多呈不规则状态尝试较浅,属表面性质。表面裂缝易产生集中,能促使裂缝进一步开展。
  主要预防措施:⑴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埋单长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掺加缓凝剂或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减少用水量及水泥乃是,延长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间,减少干缩;尽可能选用最大粒径较大,颗粒形状好且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避免砂量过多以减少水泥乃是及用水量;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用低流动性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经,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⑵降低混凝土浇铸温度。在高温季节要降低原材料温度,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晚浇筑;避免吸收外部环境热量,运输工具、泵送管中尽量遮荫,防止混凝土升温;埋设冷却水管,通入冷水降温。⑶分层分块浇筑。⑷表面保温与保湿。要昼长时间地保温和保持混凝土湿润,让其表面慢慢冷却、干燥,使混凝土能够增长强度以抵抗开裂应力。主要有蓄水养护和覆盖河水养护两种方式,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d。
  三、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工回填土不实工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工者因为模板刚度不中,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0~450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⑴对松软土、回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⑵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腕力均匀;⑶防止混凝土浇铸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⑷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
  四、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开张,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原因而异,比较典型且常见的如下:⑴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腕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⑵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⑶混凝土浇铸过快,混凝土滚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中,硬化后沉降过大,容易在浇铸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裂缝。⑷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⑸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乃是,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经,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6)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铸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⑺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⑻施工时模板刚度不中,在浇铸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售后服务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⑼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售后服务下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⑴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振捣过程中派有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方能拆模。⑵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对浇铸好的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后方可上人。⑶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弯矩筋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⑷振捣方式方法必须正确。振捣易快插、慢拨。振捣埋单过短,混凝土不均匀;时间过长易导致严重浮浆。
  五、施工和养护
  1、要有良好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中要切实保证钢筋间距的措施。混凝土的施工缝设置、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和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养护方法。一次浇筑长度设置在变截面处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严格按规范设置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混凝土浇时要昼避免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混凝土振捣时要避免欠振、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压技术,二次振捣和抹压可以排除泌水和混凝土内部气泡。
  2、施工质量
  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适当选择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⑵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避免施工中变形。⑶浇筑、振捣操作要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过分振捣对混凝土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要恰到好处。
  3、养护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中,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和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其关键是高潮使混凝土温度缓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从而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一般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方法为喷水养护,以确保在养护期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避免水化热集中出现。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减少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一般为7~28天。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护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的温差裂缝。
  六、结语
  综合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昼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
  作者简介:王友亮,广西桂林市秀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规划的价值导向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则会对自身价值产生失落感。此外,只有进一步将客户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群来降低相关运营成本,能够同时确保公
企业发展壮大之际,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时候,一些企业会选择投放“空降兵”。因为企业内部培养人才需要漫长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资本和精力,投放“空降兵”可以为企业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带来速度优势。但是,如果“空降兵”的选择和管理失败,也将为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甚至巨大的损失。下面的案例,或许能为进一步地分析投放“空降兵”的风险防范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安徽省某著名国有集团公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