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直接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初中老师重视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事实上,对于作文教学语文老师常常感到困惑、棘手,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作文教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作文 教学
作文是思想和文字的综合性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因此,做好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1、转变态度,让学生爱上作文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教师自身激情的展现,才能充分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之中。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融情”。俗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中的“情”就好像学和教彼此的“催化剂”,通过它,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入神的状态,才会沉浸于课文知识和作文写作当中。
上“融情”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应尽量设计一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转变学生那种老师要我写的题目,我不喜欢也要写的状态,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是人内心的一种要求,将这种情感活动贯穿于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展现个性,帮助学生接受写作训练
新语文课标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作文中所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例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写出充满想象的作文,是平时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喜爱,使他们更自觉的、更积极地接受写作训练,主动地去提高写作水平。
3、积累素材,帮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所以说,作文的写作和教学离不开生活,只有走近生活,感悟生活,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学生完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改作文。
4、重视练笔,提高批改和讲评质量
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每天一篇日记,写日记时,搜肠刮肚,各种思想火花,各种灵感,各种词汇都蹦了出来,培养了思维能力,巧妙构思,每一天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学生要通顺地写一篇文章,需要长期地训练,这正如叶圣陶所说:“为养成写作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写作素养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提高的,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正是因为时时刻刻强调与督促学生写作,很多学生到了初三年级,他们再也不怕作文了,因为写作已成为习惯了,拿起笔就有话可说了。
为了保持学生喜欢写作文的习惯,老师在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要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事实上,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与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平时就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铁锁.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
[2] 刘映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3.
[3] 张树芬.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8.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作文 教学
作文是思想和文字的综合性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因此,做好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1、转变态度,让学生爱上作文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教师自身激情的展现,才能充分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之中。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融情”。俗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中的“情”就好像学和教彼此的“催化剂”,通过它,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入神的状态,才会沉浸于课文知识和作文写作当中。
上“融情”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应尽量设计一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转变学生那种老师要我写的题目,我不喜欢也要写的状态,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是人内心的一种要求,将这种情感活动贯穿于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展现个性,帮助学生接受写作训练
新语文课标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作文中所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例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写出充满想象的作文,是平时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喜爱,使他们更自觉的、更积极地接受写作训练,主动地去提高写作水平。
3、积累素材,帮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所以说,作文的写作和教学离不开生活,只有走近生活,感悟生活,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学生完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改作文。
4、重视练笔,提高批改和讲评质量
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每天一篇日记,写日记时,搜肠刮肚,各种思想火花,各种灵感,各种词汇都蹦了出来,培养了思维能力,巧妙构思,每一天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学生要通顺地写一篇文章,需要长期地训练,这正如叶圣陶所说:“为养成写作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写作素养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提高的,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正是因为时时刻刻强调与督促学生写作,很多学生到了初三年级,他们再也不怕作文了,因为写作已成为习惯了,拿起笔就有话可说了。
为了保持学生喜欢写作文的习惯,老师在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要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事实上,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与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平时就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铁锁.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
[2] 刘映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3.
[3] 张树芬.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