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

来源 :云南植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moz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 ,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 ,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 ,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 ,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 ,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 ;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 ;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 ,若采集时期不同 ,其休眠也可能不同 ;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 ,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 ,也有质基因 ,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 ,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标准强调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科技馆作为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理应倡导开展基于展品的探究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科技兴农的载体,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