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设计师的一点建议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出行以车代步,使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辆与行人的相互干扰日趋严重,为解决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的问题,各大城市相继修建高架路或者高架桥。2013年6月,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正式通车。二环高架桥的建成给成都交通带来了便利,但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它的设计除了交通功能上得到体现外,其他方面体现怎样呢?绿化状况怎样呢?城市环境怎样呢?带着好奇心,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开始了我的调查活动。
  关键词:城市建设 高架桥 环境 气温 热岛效应
  调查目的
  成都因为二环路高架桥的修建,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以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虽然社会在倡导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可在短时期内,汽车尤其是私家小汽车仍然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样一来,城市的车辆必将还有一个增加的趋势。在无法减少车辆数目的前提下,高架桥周围的气温、噪音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减少高架桥周围的噪音、减缓气温的升高?这些调查是我在这个阶段可以完成的。而且,我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调查,关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了解这个城市的环境状况。作为一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调查方式
  资料查找、实地收集数据等
  调查过程
  1.查找相关资料
  首先,我查找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们普遍反映近些年季气温越来越高了,好像冬天不像以前那样冷得难熬了。其实不仅是我国这样,全球的气温都在升高;也不是这几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温连续升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冬季降水量增加,夏季出现异常高温和严重干旱,某些地区暴雨次数增加,世界各地冰川减少,而且海平面平均每年大约上升2.5毫米。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呢?科学家们多年来已经做了大量观测和研究。不少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气体,打破了地球大气层的热平衡,地球温度升高。
  汽车数量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不可忽略的一个人为因素。通过数据显示,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城市气温的升高呈现了正相关。
  其次,我查找了与城市噪音有关的资料,得到以下信息: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发出大量噪声。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音的8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在道路狭窄、两旁高层建筑物汇聚的城市中,噪音来回反射,显得更加吵闹。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公共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分贝,而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音约有82~85分贝,以上声级均为距车7.5米处测量。汽车速度与噪声大小也有较大关系,车速提高1倍,噪音增加6~10分贝。数据表明: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交通噪音的增加也是呈现出正相关性。
  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城市车辆的增多与城市气温的升高、城市噪音的增大有必然的联系。
  那么在高架桥给交通带来便利的地方,城市高架桥附近的气温和噪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呢?在学习完相关资料后,我进入了调查的第二个环节——实地考察。
  2.实地考察
  温度测试数据:
  在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和实际路线勘测后,我对以下几个路口进行了测试,测试时间为早上九点、中午一点、下午六点,测试数据如下:
  3.得出结论
  二环路高架桥全线通车后,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都市交通的堵塞,规范了交通秩序。而且,在大部分路口的桥下,都铺设了草坪,不仅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一些噪音。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正因为交通比过去顺畅了,车流量也就增多了,温度和噪音都呈现了升高的趋势。
  除了现有的这些措施外,规划合理、科学的绿化仍然是减低噪音和气温的有效途径。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有如下的建议:
  1.草坪面积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能将噪音降低5分贝左右(和水泥路面相比),草坪覆盖的路面温度可以比水泥路面的温度降低5度左右。目前二环里高架桥下面的草坪呈现狭长形状,面积不是很大。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增加草坪的面积。
