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里枪和保险柜里银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中,希特勒也没有打到瑞士。不过我想,希特勒之所以没攻打瑞典,并不是因为它的中立,而是因为它有那么多“缴获”来的财产躺在瑞士银行的保险柜里。
  
  英国管家、法国厨子、德国司机和瑞士门卫——这是浪漫主义时代欧洲人梦想的贵族生活。从中世纪开始,瑞士人就有“忠勇”的美誉,欧洲各国的宫门大都专请瑞士人把守,罗马教廷也不例外。如果你去梵蒂冈参观,肯定会被那里身穿马戏团彩服的瑞士门卫所吸引;如果你去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肯定会经过以瑞士门卫命名的“瑞士人大门”。
  历史上,瑞士人确实骁勇善战,才得以保住“迷你”的疆土,不过今天的瑞士堪称“世界上最和平的地方”。难怪梵蒂冈门卫高矮胖瘦形状混杂,想来哪还有瑞士小伙愿意放弃闲逸的生活跑到罗马去执矛枪。
  在根据格雷厄姆·格林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三个人》里有这么句台词:“在波尔吉亚家族统治的三十年里,意大利人经历了无数战争、恐怖、屠杀和血拼,同时也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文艺复兴。而瑞士,500年都是民主、和平、兄弟之爱,结果怎样?只发明了咕咕钟。”而出演过《简爱》《夜半钟声》的好莱坞明星奥森·威尔斯更是出言不逊,称瑞士是“世界上最没有意思的无聊国度”……战争不好,太和平了也不好,人类真是矛盾的动物。
  说瑞士500年和平不很准确,瑞士人毕竟为了国界之争,还是打过几次仗。瑞士没有山川河流的自然疆界,阿尔卑斯山脉与其说是疆界,不如说是串联奥地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云间通道;瑞士没有“瑞士语”,所以我们一旦在地理、语言、文化领域用放大镜看,还真难一语道清:瑞士人到底是什么人?只有在全民投票时,“瑞士人”的概念才得到强化。但是换一个角度,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瑞士与邻国的区分显而易见——它是不倒翁的中立国,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一个与偏执、焦虑苦斗的民族——为什么?因为他们太有钱了,总觉得自己不正常。
  有一次在酒桌上,我跟一个瑞士朋友讨论起这个问题,他给自己下了一串诙谐的定义:“体质很棒的山民,富得流油的懒汉,有跟没有一样的军队,各种宗教和平相处,直接民主,联邦体制,地区自治……”最后他补充了一句让我开窍的话,“瑞士人宽容、避免冲突的特征,归功于多语言和许多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当然,富裕、和谐的生活也是有代价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2岁的瑞士人,自杀率高速12%,在西欧国家中,瑞士的艾滋病感染率也首屈一指。不过按照瑞士人的解释:瑞士的艾滋病感染率之所以高,是因为瑞士的卫生检查和统计系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瑞士境内五分之一的居民来自外来移民,据说新生儿中移民后代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每年移民瑞士的外国人五万左右,而移民他乡的瑞士人只有两千。但去瑞士的中国人不是很多,去的也大多是上学或开餐馆的,估计华商想利用中国商品在富裕的瑞士打价格战,没戏。
  瑞士人很有个性,为了强调中立国立场,死活不肯加入联合国、欧盟和欧元区,尽管早在1995年它就被欧盟包围。世人都知道瑞士军刀有名,不过军刀跟军队是两码事。芝麻大的小国,芝麻大的军队,瑞士军人不足22万(其中还包括8万预备役人员和2万新兵学员),设备不过是手榴弹和火箭炮。难怪前两年有人倡议举行全民公投,取消军队,他们的理由是“瑞士不拥有军队丝毫不会影响国家安全”,这话也可以反过来听:瑞士即使有军队也没有啥用。
  不管怎么讲,有军队和没军队至少有着心理意义的不同,更何况现在恐怖主义猖獗。瑞士人否定了这提议,保留了军队,而且坚决不加入北约。尽管军力弱小,但瑞士人并不懦弱,据说几年前瑞士还有自行车部队,小伙子们骑车去打靶曾是阿尔卑斯山小路上的日常风景。不过瑞士朋友告诉我,自行车部队虽然取消了,但瑞士境内全民皆兵,七百多万人口的小国中,居然有将近四十万枝枪藏在瑞士人家中的大衣柜里,其中有一大半STGW57型步枪,另一些的枪型更现代。
  瑞士人到底有多少年没打仗了?最后一次的反侵略争斗至少要追溯到四百年前,二战中,希特勒也没有打到瑞士。不过我想,希特勒之所以没攻打瑞典,并不是因为它的中立,而是因为它有那么多“缴获”来的财产躺在瑞士银行的保险柜里。匈牙利在二战初期不也中立过吗?最后希特勒为了跟斯大林叫板,最后还是逼着匈牙利人放弃了中立,加入战败国行列。瑞士朋友却不这么看,他自豪地说:“瑞士人之所以是一个既文明又和平的民族,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总是能够保卫自己。我们家里的槍就是证明,哪怕放在那里一百年不用。”
  这时我已经有些喝多,话不避嫌,我醉眼朦胧地刺了他一句:“我听说瑞士的杀人案很少,但是开枪自杀的挺多啊……”
其他文献
如今中国的“小升初”,和高考一样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话题。孩子们在考场拼得精疲力尽,家长们叫苦不迭。我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刚刚过了11岁生日,今年正好也是“小升初”。看看她的经历,颇有些幸运的感觉。这里不妨把她的“美国经验”分片段写出来,意图不在于强加给中国一个“照搬”的范本,而是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尽可能提供多元的参照系统,以扩宽公众的思路。  中国“小升初”的一个关键在于“择校”。上了好的中学,离名牌大学
