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平面几何情境教学例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_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通俗地讲就是形象化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模型模块和图形图片以及实际操作展现出来,通过发散和联想与基础数学解答结合,让学生走进来容易走出去也容易,简单易懂地掌握初中几何要求的教学内容。
  二、初中平面几何情景教学探索模拟实践
  (一)图形视觉形象化识别
  教师在讲授图形的概念和识别时,有时候拿出一个特定的模型或图画出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的识别,然后再进行概念的诠释。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圆柱体和长方体的时候,笔者拿出了一个模型和一个图片(如图2-1,图2-2),列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图形了吗?”,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气氛被调动起来,大家抢着进行猜测,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正如图2-1和图2-2 所示,同学们在有效的模型和图片指引下,很容易就会识别出圆之柱体,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同时教师再进行相关概念的诠释,学生们在兴趣之下,很容易就明白了相关的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充满了互动。
  (二)折纸折叠案例教学法
  在正方形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会提出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4的正方形?又如何折叠出原来面积1/2的正方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1张15*15mm的正方形折纸,如2-3所示。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兴趣小组,每组进行一个问题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自己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把以往学习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比例问题等都进行了形象和直观化的温习,在温习和互动交流中,2个小组都顺利进行解答,结果也是完全正确,折叠如图2-4,图2-5所示。
  图2-3 图2-4图2-5
  (三)带着情景找结果
  笔者在教授“正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一节时,巧设了一个兴趣问题。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红领巾出来,再对折一下(如图2-6),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这块红领巾上用剪刀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出来呢?并分配同学们为若干兴趣小组,各自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教师的提问调动起来,教师顺势的告诉学生,大家所进行讨论的模型就是本课所要讲授的三角形内切圆(如图2-7),学生们在恍然大悟后,透彻地理解了概念和寻求出解答。
   (四)数学活动课的情景应用
  笔者选取的教案活动内容: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P139数学活动课——“设计包装纸箱”。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包装纸箱的设计过程,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把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化的思考,一方面丰富了图形思考的思维,另一方面发展了空间意识。通过小组的兴趣活动,学生在操作、观察、计算以及比较中,积累了数学活动思维经验,增加了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市场上的蒙牛高钙牛奶盒比例(长6厘米,宽3厘米,高10厘米),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一箱装有30盒牛奶,如何设计所用的材料最少。
  活动安排:全班被分为6个小组,每组5个人,同时开展活动,并记录下来,填写制作表格。
  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活动,通过课堂分配和课下完成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活动只要求学生对牛奶包装盒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性选择,不要求学生做出精确的展开图。最后,各小组将操作结果报上来,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判断和比较,选择一种用料最节省的方案。
  这种情景设置完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结合,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期望,把数学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把数学抽象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把教师指导与同学协作互助相结合,充分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
  三、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平面几何作为一门基础几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学习发展需要。同时,有必要对初中平面几何课创设情景化教学,培养几何兴趣探索小组,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地解决问题,以满足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
其他文献
简约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简洁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思索语文知识。简约化教学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过于繁琐的现象提出的。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便在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目标、不断变换教学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却不如人意。教师对这样的现象感觉很困惑,认为自己都是照着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怎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如过去呢?然而教师教学以前却忽略一个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更为强烈的参与愿望,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有的教师的语文教学还是局限于“应试”,没能注重学生的这些思维特点,让语文教学陷入了困境。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参与的现状及其突破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学生参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但仍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以满堂
一、以课本为基础,合理设置引导框架  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素,语文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和基础,但如何运用好教材课本这个工具,怎样设计好运用教材教学这一基础,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处理。教师如不能正确把握课本教学方向,很容易导致教学出现偏颇。因此,在引导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依照课本层次内容,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编制,决定教学取舍,形成教学导向。合理的语文教学设计,要求
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需要重新考察策展的问题。到处都在说策展,只要牵涉到一点组织上的问题,这个词基本都会被提到,只不过往往对所论及的问题浅尝辄止。在这样的语境中,就某
中考对于我们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机遇。考试前的复习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做到多方面、全方位分析,做出一个合理完美的复习策略。因此,本文就中考数学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中考得分技巧  (一)构建知识网络、粗记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框架,这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我们要把初中所学的“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一贯坚持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从刚开始的不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刚开始的特别害怕做班主任工作到现在的喜欢做班主任工作,从刚开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数学活动中的选择和倾向,是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它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推动数学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几何知识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接触的学习内容,既新颖又有一定的难度,稍微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就容易走偏,尤其是“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章节,公式和概念掌握不牢就混淆了,让学生头疼不已。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引言  初中数学内容难度不大,主要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打基础。但是对于刚从小学生过渡而来的初中生来说,掌握好初中几何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数学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方
“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根据学科的疑难杂症进行治理,真正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数学练习效能的途径。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标要求的思考,认为要做到:  一、根据学情,精心选择习题,避免重复性作业造成负担   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练习效能,教师就要在精心选择习题、提高习题的质量上下功夫。所谓精选数学习题,就是教师根据学生
龚剑的作品在命题上总是表现出过人的机智,利用语言的双关和错位是他熟悉的方式:昏黄灯光下野蛮生长的毛几乎要吞噬整条马路(《毛占领宝安南》,2003,数码照片):《你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