  2.灌木对噪音和温度的良性改变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高架桥下仅仅铺设草坪,虽然从视线上来说保证了驾驶员视野开阔,但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会打上折扣。在高架桥下,由于阳光不足,水分稀少,且种植乔木会遮挡住驾驶员的视线,因此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灌木和草坪相结合,不仅从视觉上产生了更美观的效果,也能更好的减低噪音、降低温度,吸收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在高架桥下种植的灌木高度不应该超过0.7米,开花型和常绿型相结合。在查阅相关植物学资料后发现:杜鹃、神香草、薰衣草等小型开花灌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能散发香味,可以应用在二环路高架桥下的绿化。另外,常绿型的灌木可以选择高度适中的海桐、红花继木、龟甲冬青、金边黄杨等。
  3.目前整个二环路高架桥下的行人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的旁边,可能由于剩余空间不够,绿化很少。在这些地方,可栽种一些较高的、树冠不太大的常绿型乔木。
  4.继续倡导环保出行。利用学校这块阵地教育学生,从而教育家长,形成全社会的绿色出行理念。我是一名住校生,初中的第一年我由爸爸开车接送。第二年,我们和住在附近的两位同学拼车,三个家长轮流接送,不仅节约了家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减少了车辆出行的次数。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也呼吁同学们在周末和假期外出尽可能选择公交车,而不要爸爸妈妈小车接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蓬勃发展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重要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提出,社会对人才的认知与需求倍增。即将踏入社会的中职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学识外,也应该做好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栋梁之才。  针对中职学生对升学、就业和发展等状态无意识,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本文阐述了生涯教育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70年前,气球就将人类和机器带到了太空边缘。如今JP航宇公司正在进行一项气球项目,更准确的说,是将气球的亲戚——轨道运输飞艇——送上临近空间的轨道。  临近空间是指距地球表面20千米到100千米之间的区域,是传统航空空间和航天空间的接合部。由于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气密度的影响,将飞艇直接从地面升到太空是不现实的。同时,宇宙飞艇对材料和系统的控制要求极高,选用全世界最轻的材料或承受压力最大的材料,显然十
你飞奔到大街上,紧接着又跑进一座神庙,把门紧紧地关上。现在,你需要找到神庙的另一个出口。当你在神庙的走廊里穿梭的时候,传来了人们在献祭时的吟唱以及献祭牲畜的哀嚎。  女祭司  每位祭司效命于一位或多位神明。维斯塔贞女是维斯塔神庙的女祭司,守护神庙里的圣火永不熄灭。如果圣火熄灭了,看管的贞女将遭受鞭打或被处死。  出口  突然,你碰到了一名妇人,她双手沾血,正在执行一场宗教仪式。就在你喘气的同时,那
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小小的昆虫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绝活”以进行自卫。    各显神通的逃避手段    对于昆虫来说,自卫的最好手段就是快速逃避,快速奔跑,或快速飞行。  蟑螂,其尾须生有能感受机械刺激作用的茸毛,这些茸毛能灵敏地觉察到快速移动物体所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化。从这些茸毛受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以每秒3米的加速度通过巨神经元到达胸神经中枢,从而触发蟑螂的逃避反应,其反应时间不超过50毫秒。家蝇的反
让我们回想一下《奇妙的朋友》中的一个场景:明星饲养员们为两只小猩猩挑选“漂亮”的衣服。于是小猩猩们被抱出了育幼中心,它们蜷缩在明星饲养员的怀中观察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在动物园中参观的游客也很喜欢这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忍不住上前来抚摸和逗它们。  可是,这些小猩猩完全没有领会明星饲养员的好意,也完全没有被面前的新衣服吸引,而是在明星饲养员的怀中不断地扭动身体,试图躲避游客“满怀爱意”的触碰。其间,小黑猩
最近,从火星表面冒出的高高烟柱惊呆了科学家,其高度居然超过250千米,而之前见到的烟柱高度都不超过100千米。哈勃空间望远镜在1995年到1999年之间拍摄的图像,和天文学者在2001年到2014年之间拍摄的图像,都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烟柱。它们均发生于火星表面的同一区域,它们的形成过程历时不到10小时,覆盖面积约为1000千米×500千米,存在时间约为10天,其结构每天都有变化。然而,环绕火星的飞行
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期刊
人类已经登陆月球,而且还想登陆火星。然而,火星比月球遥远得实在太多,前往火星的载人之旅可谓困难重重。科学家说,送人上火星至少还要等20年甚至50年。不过,太空专家和火星迷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要在地球上模拟“登陆火星”。    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中,火星不仅拥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最大潜力,而且现在也可能有生命存在。尽管今天的火星寒冷、干燥、贫瘠,但35亿年前的火星上很可能存在大量的液态水,因此也很可能是
雄性红艳箭毒蛙在追求配偶时吵闹不休,并毫不在意谁会听到它的歌声。它深信自己性感无比。  雌蛙青睐那种叫声又长又响、快速且持续的雄蛙,因为这些特征显示了一位健康、雄壮、很可能携带良好基因的配偶。但这种特点也同样会使雄蛙在掠食者面前暴露无遗。  红艳箭毒蛙之所以会在面对饥饿的掠食者时如此无畏,这应该归功于它的毒性。红艳箭毒蛙是有毒蛙类中“小丑箭毒蛙”种群中的一员,它明亮的色彩向掠食者警示:“我可不是什
两万年前,地球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是什么原因导致覆盖整个地球的冰雪融化?科学家致力于寻找冰河末期地球大解冻谜题的答案。  2008年夏天,正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世贸大楼遗址进行清理工作的工人意外发现了一个深达10米以上的巨大洞穴,洞穴位于世贸大楼地基下面的岩床上。被请来咨询的地质学家立即辨认出了不同寻常之处:洞穴壁周围的裂缝间隙中充塞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岩石,这些岩石是被通过这里的冰川从数千米之外搬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