不断突破新高度的华西村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分层。    村子里又在造大楼了。这回挺高,已经有60层,在今年6月前,它还得长12层,到时候,它将成为328米的大块头。  闲来无事的村民会絮叨几句关于大楼的最新“争议”。“争议”确实很盛,有的说“这楼是新地标,新农村有新高度”,有的说“华而不实,那么多钱砸进去,不如给大家造别墅”。  据说大楼建好后,除了作
法家的“以法治国”,前面省略了一个主语,即君权。一则“以”字,已然表明君权凌于法权之上    前些时“百家讲坛”开讲诸子百家,一次聊天中,朋友说主讲人好像把法家的“法”和今天的“法治”有所连接。朋友语焉不详,我回来后便上网查询。在“儒法之争”的开头,有这样介绍法家的文字:如果孔墨的主张是“治病的药”,那么,“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  
年过八旬的江平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居家背心,一步一步挪到窗前,一边开窗一边念叨着“这天太热了。”茶几上扔着一本他的学生贺卫方与章诒和合著的《四手联弹》,书是香港版。  这是江平最日常的生活状态,虽然仍关心时事,但用他的话来说还是“保命第一,真的老了”。他已经推掉了上海、香港众多大学的授课邀请,但是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江平始终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之后,在每年一度的开学典礼上,江平仍会奔波
伊朗德黑兰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穆亚说,他的国家已经平静下来,并非外界所说“从此无宁日”    岁末年初,伊朗街头政治狼烟又起。  2009年12月27日,6月大选中落败的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在德黑兰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至少8人丧生,300多人被捕。死者中包括前总理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  3天后,支持政府的伊朗民众在全国主要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谴责反对派及支持者,声势浩大。  
“奥巴马政府的立场就是,美国要在气候问题上起到领导作用”    “我外祖父的照片,我父母结婚时的照片……然后,有了我,这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你们也许要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父亲、漂亮的母亲?是不是弄错了?其实我长得还是有些像我母亲的。”7月17日,当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天津大学愉快讲述亲情故事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正在上海做“世博会大使”。  4天前他们一同抵京,开始了被媒体称为“绿色外交”的访
10天时间,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人,虽然对做公益几乎没什么概念,却改变了31个先天性心脏病孩子的世界,也改变了自己的世界    这是惊蛰将至的夜晚,农历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的日子,人们把这一天视作新一轮耕作的开始,土地预备着把蛰伏了整个冬天的能量释放出来。  不过对于文浩而言,一直以来他的能量似乎更愿意释放在虚拟世界里。3月4日的深夜,这位26岁的“待业青年”照旧把自己锁在北京北五环外回龙观的一
2010年9月21日下午3点,中国总理温家宝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乘专机飞往纽约。  这是他继2008年9月之后,第二次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向逾百位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发出中国的声音。  陪同他前往的,有外交部长杨洁篪、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农业部长韩长赋、商务部长陈德铭、卫生部长陈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和国务院副秘书长丘小雄等。与两年前相比,中国代表团阵容中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了解到,你1993年就发表了行政裁量权方面的研究成果,当时中国各级政府在这方面是否已经暴露出比较严重的问题?  姜明安:1993年,我在《法学研究》第一期发表《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一文,这是我研究行政自由裁量权较早较系统的成果。我最早提出“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概念是1985年出版的第一本行政法著作《行政法学》。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裁量权的问题是随着计
我猜想开车守规矩的习惯,是德国人血脉里一代一代传下来,任何交规考试和扣分罚钱在德国似乎都没必要存在    看了很多雷同的自驾路线之后,我们一行四人决定不以大城市博物馆、著名景点和购物为主,而把这次欧洲之行集中在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期间偶尔在瑞士和奥地利边境游走。因为行李多,沿途又有不少山路,我们选择了非常好的越野柴油车,超级省油!而且由于当时机场没有我们要租的车型,还意外得到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