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成人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结论:成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
胃癌属于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由于手术造成创伤,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但患者康复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围术期护理需求。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好效果。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成人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9~68岁;平均(49.27±6.2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4例、19例、12例;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4例、17例、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67岁;平均(48.32±6.19)岁;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6例、20例、9例;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1例、21例、3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胃癌诊断标准;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其它恶性肿瘤;③近一个月内做过其它手术者;④不符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指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安排患者入住病房,熟悉周围环境。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为手术做准备。②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可做紧急处理。检查引流管放置以及切口处理情况。③术后继续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并给予营养支持等,定时观察引流管及切口状况,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
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详见表1.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相关指标:护理后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②护理满意度:护理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总和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常规护理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常用护理方法,通过入院指导、术前常规检查以及术后饮食指导等,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常规护理不是系统化护理方式,不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有效护理,不能减少术后制动时间,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整体护理不理想。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胃癌患者制定的系统、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自患者入院开始至出院进行全方位、规范化护理[1]。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询问相关疾病史,并进行药敏试验,防止术中患者出现严重过敏现象。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并给予正确心理疏导。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时间,并做好术前相关准备,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手术治疗信心。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自身痛感实施镇痛,可减少麻醉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术后给予合理细致化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全面性、系统化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芦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4(33):7042.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
胃癌属于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由于手术造成创伤,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但患者康复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围术期护理需求。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好效果。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成人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9~68岁;平均(49.27±6.2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4例、19例、12例;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4例、17例、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67岁;平均(48.32±6.19)岁;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6例、20例、9例;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1例、21例、3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胃癌诊断标准;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其它恶性肿瘤;③近一个月内做过其它手术者;④不符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指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安排患者入住病房,熟悉周围环境。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为手术做准备。②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可做紧急处理。检查引流管放置以及切口处理情况。③术后继续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并给予营养支持等,定时观察引流管及切口状况,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
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详见表1.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相关指标:护理后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②护理满意度:护理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总和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常规护理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常用护理方法,通过入院指导、术前常规检查以及术后饮食指导等,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常规护理不是系统化护理方式,不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有效护理,不能减少术后制动时间,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整体护理不理想。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胃癌患者制定的系统、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自患者入院开始至出院进行全方位、规范化护理[1]。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询问相关疾病史,并进行药敏试验,防止术中患者出现严重过敏现象。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并给予正确心理疏导。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时间,并做好术前相关准备,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手术治疗信心。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自身痛感实施镇痛,可减少麻醉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术后给予合理细致化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全面性、系统化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芦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4(33):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