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2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之前将一批战略导弹部件错误地运到了台湾。这一事件涉及了核导弹和台湾问题这两个当今世界最敏感的话题,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海峡两岸和美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电池?导弹部件?——魔术还能这么变
由于台军武器装备目前主要以美制武器为主,对于已服役日久的装备,要么进如故障频发期需要大修,要么备件、耗材已经消耗殆尽,需要按照协议补充引进。
这次错运事件的起因就是因台湾现役UH-1H直升机上的电池性能严重下降,台湾军备局被迫向美军后勤器材司令部提出采购一批同类电池。UH-IH是美国贝尔公司在1967年为美陆军生产的一种通用型直升机,1969年贝尔公司与台湾开始在台联合生产,1976年停产,共生产118架。由于性能老化,台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该型机的淘汰。台湾虽然与贝尔公司联合生产该机,但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组装,根本没有解决关键技术,连电池这类技术水平不高的部件也要从美国引进。为了延长服役期,台军一直陆续从美国订购该机部件,以实现对该机队的维护和保养。
按照台湾军备局要求,美军在2006年秋天发送了4箱UH-1H电池,通过海运到达台湾,并在台湾军备局仓库储存了一年半左右。直到2008年3月初,台湾为迎接“3.22”台湾地区“总统”大选,对所有参加战备的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当陆军从军备局仓库调拨UH-1H电池时,才发现美国发送的4个箱子牛头不对马嘴,根本不知何物。台湾军备局连忙向美军后勤器材司令部通报情况,并要求重新发货。而美军几乎是立刻摆出财大气粗的样子告诉台湾方面,新货马上发出,旧货让他们随便处理。台湾方面不知为何物,也不敢贸然处理。正在犹豫之际,美国方面却突然积极起来,派出了专门的负责小组来台。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协助下,美军特派小组到台军备局收回所谓的“直升机电池”,并很快将这批货物运回了美国本土仓库。台“国防部”强调,美国人始终没有说明包装箱内是什么物品,军备局只是点交,也没派人协同送回。
原来,美国在核对货物清单后发现,他们发送的并非直升机电池,而是美国现役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部件。由于这一事件已经触犯国际法和美国签署的国际武器协议,美军后勤部门很快将此事上报给了国防部长盖茨。盖茨在3月21日获悉这起误运事件后,立即指示采取“主动措施”取回这些军品,还签署备忘录直接命令美国海军核武发展主管唐纳上将主持调查该事件,并要求海军和空军对全部核装备、核材料及相关物品进行清点。而且由于事件涉及到美国战略核武器和台湾等战略问题,盖茨很快向美国总统布什汇报了具体情况,并向国会进行了通报。
这时媒体已经风闻此事,于是美国国防部在3月25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由国防部空军部长迈克尔·韦恩和国防部长盖茨办公室第二号政策官员亨利出席说明这次事件。在记者招待会上,迈克尔-韦恩承认,误运的零件是美国战略导弹弹头部件,但并不含核材料与核技术。至于该事件是否有导弹技术泄密,以及错误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题图为美国国防部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解弹头与头锥的关系)。此事发生后,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彻底调查此事,及时向中方如实通报详细情况并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和恶果。
“魔术”主角会是什么面孔?
淘汰零件作备份从美国国防部通报的情况来看,这次误运的导弹部件是2005年3月从怀俄明州的空军基地运送至犹他州的后勤中心仓库的,而且该部件使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2005年的时候美国在怀俄明州的沃伦空军基地部署有MX“和平卫士”和“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而MX在2005年9月完成削减,削减的导弹部件将储存起来,或移作它用。这让人感觉误运部件很可能属于退役的MX导弹,但MX导弹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当时在役的导弹弹头只有W62是60年代产品,正因为该弹头技术落后,美国才在上世纪末决定用退役的MX导弹的W87弹头替换部分“民兵”3导弹装配的W62弹头。前面提到的从怀俄明州运送到犹他州后勤中心仓库的导弹部件,很可能就是美国沃伦空军基地“民兵”3导弹由W87弹头替换下的W62弹头。
按照美国核武器管理规定,淘汰的核弹头中包含核材料的弹芯送到潘太克斯工厂储存等待销毁处理,不含核材料的电子器件或加固材料送到桑地亚国家实验室进行高温、燃烧销毁。“民兵”3为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弹头再如舱为MKl2型母舱,其中包括3个分导式子弹头,老式弹头中核装置为60年代设计生产的W62,较新弹头是70年代末设计生产的W78。这次错运出来的就是W62子弹头的壳体部件,实际就是子弹头的圆锥形壳体,弹头引信、飞行姿态控制装置等均安装在该壳体上。美军目前有138枚安装W62弹头的“民兵”3导弹处于服役期内,犹他州后勤中心仓库中储存的子弹头部件即是这些现役弹头的零件备份,一旦现役弹头出现问题随时可以更换。
精密的导弹引信这次错运的弹头头锥是W62子弹头中重要的非核部件,其中装配有弹载电池和触发引信。一般来说,洲际导弹弹头的引信主要有无线引信和触发引信,在导弹弹头爆炸前,这两种引信可以依次工作,互为备份,以防弹头成为哑弹。这次错运的弹头头锥就包含有压电触发引信及其使用的电池。美国官员透露。错运的4个弹头头锥部件装在高约82厘米、直径47厘米的圆柱体包装箱内。头锥内的电子引信长56厘米、直径20厘米。将如此高精密和敏感的导弹部件按照普通渠道错误地发送到海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何会变这样的“魔术”?
