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wwb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就中职教学来说,语文教学中审美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淡化。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就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简要探析,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荷塘月色》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但对于语文课堂而言,仍然难以摆脱以应试为导向的桎梏,受制于单一化和标准化的答案,使审美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学生本身生源较差,文化素养偏低,对语文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形成深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學生认为语文是用来陶冶情操的,对于择业和就业毫无用途。例如,当教师感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绝美佳句时,学生难以体会大自然的山水之韵;当教师讲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雄气概时,学生不仅难以理解,甚至还会表示不屑。出现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影响所致,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将美育有计划的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是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目标。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审美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中职院校生源较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升学考试的失利者,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领悟能力比较差。事实上,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简单来说,是对人的尊重、关爱、容忍和理解,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但中职阶段的学生远远没有打好精神的底子,缺乏人文意识和发现美的眼睛,与美育教育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2.教师对美育教育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审美教育只是用来陶冶情操,可有可无,教师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审美能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教师要意识到审美教育是弥补应试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独特个性,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惬意生活。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有待提高,语文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德高为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有效措施
  怎样才能将审美教学更好的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和审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当然这些知识的讲解不能过于生硬,应在是慢慢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语文在中职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使学生走向社会后拥有完善的人格和价值判断能力,即使陷于困境,也不会消沉颓废,而是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闪光点,积聚能量,重头再来。这需要在审美教育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学会感受和审视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提出几点建议。
  1.在作品朗读中品读韵律之美
  “音美以感耳”,要想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就先要从朗读开始。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承载着万千情感的文字只有被有感情的朗读出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受到语言魅力的立体与多元,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清华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散文,通过对美丽荷塘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一直“细无声”的滋润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给予读者美的感受,这离不开作者清丽隽永的语言。历代诗文中描写荷塘的不在少数,描写月色的更数不胜数,但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生动的再现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观,使感情有所寄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一幅充满初夏气息与活力的画面,要通过触觉、听觉、视觉表现出来,要想充分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就要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对学生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和节奏上加以调整和指导,充分传达作品孕育的感情,既使听众感受到月色的柔和,也仿佛能产生清风拂面,芳香徐来之感。之后作者又提到“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读到这里,可见作者心绪并不一直是欢喜的,因此要在朗读时揣测作者情感微妙的波澜,尽管身处良辰美景,但却“没精打采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更能体现作者内心难言的苦衷。这时朗读的语气也要由欢快变为轻缓、凝重,层层深入,在细微处把握情感,将作者寄托的深意表现出来,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   2.在语言分析中体会意境之美
  “意”和“境”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合起来便是美文的灵魂。境蓄情,情融境,在自然交汇中形成独特的美感。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以文字代丹青,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境为意生,情景合一。细细分析其中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景的色调是淡而素雅的,花“白”、雾“青”、云“淡”、影“黑”,就连周边的声音也绝无喧哗,我们听到的,是歌声“渺茫”,流水“脉脉”,月光“静静”,即使是“梵阿玲的独奏”也那么意蕴悠长,给人强烈的感染力。事实上,美育教育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空洞的讲解和强行的灌输都比不上身临其境、現身说法,审美的初级阶段就是对美的感知,只有外在感官被美所吸引,才能通过细读文本加深理性认识。景色的意境美让人叹为观止,在作者心中,这一片刻的宁静显得弥足珍贵,从“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抑郁的,即使热闹的蛙声也不能提起半点喜悦。经过五四运动,又目睹大革命的失败,封建统治依据黑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作者在夜色中寻找安宁。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视听媒体来刺激审美感知,帮助学生将书面文字立体化、形象化。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语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使审美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悠悠情韵,把握审美的真谛。
  3.在细读文本中感受结构之美
  文学作品的结构时而疏散时而统一,结构服务于主旨,在虚实之间将景与情串联起来。《荷塘月色》属于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虽然每个段落都有独立描写的景致,粗略看起来似乎没有统一的主题,但思绪却是统一的,无论是“去荷塘”还是“观荷塘”,都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最开始便是观荷的缘故,后来便看到了荷塘的美景,最后提到“景中人”,全文上下的景都是为最后的抒情做铺垫,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愁怨。从结构上领悟文章的美也是美育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感受行文精心布局的同时,便于学生多渠道、多角度的掌握文章内涵,进而有效的提高审美能力。
