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药疹的类型及其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药疹的类型及其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65例,女176例,年龄3~90岁,平均年龄(45.67±19.98)岁.298例患者有明确的潜伏期,其中247例(82.89%)≤1周,28例(9.40%)为~2周,23例(7.71%)>2周.293例(85.92%)为单一用药,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β-内酰胺类(68例,32.2%),解热镇痛药(49例,16.72%),喹诺酮类(32例,10.92%),中成药(30例,10.24%),磺胺类(29例,9.90%);其他致病药物有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生物制品以及镇静催眠药等.药疹的类型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发疹样疹)(147例)、荨麻疹(71例),固定性药疹(60例)、多形红斑(7例)、紫癜性疹(4例)、湿疹样疹(2例)、重症多形红斑(1例)及痤疮样疹(1例).发疹样疹主要由β-内酰胺类(49例)、喹诺酮类(18例)、解热镇痛药(18例)及中成药(16例)所致.荨麻疹主要由喹诺酮类(10例)所致.固定性药疹主要由磺胺类(28例)及解热镇痛药(22例)所致,所有患者经用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全部痊愈.结论: 发疹样疹为常见药疹,其次为荨麻疹和固定性药疹.引起药疹的主要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喹诺酮类、中成药,以及磺胺类药物.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引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发电技术的发展,尤其以分布式发电多见,但该技术并网运行会改变配电系统短路电流的分布、流向及大小,这就使电流正常工作不能获得保障。对此,基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vv-ACP,商品名护牙素)对固定矫治中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颗因正畸治疗而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成四组:
采用AT89S52单片机设计了一种实用的汉字显示屏。显示屏使用了64个高亮度共阳极LED发光管,组成了8行8列的发光点阵,可以实现汉字的滚动显示。该显示器件具有显示信息灵活、功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早期的血糖稳态改变,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向糖尿病的过渡阶段.糖耐量异常时患者有很高的微血管病变风险,对糖耐量异常干预治疗(合理膳食和运动)可以延缓甚至逆
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在细胞的容积调节、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结构尚未确定。近年研究发现容积调控性氯通道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多药耐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最早发现的淋巴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CK),MIF在各组织内广泛表达,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MIF在男性盆腔脏器疾病中
丙泊酚为一种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影响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因素较多,如年龄、性别、体重、血液稀释、复合用药等,因此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生理、
目的(1)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2)能否通过其配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的激活防治前列腺炎及其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内分泌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