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在事发后60天内提交事件的评估报告,但外界认为这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导弹武器管理和对台军售制度两方面都存在多个问题。
核地位下降,致使专业人员技能缺失美国核武器的技术管理为什么近年来频频出事呢?这与美国新世纪的战略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在与俄罗斯的战略对峙中逐步占据了优势地位,在对方战略核力量急剧萎缩的同时,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卓有成效。为此美国已经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核武库。开始突出发展高技术常规威慑和太空威慑,这都使核武器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逐步下降。首先,从事核武器研究和管理的人员不再风光,人才短缺。例如,2006年3月,美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断退休,以及年轻人不再热衷于核武器事业。美国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运行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其次,管理技能严重缺乏。同年一份国会报告也指出,由于核任务地位在下降,军种中相关人员员额大幅削减,诸多核管理专业的人员都被要求掌握多种其它专业技能,这其实降低了对人员的核专业技能要求,最终造成人员缺乏精湛的核管理和使用技能。从 2007年的误挂事件可以看出,核武器被当作常规武器对待,而无论是地勤人员还是机组人员。都缺乏相应的核武器操作和检查能力。导致误挂错误的空军第5轰炸机联队在事件发生前几个月刚刚通过了国防部和能源部的《核安全检查认证(NSI)》,这一认证正是对负责核武器管理单位储存、维护和处理核武器资格的考核,美国国防部此后的检讨报告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人员和技能的缺乏,考核不得不放宽标准。
思想松懈,造成器材及技术管理混乱核地位下降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导致了美国军方和科研机构对核武器管理思想的松懈。近年,美国多个国家实验室失密事件接连不断,核武器管理和操作的规程也形同虚设。例如,美军在2007年误挂核武器事件调查中发现,在规定中应该进行的三个环节检查没有一项落实,而在核武器上应该粘贴的两个三角形专用标签,在几年前就被换成了一张8厘米×10厘米的纸片。在此次事故处理中。有90人停职,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此外,原来美国核武器及涉核部件都有专用的器材库,而冷战后随着拆卸下来的核部件越来越多和核武器库的压缩,许多导弹中的非核部件开始储存在原来储存常规武器部件的仓库中,这次误运事件中的犹他州的后勤中心仓库就属于这种。可以说,将专门管制的战略导弹部件和一般军用零备件混合储存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留一手”的态度,导致美对台军品销售混乱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军火来源,但美国对台湾与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军火销售态度一样,仍然在关键技术和零配件上“留一手”,而台湾也希望借此常年保持与美国密切的军事关系。这就使得台湾各种军事装备常年依赖美国的外部“输血”。这次事件中的UH-IH直升机是美军基本已经淘汰的产品。台湾要使它再服役十多年,美国就必须为其再提供十多年的配件。而从60年代末就开始在岛内装配生产的飞机至今仍需要从美国进口电池,而不让其自主生产,也不能不说美国对台湾的小气和不放心。正是这种思想导致美对台军品输出项目庞大而繁杂,也因这种繁杂造成混乱,导致了误运事件的发生。
双重核标准,使其缺乏对自身的清楚认识冷战后,美国在国际核问题上四处发难,先是指责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对核武器管理不利,然后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又一再“关注”巴基斯坦核武库的安全,甚至与以色列共同组建特种部队准备随时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其核武库,以后又对朝鲜、伊朗横加干涉。但在对外指责时,美国却缺乏对自身核武器管理问题的清醒认识,反映出美国高层在对内和对外核武器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
而且,事件发生后一年半美国方面仍未发现丢失战略导弹部件,而在台湾方面提出查询要求后,美方甚至让台方自行处理,这也暴露出美国中下级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和管理监督的缺乏。