  三、审美教育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美能悟真。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美常与真、善结合在一起,与丑、假、恶是对立面,因此美又与道德捆绑在一起,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可见,审美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使心智更加完善,人格更加健全。语言的艺术与审美紧密结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更能震撼心灵,陶冶情操。《荷塘月色》就不失为一篇用于审美教学的佳作,它具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通过对课堂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感知语言魅力的同时,了解创作背景,与作者产生共鸣。
  其次,美能启智。审美教育能够激发智育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在自己脑海中构造一个静谧的小型世外桃源,将其带入想象的世界,在理想的思绪中自由驰骋。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个人品味和审美情趣,建立完善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现阶段审美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美育渠道不足等,中职院校要加强重视,加强师资力量,通过审美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对美丑、善恶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功香.一线串珠审美创新--“一线四步”中学语文审美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型结构[J].散文百家,2016,(7) :105.
  [2]熊勇.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6,(5) :113.
  [3]朱媛.以《安塞腰鼓》为例谈初中语文审美教育[J].语文天地,2016,(9) :6.
  [4]陈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之我见[J].学园,2015,(1) :113.
  [5]陈菲.基于人才成长的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探讨[J].课外语文.2016,(16) :122.
  [6]孙建.文学作品“魂”在审美——谈中职语文文学教育视野中的审美观[J].智库时代,2017,(14).
其他文献
摘要:身处网络信息时代,高中生要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就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来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二是借助社会、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来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三是学习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筛查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做到理性分析网络信息,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 网络信息安全 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网络报刊媒体,电信诈骗已经成
2014年高考是重庆市2010年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二次高考,试题遵循《考试说明》中“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要求,兼顾数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方面的考查。试题总体上体现了“稳定和创新”,与2013年试题持平,试卷延续了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的风格,内容丰富,与教材联系紧密,难易梯度明显,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试题无偏题怪,
摘要:近几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与此相应,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很多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形势也持续火爆。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广大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命题。《网店装修》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一个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对该课程进行重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
摘要:说课是英语教学研讨和教学比赛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针对如何说好课,怎样让说课更加精彩,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感悟 说课  感悟一: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  在我们以往观摩过的说课中,大多数说课都是教学设计的二次呈现与复述。缺少对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的理解与思考。然而对于上好一
在课程改革深入基层的当下,农村一线英语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转化角色,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实施课堂教学。但因种种原因,在实施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如导入材料陈旧,学生兴趣不浓;教学任务设计不真实,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形式单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实效。  英语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创新能力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在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常呆板,学生的情智不能得到更多发展,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比较少。而情智教育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摘要】本节课在学生掌握Flash绘图工具操作的基础之上讲述了关键帧的作用及使用,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掌握关键帧的编辑,并学会制作简单逐帧动画。  【关键词】关键帧 逐帧 动画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1章《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第2节《体验动画制作》第2小节第2课时。“逐帧动画”是动画的基本形式之一,用计算机制作逐帧动画是学习动画制作的基础,是学习制作动画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
作文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难度很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这是三年级习作指导的任务。从“观察”“仿作”“语言”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语言文字写作指导训练一、观察——从生话中选取写作内容,使学生有“物’’可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即便是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一提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常常是一听见作文就愁眉
只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而忽略对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是目前我国历史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然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要达成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则大大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情境一、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目前实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要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与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责任感 自信心 创造力  一、在小事中培养责任感  现象陈述:绘画工具带不全。  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十几个年头了,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几乎每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