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巯基丙醇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的那场救命之举王强和妻子至今难忘。
  “想不出办法了,再过14个小时还找不到‘二巯基丙醇’,我女儿就没命了。”电话里海东声音带着哭腔。
  “什么?”
  在医院上班的王莉听到二巯基丙醇几个字,不由怔了一下,虽然她和同学海东已好几年没有联系,但还是关注着海东的发展,近期刚知道海东提炼金子的事。她立刻明白海东的女儿一定是汞中毒,只有特效药二巯基丙醇才能解毒。刻不容缓,王莉知道县城的医院很少备这种药,她想都没想立刻给丈夫王强打电话,“你赶快派车去省医院,朋友的女儿中毒了。”
  王莉没有说是海东求救,她怕王强不高兴,联系他是因为那个年代单位有小轿车的还真不多,若王强不派车王莉根本没办法再找到车。
  王强对二巯基丙醇的印象还是很深的。上初中时语文教材上有一篇題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报告文学作品,讲的是1960年2月在山西省平陆县,数万民工为支援三门峡建设工程,正在热火朝天修筑风南公路。有6l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消息传到北京,卫生部积极组织人力,从药品商店、药品仓库寻找二巯基丙醇,当药品准备齐后为了尽快将药运走,民航局和人民空军紧急行动起来,把药品及时空投到平陆县,几千双手高举迎接着从天而降的药箱,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抢救,把61位民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是与时间赛跑的经典案例,没想到“现实版”的故事就在眼前发生。
  海东利用在金矿上班的便利,学会了用汞提炼金子的技术,他雇人在一座早已废弃的金矿中收集尾砂,粉碎后运回院里,又从不法分子手中搞到一些汞,在家偷偷提炼金子,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因为是从废弃的尾砂中提取,其实几无收获,但他不甘心总渴望有一天撞大运。那几日还不满十个月的婴儿除了吃奶整天睡着,这并没有引起海东夫妻的注意,以为刚出生的孩子就是这样。出事那天孩子睡了一整天没有醒来,直到孩子口吐白沫已陷入深度昏迷中,夫妻俩才反应过来着了急。
  海东匆匆赶到王强单位时,王强才发现是海东,昔日的情敌,一时俩人很是尴尬。人命关天,王强顾不得多想,喊来司机驾驶一辆213吉普车和海东急赴省会城市。一路上王强不停地给在省城工作的同学打电话,让同学问哪家医院有二巯基丙醇,几个同学分头行动最后终于问清省第四医院有药,等到俩人赶到医院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管特效药的药房库管员那天刚好回乡下看父母,要返回来怎么也得三个小时,此时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俩人商议王强留下来等药,海东回去照看女儿,走时给王强留下300元钱。
  药房库管员赶回医院急匆匆取药、划价:两盒280元。交完钱王强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孩子有救了!返回的路上,他回想起和海东的一幕幕往事。
  海东是镇上的城市户,王强是村里的,海东高中未毕业接替父亲在这家金矿上了班,俩人上高中时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就是王莉。王莉和王强考上大学后,俩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可海东不死心,有一天约王强出来,几句话谈不拢,海东拿出一把水果刀在王强面前晃着,王强知道是在恐吓他,但面部没有流露出一丝惊慌。
  “和谁找对象只有王莉本人能决定,她若和你谈,我决不干涉!”给海东讲了一番道理后,王强把事情经过告诉了王莉,王莉果断拒绝了海东的求爱。王强和王莉大学毕业结婚后没几年,他就奋斗到单位下属公司一把手的位置。
  孩子出院后,海东设宴感谢王强王莉夫妇,临近结束海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王强说:“二巯基丙醇,别看是特效药,其实可便宜了,平常一支1.4元,一盒十支也就14元,卖你一支14元,一盒十支,你买了两盒280元,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海东的一席掏心窝话一下子说得王强蒙了。
  “怎么可能呢?”王强看着王莉说道。
  “不可能吧?”王莉也是一头雾水,惊讶地盯着王强,又把目光投向海东。
  此时王强如突然被针扎一般,心里特别难受,他想若海东说的是真话,那只有一种可能:药房大夫将1.4元的小数点去掉变成14元了。
  “难道是王强做了手脚,把价格虚报给海东,赚了一把。”王莉想了想,可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看着王强惊讶的表情,王莉知道自己的丈夫绝对不可能乘人之危。
  回家的路上王强心里十分憋屈,叹息着对王莉说:“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管呢。”
  “他是他,你是你,不管怎说,那是一条人命,怎能见死不救呢?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最清楚!”王莉安慰王强。