这样的“魔术”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技术泄密创造了可能 美国国防部空军部长迈克尔,韦恩在此事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再强调,台湾未擅自打开包装箱,台湾军备局人员始终不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用途,更不知中文名称。但是台“国防部”却表示,台方打开后发现不是原采购的直升机电池,随即通知对方取回。无论台湾方面打开包装与否,不争的事实是这批货物在台湾岛内已经存放了一年半,这段时间也正是台湾积极谋求外援开发远程打击武器的时期。目前台湾正在积极推进“逖靖计划”,以发展射程1000~1200千米的弹道导弹。由于该导弹射程和载荷都超过了国际导弹技术控制机制的要求,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限制发展的导弹类型,因此台湾只有借“探空火箭计划”秘密发展。外界估计,这几年正是该导弹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误运的头锥无论是外部设计方案,还是内部采用的技术,都是台湾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说:“这一部件与它的武器外壳都是特殊工艺制成的,因此没有可能用于其它任何武器。”但是美国核武器专家克里斯滕森称:“这些引信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头锥组件也是多年研发的成果,耗资巨大。”“对于任何研发这种技术的国家而言,这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对于试图研发威力更强的武器系统的国家而言,获得这种技术非常重要。而对尚未步入核武器门槛的国家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更加重大。”
武器输出的漏洞可能被利用 这次事件表明,宣称非常严格的美国军火特别是导弹核武器对外输出的控制机制存在漏洞,而这正是企图非法引进武器或技术的国家和组织正在千方百计寻找的。一般来说,美国对外军火出口都要经过国会,但实际上,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美国盟友都得到了国会并不知道的美制武器。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曾利用第三国转口等多种形式避过国会和媒体,向国外输出了大量限制武器装备,台湾目前装备的许多武器及器材也都是以大宗武器系统进口的“打包”形式引进的。例如,台湾在阳明山建立的国防部通资部电展室技术侦察站,就是以美国通信公司投资的名义从美国引进的。这次暴露出来的美国军火输出的漏洞很可能被台湾军方利用,以进口敏感武器及装备,甚至武器发展的按“样本”。此外,这类漏洞甚至可能被美国所谓的“无赖国家”和国际恐怖分子利用,通过检查不严格的普通军售途径走私国际管控严格的导弹及核武器部件。
损害了中美两国正在建立的互信关系早在中美“八·一七”公报中,美国就向中国政府作出了关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承诺,但是历届政府都以种种借口向台湾出售了这样那样的武器。而这次误运事件,不管美国主观态度如何,其违反国际法和国内有关制度向台湾输出军火是客观的事实,对国际军控制度和美国国内法律都是严重的挑战。这也反映出,即使我们可以相信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也仍无法相信其有能力遵守这些承诺,本质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根本态度。没有美国常规军火向台湾的输出。就没有美国违禁军品的误运。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3月26日回答记者时说的:我们再次敦促美方恪守在中美“八·一七”公报中向中方作出的严肃承诺。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以免损害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了美国对核武器管理及军售管理制度的改革这次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令海军与空军部长亲自全面展开核武以及相关物品的检查,包括审查核武以及相关核物资,个别方案的政策、程序,并亲自检视仓储设备。盖茨希望在60天内给出完整报告。这个报告将对美国核武器器材管理和对台军售的政策、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估。而这次误运事件和2007年的误挂事件都引起了外界对美国现行核武器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质疑。改革已势在必行。在2007年误挂事件的报告中,美国国防部专家组提出了从政策、机构设置到检验程序的一系列建议。误运事件将加快上述建议的采纳和推广,从而加快美国对核武器管理及军售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世界现行军控体制造成冲击 美国这次误运事件违反国际法与国际武器协议是不争的事实,在引起人们对美核武库安全关注的同时,也让人们担忧该事件可能对现行军控体制构成的冲击。美国《麦克拉奇报》3月25日引用美国军控组织防务情报中心研究员维多利亚·萨姆森的话说:“这次事件让美国难以自圆其说,美国不信任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和其它国家能适当保护本国核武库,而自己却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美国制定了保护核武库的程序,但‘并未遵守这些程序’,这些错误让我们难以对这些国家加以指责。”该事件不仅在事实上挑战了现行军控体制,而且对其造成了潜在的损害。
编辑:李海峰
电池?导弹部件?——魔术还能这么变
由于台军武器装备目前主要以美制武器为主,对于已服役日久的装备,要么进如故障频发期需要大修,要么备件、耗材已经消耗殆尽,需要按照协议补充引进。
