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探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从三方面分析了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课堂成绩与科学素养中的桥梁作用,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展对提高现代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创新 校本课程 生态园 科学素养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从事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至今,深感现在很多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对身边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对现代科学赖以成立的观察实验基础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动手能力差。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改变原先的教育理念,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仍有一些学校不能彻底解放思想,其本质还是以教为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学生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与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问题呢?我校通过生态园基地的校本课程探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校本课程的推行既保证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一、“体验学习”实现了课本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教师的职责,教师就是对学生进行解惑,那么“惑”如何产生呢?大多数学生在长期传统教学的灌输下已经失去了产生“惑”的能力。他们只是一味的被动学习。不会思考,没有创新思维,也没有动手能力,天津中学生态园校本课程的推行,极大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学生们具有了产生“惑”的能力,培养了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研究校本课程的大田作物课题中,涉及到了高中生物必修的“生物与环境”专题知识,以往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似乎都听得都很明白,没有产生任何疑问,但是一遇到习题,仍是错误不断,需要通过多道习题的练习、改错、再练习、再改错等多次反复才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这种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率低,而且还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将其融合到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效果特别好。在大田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学生要进行间苗、除草、松土等基本的农业技术操作。看到作物与杂草挤在一起生长时,学生认识到杂草与庄稼之间就是竞争关系,“除草”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而“间苗”的操作实质是种内斗争,目的是去弱留强,保证物种延续,在实验田中的操作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讲呼吸作用的知识时,活动小组的同学就能够更快的领悟“松土”的重要性及目的。因为在实践中他们亲自看到了土壤板结给植物带来的危害及水分过多对植物的影响,从而更快的掌握了氧气对有氧呼吸的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也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这项技术不仅仅是高考的重难点,也是一门前沿的现代生物技术。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因为从未接触过,所以靠死记硬背,这样容易遗忘;而实际操作后,这个知识就不再需要专门记忆了。
  
  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态园体验活动的过程,很容易发现各种问题,并进行研究。比如高二学生在种植作物时遇到了“砍瓜”植株,它的果实被砍除部分后余下的能继续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到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大量资料,知道了“砍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愈合素,能促进伤口愈合。有的同学利用“砍瓜”的汁液提高嫁接植物的成活率,设计出了课题“研究‘砍瓜’的提取液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这一课题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可见创新思维与能力不是老师上课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屡次失败与思索相碰撞激发出来的。又如,学生在温室中研究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时,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可吸收的光谱主要是可见光,尤其是红光和蓝光,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光波。人们要提高作物产量,晚上主要采用炽灯的照明来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是白炽灯产出的光线不能被植物全部高效利用。白炽灯属于热光源的照明设备,不能距离植物太近、这样就更降低了光照的效果。白炽灯功率较大,成本也较高,选用白炽灯作为光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产出的要求。学生在物理课上知道了LED灯,能否将LED灯应用于温室中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又开始调查,最终确定了“LED灯对温室作物高产的初步探究”的课题。
  当然,只有好的创意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写开题报告,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设计科学严谨的对照实验,如何撰写科学论文等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校本课程的开展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外,还对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观有积极影响。现代社会,学生很少有时间去接触自然生活,更没有太多精力感受美好生活,而生态园可以满足这些缺憾,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种植植物、饲养动物,亲密接触大自然,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总之,我校以生态园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开展是学生走向科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技能,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培养了丰富多彩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发展阶段到成熟发展时期.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不过十几年,无论从法律、法规制度的外
青岛电冰箱厂,一个曾经亏损百万余元、资不抵债的集体小厂,经历了不平淡的15年,奇迹般地跃升为全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全球家电行业十强之一的跨国集团--海尔集团.人们在其间
美国向来采用的是实用主义外交。它插手南海地区事务对正在进展的南海共同开发带来了恶果。     在南海问题上,我国向来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人将之比为“犁”,即以资源分享的办法,避免领土争议的逐步升级。而最近我国在南海举行的三大舰队联合作战演习,有人将之比作为“刀”,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强决心。“犁”在“刀”前,也就是说,当共同开发遭到破坏而无法实行时,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并用的坚定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信息工作的手段和模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因特网向传统的信息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站,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手段的出
[摘要]法兰西学院社会学终身权授布迪厄,在社会理论多个学科领域里的研究成果着著,影响巨大,特别是在传播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上,主张与主客观决裂,采取“关系性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资本) 场域=实践”的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但要将其移植到我国的学术界应批判地的汲收。  [关键词]布迪厄;社会理论;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
引言:“十二五”是我国迎接城市时代的重要准备时期。而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跨越的“大突破”时期。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轨迹来看,一般都经历了从城乡分化、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直至一体化的5个阶段。2009年,中国第二三产业总和占GDP的比重超过90%,已经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率已经超过46%。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
引言:圣严法师是“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士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童年多灾多难,因战乱饥荒而出家,当了10年军人,30岁再度出家,山中闭关六年,以小学学历留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弘法,怀抱大悲愿倡建法鼓山道场……圣严法师称自己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    简朴的归宿  数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在巴黎乡愁涟涟地想念方块字。彼时,台北的兄长寄来一册有关圣严法师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