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蔗糖业的发展与思考浅谈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蔗糖产业已成为象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象州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新形势下,象州县蔗糖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就此进行探讨,分析象州县蔗糖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象州县蔗糖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蔗糖产业;发展建议;广西象州县
  中图分类号:F307.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39
  蔗糖业已成为象州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产业,但在国内外糖业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蔗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等新形势下,如何把象州蔗糖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1]。笔者大量收集相关资料,以象州县蔗糖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当前其发展的政策优势和现状,探讨其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最后相应地提出对策及措施,以期为象州蔗糖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1 政策优势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策略,象州的蔗糖产业项目发展必然会得到国家的扶持。中央一号文件对蔗糖种植、生产流通、强化技术装备、实施调动食糖临时收储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都做了全面的部署。文件强调,要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积极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努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利用股份分红、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让企业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便让农户获取更多的加工销售利益;同时,要适当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1.2 象州县蔗糖业基本情况
  象州县现有总耕地面积7.07万hm2,2015年糖料蔗种植面积约为1.28万hm2,较前三年减少了1.39万hm2;全县单榨季进厂原料蔗最多为150万t,而2014/2015年榨季进厂原料蔗仅为106万t。种蔗收入曾经作为象州县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曾占到农民年收入的1/3以上,如今,更多的农民选择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种蔗收入已占不到农民年收入的1/6[2]。此外,现行的甘蔗“双高”建设方案、标准及做法与当前土地分散(见表1),地形复杂,企业有顾虑,群众思想不统一等现实脱节,难以大面积推广,还没有在巩固与壮大蔗糖产业中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2 象州县蔗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象州县不愿种植甘蔗的农户接近60%,对甘蔗种植现状满意度也不高。农户对种植甘蔗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高,而利润又减少,象州全县原料蔗单产长期徘徊在4 t上下,种植利润低,甚至有些种植户处于亏本状态。另外,甘蔗砍运不及时,造成了原料蔗损耗严重。据农户反映,甘蔗砍下来后要等两三天,甚至是10 d后才有运输车来拉运,由此造成的甘蔗损耗只能由农户来承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2.2 甘蔗种模式较落后
  一是单家独户分散种植,制约糖料蔗种植的规模化与机械化,既推高了种植生产成本,又减低了生产效率;二是劳动力不足,随着城镇化、人口老年化的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农户在甘蔗种植上无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甘蔗种植不科学、不规范,负责跟踪指导的科技人员不到位,群众乱种现象严重,远没达到甘蔗高产技术标准;四是中耕管理较差,田间杂草、蔗株脚叶等都未能及时处理,使肥料肥分随雨留走或挥发,影响蔗株生长速度,产量和糖分也偏低。
  2.3 甘蔗面积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虽然象州县糖料蔗种植面积较以前已减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种植面积还是造成了影响,致使粮食总产量的提升难以得到保障。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耕地存量有限,属于稀缺资源,因而甘蔗种植面积绝对不能占据过多的耕地面积,如果甘蔗种植面积不能加以控制,势必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3 象州县蔗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蔗农利益保护,提高蔗农积极性
  国家、政府应通过补贴政策来鼓励蔗农种植积极性。对农户进行补贴不仅是涉及到“三农”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富民安边问题,对此政策我们应予重视。在农户甘蔗收购价上,应实行价格联动机制和400元/t的保本收购政策。在糖价下跌时,利用价格保护政策,对农户进行保本收购,防止产生糖贱伤农、蔗贱伤农的现象;在糖价上升时,甘蔗收购价也要随之上升,保护农户利益,确保农民增收,让农户得到实惠。另外,还可推行“甜蜜贷”,即在政府指导支持下,国税、企业、银行三家联网,让蔗农用应收糖厂的原料蔗款来获得银行的贷款,利息由企业“埋单”,农民也第一时间得到资金。
  3.2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甘蔗生产率
  积极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甘蔗品种,进一步优化全县甘蔗品种。农业科技等部门利用相关人才,采取下村指导、培训等工作,跟踪指导蔗农科学种植,对中耕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进行具体培训、指导,通过蔗农种植水平的提高来提高甘蔗生产率。此外,要加强病虫害预测工作,引进、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的高新技术,甘蔗引种检疫工作也应到位,阻止病虫害因蔗种的引进而传播。大力推广糖厂滤泥还田、蔗叶还田等,以推进高效生态蔗园建设。
  3.3 以提高单产来提高甘蔗总产量
  蔗糖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确保一定存量的甘蔗种植面积,但以提高种植面积来增加蔗糖总产量的方式是不科学且低效的[3]。象州县蔗糖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式应是提高甘蔗单产,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如果甘蔗种植667 m2产能达到7 t以上,象州县甘蔗种植面积就可由1.28万hm2减少到1万hm2以内,在满足蔗糖日榨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能保证粮食安全。
  4 结语
  象州县蔗糖业要顺应蔗糖业的发展潮流,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政策优惠等来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和收益。创新蔗糖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政府的引导、保障作用,提高蔗农组织化程度,实现蔗农、企业和社会的三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象州县蔗糖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馨,陈学旺.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消费导刊,2009(2):130-131.
  [2]农日东,林素娟.做强做优广西蔗糖业的主要思路及保障措施[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20-23.
  [3]蒋健行.蔗糖业对广西经济促进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102-10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的进步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这项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新型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基于此,分析农业环境污染的概念、主要因素及其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保护农业环境、应对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控制  中图分类号
2015年,城口县在搞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类品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自治区、市各项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一作主题,突出地方城市民族工作特点,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