这次错运事件的起因就是因台湾现役UH-1H直升机上的电池性能严重下降,台湾军备局被迫向美军后勤器材司令部提出采购一批同类电池。UH-IH是美国贝尔公司在1967年为美陆军生产的一种通用型直升机,1969年贝尔公司与台湾开始在台联合生产,1976年停产,共生产118架。由于性能老化,台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该型机的淘汰。台湾虽然与贝尔公司联合生产该机,但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组装,根本没有解决关键技术,连电池这类技术水平不高的部件也要从美国引进。为了延长服役期,台军一直陆续从美国订购该机部件,以实现对该机队的维护和保养。
按照台湾军备局要求,美军在2006年秋天发送了4箱UH-1H电池,通过海运到达台湾,并在台湾军备局仓库储存了一年半左右。直到2008年3月初,台湾为迎接“3.22”台湾地区“总统”大选,对所有参加战备的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当陆军从军备局仓库调拨UH-1H电池时,才发现美国发送的4个箱子牛头不对马嘴,根本不知何物。台湾军备局连忙向美军后勤器材司令部通报情况,并要求重新发货。而美军几乎是立刻摆出财大气粗的样子告诉台湾方面,新货马上发出,旧货让他们随便处理。台湾方面不知为何物,也不敢贸然处理。正在犹豫之际,美国方面却突然积极起来,派出了专门的负责小组来台。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协助下,美军特派小组到台军备局收回所谓的“直升机电池”,并很快将这批货物运回了美国本土仓库。台“国防部”强调,美国人始终没有说明包装箱内是什么物品,军备局只是点交,也没派人协同送回。
原来,美国在核对货物清单后发现,他们发送的并非直升机电池,而是美国现役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部件。由于这一事件已经触犯国际法和美国签署的国际武器协议,美军后勤部门很快将此事上报给了国防部长盖茨。盖茨在3月21日获悉这起误运事件后,立即指示采取“主动措施”取回这些军品,还签署备忘录直接命令美国海军核武发展主管唐纳上将主持调查该事件,并要求海军和空军对全部核装备、核材料及相关物品进行清点。而且由于事件涉及到美国战略核武器和台湾等战略问题,盖茨很快向美国总统布什汇报了具体情况,并向国会进行了通报。
这时媒体已经风闻此事,于是美国国防部在3月25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由国防部空军部长迈克尔·韦恩和国防部长盖茨办公室第二号政策官员亨利出席说明这次事件。在记者招待会上,迈克尔-韦恩承认,误运的零件是美国战略导弹弹头部件,但并不含核材料与核技术。至于该事件是否有导弹技术泄密,以及错误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题图为美国国防部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解弹头与头锥的关系)。此事发生后,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彻底调查此事,及时向中方如实通报详细情况并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和恶果。
“魔术”主角会是什么面孔?
淘汰零件作备份从美国国防部通报的情况来看,这次误运的导弹部件是2005年3月从怀俄明州的空军基地运送至犹他州的后勤中心仓库的,而且该部件使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2005年的时候美国在怀俄明州的沃伦空军基地部署有MX“和平卫士”和“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而MX在2005年9月完成削减,削减的导弹部件将储存起来,或移作它用。这让人感觉误运部件很可能属于退役的MX导弹,但MX导弹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当时在役的导弹弹头只有W62是60年代产品,正因为该弹头技术落后,美国才在上世纪末决定用退役的MX导弹的W87弹头替换部分“民兵”3导弹装配的W62弹头。前面提到的从怀俄明州运送到犹他州后勤中心仓库的导弹部件,很可能就是美国沃伦空军基地“民兵”3导弹由W87弹头替换下的W62弹头。
按照美国核武器管理规定,淘汰的核弹头中包含核材料的弹芯送到潘太克斯工厂储存等待销毁处理,不含核材料的电子器件或加固材料送到桑地亚国家实验室进行高温、燃烧销毁。“民兵”3为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弹头再如舱为MKl2型母舱,其中包括3个分导式子弹头,老式弹头中核装置为60年代设计生产的W62,较新弹头是70年代末设计生产的W78。这次错运出来的就是W62子弹头的壳体部件,实际就是子弹头的圆锥形壳体,弹头引信、飞行姿态控制装置等均安装在该壳体上。美军目前有138枚安装W62弹头的“民兵”3导弹处于服役期内,犹他州后勤中心仓库中储存的子弹头部件即是这些现役弹头的零件备份,一旦现役弹头出现问题随时可以更换。
精密的导弹引信这次错运的弹头头锥是W62子弹头中重要的非核部件,其中装配有弹载电池和触发引信。一般来说,洲际导弹弹头的引信主要有无线引信和触发引信,在导弹弹头爆炸前,这两种引信可以依次工作,互为备份,以防弹头成为哑弹。这次错运的弹头头锥就包含有压电触发引信及其使用的电池。美国官员透露。错运的4个弹头头锥部件装在高约82厘米、直径47厘米的圆柱体包装箱内。头锥内的电子引信长56厘米、直径20厘米。将如此高精密和敏感的导弹部件按照普通渠道错误地发送到海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何会变这样的“魔术”?
