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类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能源相关学科的专业外语教学特点,分析了专业外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34-02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学生容易认知、常见和易于亲身体验的知识领域,在能源类课程中开展合理有效的专业外语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但是专业外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和不足之处。[1]
  一、能源类专业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专业外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各个高校的能源专业外语通常就是应用英语或者其他语种的书本来学习相关专业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原理。[2]希望培养出能直接用英语或者其他语种参与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校之间、学科专业之间乃至于一个系所内的教师之间对专业外语的功能和教学地位认识不尽统一。一些人认为专业外语的目标就是强化外语的学习,而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认识是辅助性的,从而使得专业外语变成了另一类的基础外语教学,在内容上侧重于基本原理阐述,更加趋向于扫盲、简单描述,严重缺乏深入的研究性和前瞻性。而对能源类专业而言,要描述的各类设备的基本原理内容太多,无法在二三十个学时内完成教学。
  2.专业外语教学方法老套
  在专业外语教学中仍然采用基础外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语法、词根词缀等,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缺乏专业术语的应用案例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专业外语教师能力欠缺
  能源领域的专业外语任课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相关外语文化背景,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而具备这样能力的教师通常是具有长期出国经历的学者。这类学者能够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并把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学习重点讲透讲深。但是目前各个高校最前线的教师都是青年讲师,而且专业外语这类课程在很多院校也不受待见,老教授、名教授不是非常乐于教授这类课程。这就使得专业外语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虽然从2001年以来各个高校引进了很多归国人员,并且派出了很多青年骨干教师和访问交流学者,但是其中回国担任专业外语或者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还是很少。这是各个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
  4.专业外语知识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专业外语使用的教学教材是国外原版教材,有些是国内自编教材或者根本不存在教材。原版教材的特色在于“原汁原味”,但是这类教材通常不适合作为能源类专业外语的教材,因为国外的专业设置体系与国内有非常大的差异,不具有兼容性。有些高校和专业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自编教材,但是专业领域的发展非常快,而国内教材出版和发行周期一般较长,因此,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能有效地反映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实际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在保证教科书的质量方面存在风险。
  5.专业外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各高校为了便于管理,教学质量评估措施,通常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缺乏针对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对专业外语设置、教学过程监督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3]而如何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需要付诸巨大的努力。
  二、能源专业外语教学的解决措施
  1.进一步明确专业外语的地位和目标
  为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使教师和学生明确它是服务于专业,全面拓宽视野的一门课程,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术语的表达和灵活应用,从听、说、写三方面强化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用外语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强调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的付诸实施和考评。
  2.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学生一般会在掌声和表扬中成长的更快更好,但是从学生的角度看,专业外语的学习极具挑战性,原因在于基础差异非常大,特别是在听、说、写方面。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生源的学习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们首先在专业外语第一堂课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充分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过程考核,通过提高使用外语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环节的成绩比重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教师团队的积极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学团队制定的基本方针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采用鼓励互动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
  3.创造条件使学生发掘对专业的兴趣爱好
  大多数学生初期对专业的认识都非常肤浅和狭隘,可以通过专业外语的教学来拓展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事业,并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通过学校的内部资源和网络外部资源多渠道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行业前景,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专业具有众多的细分领域,通过广泛学习和接触,促成学生发掘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通过课程小论文的形式使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主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4.强化专业外语的情景教育
  根据本学科学生就业环境特点,每年都有45%以上的学生去往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工作,学生对毕业就业应聘和面试环节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课程结束阶段安排了模拟招聘和应聘的环节,这个环节中侧重于专业领域外语水平考核。在应聘的模拟环境中要求学生阐述行业内的技术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并根据同期进行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开展基础知识理论的综合应用水平考核,如“机械原理和工程热力学”等课程。如在讲解制冷原理和技术进展章节,会要求学生用热力学基本原理阐明北京为什么会出台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的原因。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环节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的热力学描述,从而加强对其他基础课程的知识应用。   5.加强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大量的馆藏书以及丰富的数字图书馆,在专业外语讲授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4]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推荐专业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特别是综述类期刊,通过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综述类文章的学习更易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例如在授课过程中专门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介绍外文期刊的来源,比如如何在Web of Science-SCI、Elsevier Science、SAE、ASME、ProQuest、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查找论文。并且在这个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能源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进行检索,形成报告。虽然有时报告写得比较拙劣,但是仍然能够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
  6.强化过程监督与考核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关键,专业外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上述提及的课程小论文、回答问题等考核指标外,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换位教学法、课后辩论赛、挑战式考试等措施对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换位教学和课后辩论赛环节进一步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学的角度转化为教的角度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本教学团队有三位教师具有出国经历,因此充分借鉴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教育的过程考核理念。在换位教学过程中,考察学生制作PPT的能力以及讲解时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同学打分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环节对其进行打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大四毕业答辩环节还将考核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例如本校相关专业要求学生翻译5000~10000字的英文文献,并在答辩时有5分钟的英文交流环节。
  7.能源专业外语授课师资的优化组合
  鉴于专业外语的定位是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了解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前沿,因此这种课程的讲授不应该由一位教师来完成,而是多位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完美的教学团队,从而实现课程的完整体系。知名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实现这一目标通常没有太多的困难,原因在于这些高校通常拥有很多具备出国经历的教师。但是对于部分高校的某些专业来说,要实现课程知识系统的完整性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外援”的方式来解决,通过高校自身建立的保障机制来完成,比如采用类似讲座的形式就某一知识领域要求相关专家进行讲授。目前吉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每一届都会邀请2~3位国内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能源领域的专业外语教学是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外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专业外语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认识至关重要。成功的专业外语教学可以进一步延伸基础外语教育功能和提高基础外语应用能力。通过专业外语教学全面拓展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能够促进教学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44-45.
  [2]张淑会,康志强.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6):224-226.
  [3]孙江宏.机械工程专业外语课程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2):224-226.
  [4]崔英姬.利用外文专业期刊进行专业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效益初探[J].现代情报,2007,(2):216-217.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门诊西药房的管理工作繁杂,药房负责人既要管理药品,又要管理人员,更要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要做好药房工作,光靠制度是不行的,必须让员工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从细节入手,进行人性化的工作改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对工作有认同感、满足感,能发挥团队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萧何和曹参都曾经在沛县当县吏。两人都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主儿,常常在一起对时政发些牢骚。共同的抱怨是感情的增稠剂,再加上萧何喜欢结交朋友,主动热情,两个人的感情自然是急剧升温。当时天下纷争不断,县吏的日子也不好过,萧何就想另起炉灶,拥护刘邦,开辟一片新天地。曹参立即举双手赞成!  但造反这事儿,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沛县县令就不开心,县令想把造反扼杀在摇篮里,决定杀掉两个始作俑者萧何和曹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