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颅内出血术后早期应用短期深镇静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短期深镇静策略治疗自发性颅内出血(ICH)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平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ICH且接受开颅手术的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短期深镇静组和轻中度镇静组。所有患者采用舒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物、咪达唑仑作为术后镇静药物。轻中度镇静组给予患者负荷量咪达唑仑0.05~0.10 mg/kg,以轻度或中度镇静〔Richmond镇静-躁动量表(RASS)评分-2~1分〕为镇静目标;短期深镇静组给予患者负荷量咪达唑仑0.1~0.2 mg/kg,以深镇静(RASS评分-4~-3分)为镇静目标,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情况、血压变化、实验室指标、残余血肿及临床结局。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自发性ICH患者183例,排除年龄>65岁、合并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分的患者,最终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短期深镇静组和轻中度镇静组各53例。轻中度镇静组有4例患者因再出血而再次接受手术,短期深镇静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5);且短期深镇静组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较轻中度镇静组明显减少(9例比21例,P<0.05)。与轻中度镇静组比较,短期深镇静组患者术后12 h内RASS评分较低〔分:4 h为-4(-4,-2)比-2(-3,-1),8 h为-4(-4,-2)比-1(-2,0),12 h为-3(-4,-2)比0(-2,1),均P<0.01〕,且患者突发躁动的次数显著减少〔次:1(0,1)比3(2,3),P<0.01〕,术后镇静持续时间明显延长〔h:14.0(8.3,20.8)比8.9(3.4,15.3),P<0.05〕。短期深镇静组术后12 h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轻中度镇静组显著降低〔SBP(mmHg,1 mmHg=0.133 kPa):136.8±30.5比149.1±33.5,DBP (mmHg):85.0(70.8,102.3)比89.0(69.2,116.7),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轻中度镇静组比较,短期深镇静组术后2、7、14 d残余血肿量显著减少(mL:2 d为16.4±15.6比38.2±22.2,7 d为9.6±8.7比20.6±18.6,14 d为1.2±1.0比4.4±3.6,均P<0.05);且3个月死亡患者显著减少(5例比13例),3个月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增多(39例比12例,均P<0.05)。

结论

短期深镇静策略可减少自发性ICH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用于术后早期镇静治疗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66-01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或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发病率高,因其突发性被人们广泛重视。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病理确诊的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包括手术、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配合语音治疗、纠正不良习惯等。结果 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高达90%,配合制酸、吸入类固醇激素、配合语音疗法、纠正不良习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结论 喉接触性性肉芽肿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先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术后必须根据可能的病因尽可能采用综合治疗,如制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