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在事发后60天内提交事件的评估报告,但外界认为这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导弹武器管理和对台军售制度两方面都存在多个问题。
核地位下降,致使专业人员技能缺失美国核武器的技术管理为什么近年来频频出事呢?这与美国新世纪的战略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在与俄罗斯的战略对峙中逐步占据了优势地位,在对方战略核力量急剧萎缩的同时,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卓有成效。为此美国已经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核武库。开始突出发展高技术常规威慑和太空威慑,这都使核武器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逐步下降。首先,从事核武器研究和管理的人员不再风光,人才短缺。例如,2006年3月,美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断退休,以及年轻人不再热衷于核武器事业。美国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运行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其次,管理技能严重缺乏。同年一份国会报告也指出,由于核任务地位在下降,军种中相关人员员额大幅削减,诸多核管理专业的人员都被要求掌握多种其它专业技能,这其实降低了对人员的核专业技能要求,最终造成人员缺乏精湛的核管理和使用技能。从 2007年的误挂事件可以看出,核武器被当作常规武器对待,而无论是地勤人员还是机组人员。都缺乏相应的核武器操作和检查能力。导致误挂错误的空军第5轰炸机联队在事件发生前几个月刚刚通过了国防部和能源部的《核安全检查认证(NSI)》,这一认证正是对负责核武器管理单位储存、维护和处理核武器资格的考核,美国国防部此后的检讨报告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人员和技能的缺乏,考核不得不放宽标准。
思想松懈,造成器材及技术管理混乱核地位下降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导致了美国军方和科研机构对核武器管理思想的松懈。近年,美国多个国家实验室失密事件接连不断,核武器管理和操作的规程也形同虚设。例如,美军在2007年误挂核武器事件调查中发现,在规定中应该进行的三个环节检查没有一项落实,而在核武器上应该粘贴的两个三角形专用标签,在几年前就被换成了一张8厘米×10厘米的纸片。在此次事故处理中。有90人停职,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此外,原来美国核武器及涉核部件都有专用的器材库,而冷战后随着拆卸下来的核部件越来越多和核武器库的压缩,许多导弹中的非核部件开始储存在原来储存常规武器部件的仓库中,这次误运事件中的犹他州的后勤中心仓库就属于这种。可以说,将专门管制的战略导弹部件和一般军用零备件混合储存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留一手”的态度,导致美对台军品销售混乱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军火来源,但美国对台湾与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军火销售态度一样,仍然在关键技术和零配件上“留一手”,而台湾也希望借此常年保持与美国密切的军事关系。这就使得台湾各种军事装备常年依赖美国的外部“输血”。这次事件中的UH-IH直升机是美军基本已经淘汰的产品。台湾要使它再服役十多年,美国就必须为其再提供十多年的配件。而从60年代末就开始在岛内装配生产的飞机至今仍需要从美国进口电池,而不让其自主生产,也不能不说美国对台湾的小气和不放心。正是这种思想导致美对台军品输出项目庞大而繁杂,也因这种繁杂造成混乱,导致了误运事件的发生。
双重核标准,使其缺乏对自身的清楚认识冷战后,美国在国际核问题上四处发难,先是指责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对核武器管理不利,然后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又一再“关注”巴基斯坦核武库的安全,甚至与以色列共同组建特种部队准备随时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其核武库,以后又对朝鲜、伊朗横加干涉。但在对外指责时,美国却缺乏对自身核武器管理问题的清醒认识,反映出美国高层在对内和对外核武器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
而且,事件发生后一年半美国方面仍未发现丢失战略导弹部件,而在台湾方面提出查询要求后,美方甚至让台方自行处理,这也暴露出美国中下级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和管理监督的缺乏。
