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通俗地讲就是形象化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模型模块和图形图片以及实际操作展现出来,通过发散和联想与基础数学解答结合,让学生走进来容易走出去也容易,简单易懂地掌握初中几何要求的教学内容。
二、初中平面几何情景教学探索模拟实践
(一)图形视觉形象化识别
教师在讲授图形的概念和识别时,有时候拿出一个特定的模型或图画出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的识别,然后再进行概念的诠释。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圆柱体和长方体的时候,笔者拿出了一个模型和一个图片(如图2-1,图2-2),列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图形了吗?”,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气氛被调动起来,大家抢着进行猜测,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正如图2-1和图2-2 所示,同学们在有效的模型和图片指引下,很容易就会识别出圆之柱体,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同时教师再进行相关概念的诠释,学生们在兴趣之下,很容易就明白了相关的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充满了互动。
(二)折纸折叠案例教学法
在正方形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会提出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4的正方形?又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2的正方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1张15*15mm的正方形折纸,如2-3所示。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兴趣小组,每组进行一个问题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自己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把以往学习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比例问题等都进行了形象和直观化的温习,在温习和互动交流中,2个小组都顺利进行解答,结果也是完全正确,折叠如图2-4,图2-5所示。
图2-3 图2-4图2-5
(三)带着情景找结果
笔者在教授“正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一节时,巧设了一个兴趣问题。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红领巾出来,再对折一下(如图2-6),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这块红领巾上用剪刀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出来呢?并分配同学们为若干兴趣小组,各自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教师的提问调动起来,教师顺势的告诉学生,大家所进行讨论的模型就是本课所要讲授的三角形内切圆(如图2-7),学生们在恍然大悟后,透彻地理解了概念和寻求出解答。
(四)数学活动课的情景应用
笔者选取的教案活动内容: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P139数学活动课——“设计包装纸箱”。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包装纸箱的设计过程,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把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化的思考,一方面丰富了图形思考的思维,另一方面发展了空间意识。通过小组的兴趣活动,学生在操作、观察、计算以及比较中,积累了数学活动思维经验,增加了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市场上的蒙牛高钙牛奶盒比例(长6厘米,宽3厘米,高10厘米),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一箱装有30盒牛奶,如何设计所用的材料最少。
活动安排:全班被分为6个小组,每组5个人,同时开展活动,并记录下来,填写制作表格。
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活动,通过课堂分配和课下完成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活动只要求学生对牛奶包装盒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性选择,不要求学生做出精确的展开图。最后,各小组将操作结果报上来,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判断和比较,选择一种用料最节省的方案。
这种情景设置完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结合,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期望,把数学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把数学抽象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把教师指导与同学协作互助相结合,充分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
三、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平面几何作为一门基础几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学习发展需要。同时,有必要对初中平面几何课创设情景化教学,培养几何兴趣探索小组,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地解决问题,以满足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
情景教学,通俗地讲就是形象化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模型模块和图形图片以及实际操作展现出来,通过发散和联想与基础数学解答结合,让学生走进来容易走出去也容易,简单易懂地掌握初中几何要求的教学内容。
二、初中平面几何情景教学探索模拟实践
(一)图形视觉形象化识别
教师在讲授图形的概念和识别时,有时候拿出一个特定的模型或图画出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的识别,然后再进行概念的诠释。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圆柱体和长方体的时候,笔者拿出了一个模型和一个图片(如图2-1,图2-2),列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图形了吗?”,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气氛被调动起来,大家抢着进行猜测,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正如图2-1和图2-2 所示,同学们在有效的模型和图片指引下,很容易就会识别出圆之柱体,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同时教师再进行相关概念的诠释,学生们在兴趣之下,很容易就明白了相关的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充满了互动。
(二)折纸折叠案例教学法
在正方形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会提出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4的正方形?又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2的正方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1张15*15mm的正方形折纸,如2-3所示。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兴趣小组,每组进行一个问题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自己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把以往学习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比例问题等都进行了形象和直观化的温习,在温习和互动交流中,2个小组都顺利进行解答,结果也是完全正确,折叠如图2-4,图2-5所示。
图2-3 图2-4图2-5
(三)带着情景找结果
笔者在教授“正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一节时,巧设了一个兴趣问题。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红领巾出来,再对折一下(如图2-6),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这块红领巾上用剪刀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出来呢?并分配同学们为若干兴趣小组,各自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教师的提问调动起来,教师顺势的告诉学生,大家所进行讨论的模型就是本课所要讲授的三角形内切圆(如图2-7),学生们在恍然大悟后,透彻地理解了概念和寻求出解答。
(四)数学活动课的情景应用
笔者选取的教案活动内容: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P139数学活动课——“设计包装纸箱”。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包装纸箱的设计过程,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把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化的思考,一方面丰富了图形思考的思维,另一方面发展了空间意识。通过小组的兴趣活动,学生在操作、观察、计算以及比较中,积累了数学活动思维经验,增加了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市场上的蒙牛高钙牛奶盒比例(长6厘米,宽3厘米,高10厘米),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一箱装有30盒牛奶,如何设计所用的材料最少。
活动安排:全班被分为6个小组,每组5个人,同时开展活动,并记录下来,填写制作表格。
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活动,通过课堂分配和课下完成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活动只要求学生对牛奶包装盒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性选择,不要求学生做出精确的展开图。最后,各小组将操作结果报上来,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判断和比较,选择一种用料最节省的方案。
这种情景设置完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结合,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期望,把数学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把数学抽象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把教师指导与同学协作互助相结合,充分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
三、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平面几何作为一门基础几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学习发展需要。同时,有必要对初中平面几何课创设情景化教学,培养几何兴趣探索小组,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地解决问题,以满足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