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族群的宗教传承与变迁——马来西亚华人拿督公崇拜的历时研究

来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历史学文献方法和人类学多点田野调查的结合,论述了马来西亚拿督公崇拜的起源、演变和现状.研究认为:拿督公崇拜是一个跨族群的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文化因素是源于中国的土地神信仰、马来人的克拉末精灵崇拜以及伊斯兰教的圣者崇拜.在拿督公崇拜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些宗教因素的跨族群的传承,也可以发现他们的不断演变——体现在各因素内涵的再概念化、再诠释,以及因素之间关系的再整合.这个特殊的崇拜揭示了马来西亚华人发展其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独特方式——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是在与本土其他族群的互动过程中对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和演变.
其他文献
学界对于字际关系划分的探讨从未停止,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字际关系判定原则,以异体关系为中心进行的字际关系判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异体关系判定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规律性问题出发,探究狭义异体字与部分异体字、通假字、分化字、俗讹字、简化字、古今字、隶定楷化形体、专有名词和连绵词的不同写法等八种情况之间的判定原则,以期形成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异体关系划分范式,尽可能多地解决异体关系判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指导异体关系判定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家庭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人文教化功能,不仅有利于书香家庭的构建,而且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承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经典诵读可以采取中国传统读书方法(吟诵法)、浸润式学习法(累积法)、愉悦式读书法(歌诀乐读法),通过亲子诵读、家庭线上读书会和家校联动模式推动德行教育的实践.
詹姆斯?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描述了在爱尔兰瘫痪麻痹的社会之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伊芙琳》《母亲》《泥土》分别描述了未婚的青年女性伊芙琳、结婚已有子女的中年女性卡尼太太以及一直未婚的老年女性玛利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遭遇的各种生活困境,她们都试图摆脱不幸生活的束缚,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乔伊斯展示了在男权话语以及宗教话语占主导地位的爱尔兰社会,都柏林女性一生都无法摆脱社会的钳制,丧失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从而变成了男权社会的附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