  【作者简介】胡明,内蒙古作协会员。小小说散见《小说林》《小小说月刊》《西南作家》等报刊,著有历史文化散文集《秦直道随想》、小说散文集《农缘》。
其他文献
把思念都托付给了流水  今夜风大,河面上那些紧张的波纹再无法一一抚平  恰好有船经过,每一扇窗口都亮着灯  在八月的颠簸里,肯定有一盏在为我亮着  我依稀看见的那只挥来的手,是你吗  哦,亲爱的,曾经无数思念的日子都托   付给了流水  为什么一提及你,我总有一哭再哭的冲动  总想用长长短短的句子做一把梳子  梳理出你长发的浓密里隐藏着的忧悒  今夜,我与你也仅隔着一米水的距離  岸上仅剩下孤独的
期刊
丽松开小男孩的手:“宝宝,再见。”小男孩甩下一句“丽助再见”飞快地跑进校门。丽瞧他朝霞般融入校服的彩云中。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完成了,她向值勤老师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她的红色马自达。值勤老师柳终于鼓起勇气喊住了她:“加个微信吧。”他俩已经在清晨相视微笑了一段时日。  丽说:“好呀。”柳说我扫你,丽点出二维码。两个年轻人熟练地加了微信,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然而时下加了微信让看朋友圈的,就算是朋友了。微信
期刊
她在等一个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坐在肯德基快餐店,她的耳朵里,淌过混沌的声响,像墨洇过宣纸,在她周围随意地蔓延。低沉的音乐,在空气中涂一抹咖啡色的油彩;人们的交谈声,仿佛能闻到淡桔味的果香;提醒取餐的铃音,宛如青蛙“咚”地落入泉水;她的心跳声变得透明,像一帘抖动的水波。  此刻,她的身体里,有种春天般的流动,像草木用探寻的触角,不停变幻着春天的形状。有那种孩子做了小坏事的忐忑和兴奋,仿佛蜻蜓
期刊
外祖父家的稻草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曾外祖父留下来的。  农民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稻草房自然是夏天堆早稻草,冬天堆晚稻草。而稻草堆里藏着许多我的童年故事……  稻草间的门始终敞开。稻草冬暖夏凉,所以猫呀、狗呀常过来“休假”,就连隔壁阿婆家的母鸡也常来串门。稻草间时不时传出咯哒、咯咯哒的声音,那是母鸡把稻草间当作“产房”下蛋。每次听到母鸡声后,阿婆都蹒跚着她那双元宝一样的小脚,缓缓地向稻草间走去,后
期刊
面试她的女人,忽左忽右地转着椅子打量她,目光不无锐利。一头抹了啫喱的短发,也跟着直剌剌的忽左忽右向她扫视。  女人问她的年龄,这在简历上早就写清楚了的。她没有正面回答女人,只说她的年龄应该跟女人差不多。女人一下子换了一个姿势,一条腿顺势换搁到另一条腿上。女人明显把声音放软了,要她猜猜她有几岁。她假装思索了一下,像是可着劲地说:“最多三十五岁吧?!”一个“吧”字更是肯定的意思。“真的吗?”女人摸了摸
期刊
披星戴月伴着他四处闯荡。  雨水汗水湿透衣裳,  深一脚浅一脚换来糊口的糠。  爸爸的拖拉机轰轰隆隆,  一路颠簸载着他走村串乡。  走石飛沙迷蒙眼眶,  瓦一片砖一块盖上了小瓦房。  我的小轿车轻歌袅袅,  电掣风驰载着我奔向远方。  带着梦想勇敢闯荡,  心一瓣情一片把世界联网。  爷爷的车爸爸的车我的车,  岁月里有泪水有欢笑有沧桑。  我家的车啊一变一个样,  就像那生活变得越来越敞亮。 
期刊
赵羊换  欲望的魔力,使村子接近十室九空  一双老拐,不停地  从村东走到村西,村西返回村东  拐杖被磨去一截,他的身子弯曲了许多  最能耗损容颜的,只有时光  弹指一挥间,高高大大的形象面目全非  一任支部书记,曾让——  多少人激动不已,多少谷穗长出饱粒  三个月不下筑坝一线  最终一片塌方,打断左腿  以五十年不变的姿态,丈量着  消逝的岁月和剩余的生命,信守于  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不肯转身
期刊
大暑天的中午,在公厕管理室内,王阿妹懒得动,睡在躺椅上,吹着电风扇,眯眼打着盹,小黄狗伏在身旁,伸长了舌头,呼哧呼哧喘着气。这座公共厕所,位于江海市风景区,四周郁郁葱葱,平时人少安静,这大热天的,更不见人影。  “快点,买一包纸巾。”随着一阵噔噔噔的高跟鞋声,一位女客急匆匆走进来。王阿妹睁开眼,见她三十多岁,较时尚,撑着精致的太阳伞,显得很着急。女客买了纸巾,一溜小跑进了女厕所。  王阿妹看钟表已
期刊
题赞八龄桥  绿树金波映,弯弓绝壁悬。  惊涛生白练,慨叹是经年。   柿子  碧野尽秋风,枝头满杮红。  群童围树转,何以摘灯笼。  晚霞即景  长空彩锦漫云天,绿水青山玉鏡连。  结伴邀朋观日月,甜橙美酒共婵娟。   向日葵  绿叶纤纤托玉盘,倾心向日醉青山。  千千仰首排排立,共御狂风抵万澜。   赴合江参加荔城诗会  赤水青花酱酒香,含羞拥抱荔枝郎。  江城丽景千般好,万载奇观眼底藏。  
期刊
看世界日新月异  人们在奔波中探寻未来的足迹  未来的方向在何处寻觅  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真谛  中国的传统文化  博大又精深呀  诗詞歌赋琴棋书画  中医武术刺绣陶艺  样样都精湛无比啊  读一读论语  听一曲渔舟唱晚  孩子们背诵着笠翁对韵  二十四孝的故事改变着我们  看岁月如歌如泣  人们在追求中寻觅内心的静谧  内心的静谧在何处寻觅  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你启迪  中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