这样的“魔术”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技术泄密创造了可能 美国国防部空军部长迈克尔,韦恩在此事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再强调,台湾未擅自打开包装箱,台湾军备局人员始终不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用途,更不知中文名称。但是台“国防部”却表示,台方打开后发现不是原采购的直升机电池,随即通知对方取回。无论台湾方面打开包装与否,不争的事实是这批货物在台湾岛内已经存放了一年半,这段时间也正是台湾积极谋求外援开发远程打击武器的时期。目前台湾正在积极推进“逖靖计划”,以发展射程1000~1200千米的弹道导弹。由于该导弹射程和载荷都超过了国际导弹技术控制机制的要求,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限制发展的导弹类型,因此台湾只有借“探空火箭计划”秘密发展。外界估计,这几年正是该导弹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误运的头锥无论是外部设计方案,还是内部采用的技术,都是台湾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说:“这一部件与它的武器外壳都是特殊工艺制成的,因此没有可能用于其它任何武器。”但是美国核武器专家克里斯滕森称:“这些引信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头锥组件也是多年研发的成果,耗资巨大。”“对于任何研发这种技术的国家而言,这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对于试图研发威力更强的武器系统的国家而言,获得这种技术非常重要。而对尚未步入核武器门槛的国家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更加重大。”
武器输出的漏洞可能被利用 这次事件表明,宣称非常严格的美国军火特别是导弹核武器对外输出的控制机制存在漏洞,而这正是企图非法引进武器或技术的国家和组织正在千方百计寻找的。一般来说,美国对外军火出口都要经过国会,但实际上,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美国盟友都得到了国会并不知道的美制武器。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曾利用第三国转口等多种形式避过国会和媒体,向国外输出了大量限制武器装备,台湾目前装备的许多武器及器材也都是以大宗武器系统进口的“打包”形式引进的。例如,台湾在阳明山建立的国防部通资部电展室技术侦察站,就是以美国通信公司投资的名义从美国引进的。这次暴露出来的美国军火输出的漏洞很可能被台湾军方利用,以进口敏感武器及装备,甚至武器发展的按“样本”。此外,这类漏洞甚至可能被美国所谓的“无赖国家”和国际恐怖分子利用,通过检查不严格的普通军售途径走私国际管控严格的导弹及核武器部件。
损害了中美两国正在建立的互信关系早在中美“八·一七”公报中,美国就向中国政府作出了关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承诺,但是历届政府都以种种借口向台湾出售了这样那样的武器。而这次误运事件,不管美国主观态度如何,其违反国际法和国内有关制度向台湾输出军火是客观的事实,对国际军控制度和美国国内法律都是严重的挑战。这也反映出,即使我们可以相信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也仍无法相信其有能力遵守这些承诺,本质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根本态度。没有美国常规军火向台湾的输出。就没有美国违禁军品的误运。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3月26日回答记者时说的:我们再次敦促美方恪守在中美“八·一七”公报中向中方作出的严肃承诺。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以免损害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了美国对核武器管理及军售管理制度的改革这次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令海军与空军部长亲自全面展开核武以及相关物品的检查,包括审查核武以及相关核物资,个别方案的政策、程序,并亲自检视仓储设备。盖茨希望在60天内给出完整报告。这个报告将对美国核武器器材管理和对台军售的政策、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估。而这次误运事件和2007年的误挂事件都引起了外界对美国现行核武器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质疑。改革已势在必行。在2007年误挂事件的报告中,美国国防部专家组提出了从政策、机构设置到检验程序的一系列建议。误运事件将加快上述建议的采纳和推广,从而加快美国对核武器管理及军售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世界现行军控体制造成冲击 美国这次误运事件违反国际法与国际武器协议是不争的事实,在引起人们对美核武库安全关注的同时,也让人们担忧该事件可能对现行军控体制构成的冲击。美国《麦克拉奇报》3月25日引用美国军控组织防务情报中心研究员维多利亚·萨姆森的话说:“这次事件让美国难以自圆其说,美国不信任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和其它国家能适当保护本国核武库,而自己却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美国制定了保护核武库的程序,但‘并未遵守这些程序’,这些错误让我们难以对这些国家加以指责。”该事件不仅在事实上挑战了现行军控体制,而且对其造成了潜在的损害。
编辑: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