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1.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采用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创新。3.把握时事政治,联系日常生活。4.强化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关键词:开卷考试 构建网络 鼓励创新 掌握技巧
近年来,许多省市中考的思想品德都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改革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面对开卷考试要求的变革,许多已适应了闭卷考试模式的教师和学生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开卷考试到底怎么考?学生要不要背书了?基础知识要不要记忆?思想品德课如何去教?试题的答案是不是过于开放等等。就此,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当前如何应对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纯记忆性的内容变少了,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同时考查的内容涵盖多课,甚至多册课本,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记住许多基础知识,而且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按照教材的结构及体系进行梳理,弄清楚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考点编成知识网络。如讲苏教版九年级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成这样一个知识网络。(见附表)
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知识整体。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做到由点到面,纲举目张,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采用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开卷考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情感教学营造民主、亲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尽可能把时间和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如复习依法治国、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权的时候,可以拟定这样的复习题: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9年2月27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草案)》,并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此,学生的睡眠时间将有法保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说明我国实施什么治国方略?2.政府这一举措说明了什么?3.你认为这一草案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或有何建议)?4.你认为条例不能很好落实的因素有哪些?5.学校不执行条例有何危害?
学生可以根据以上问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材料,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途径,经过分析和综合,最后自己得出书本中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鼓励、探究习惯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中与众不同的见解应持惊喜和肯定的态度,哪怕这种创新是不完善的,有很多缺陷的,我们首先应给以肯定,而后帮助他们加以完善。
当然,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有很多,如:谈话式授课、让学生上课、课堂专题辩论、“小记者”访谈、时事点评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自己出题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把握时事政治,联系日常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考试“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考题都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使用新情景、新材料作题干,以主观题为主,设计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讨论国内、国际大事,形成自己正确的见解,做到学以致用。如:
整治低俗之风,建设绿色网络
热点聚焦: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为: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网上低俗信息进行集中整治。突出重点,狠抓源头,强化自律,严格执法,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单位社会责任,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落到实处,使网络环境明显净化,网上低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2.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各方面应如何做?3.什么是网络低俗信息?
4.网络低俗信息有什么危害?5.为什么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对青少年来说是好事?6.为净化网络空间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证明,平时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家乡建设,投身现实生活,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好习惯,对学好思想品德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由于在七、八年级时,许多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所以,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种种问题:语言组织能力差,答案口语化,脱离了政治术语;答案要点归纳不全面;答案照抄课本,与试题内容缺乏联系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开卷考试,加强训练,准确把握解题方法。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无论大小考试,教师都应教育学生考试时认真看题、审题,读懂题目的意思,尤其要抓住关键词,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还要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观点。开卷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卷考试试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答开卷考试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测评、考试中,注意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开卷答题方法、格式等,还要注意卷面书写等细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自然得到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
总之,开卷考试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指导学生全面、联系地理解、把握基本知识;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开卷考试的形式,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
[2]《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郑金洲主编,《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张四保等主编,《初中政史课堂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5]陈宗杰,《有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007年
[6]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附表:
关键词:开卷考试 构建网络 鼓励创新 掌握技巧
近年来,许多省市中考的思想品德都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改革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面对开卷考试要求的变革,许多已适应了闭卷考试模式的教师和学生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开卷考试到底怎么考?学生要不要背书了?基础知识要不要记忆?思想品德课如何去教?试题的答案是不是过于开放等等。就此,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当前如何应对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纯记忆性的内容变少了,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同时考查的内容涵盖多课,甚至多册课本,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记住许多基础知识,而且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按照教材的结构及体系进行梳理,弄清楚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考点编成知识网络。如讲苏教版九年级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成这样一个知识网络。(见附表)
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知识整体。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做到由点到面,纲举目张,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采用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开卷考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情感教学营造民主、亲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尽可能把时间和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如复习依法治国、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权的时候,可以拟定这样的复习题: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9年2月27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草案)》,并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此,学生的睡眠时间将有法保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说明我国实施什么治国方略?2.政府这一举措说明了什么?3.你认为这一草案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或有何建议)?4.你认为条例不能很好落实的因素有哪些?5.学校不执行条例有何危害?
学生可以根据以上问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材料,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途径,经过分析和综合,最后自己得出书本中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鼓励、探究习惯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中与众不同的见解应持惊喜和肯定的态度,哪怕这种创新是不完善的,有很多缺陷的,我们首先应给以肯定,而后帮助他们加以完善。
当然,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有很多,如:谈话式授课、让学生上课、课堂专题辩论、“小记者”访谈、时事点评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自己出题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把握时事政治,联系日常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考试“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考题都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使用新情景、新材料作题干,以主观题为主,设计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讨论国内、国际大事,形成自己正确的见解,做到学以致用。如:
整治低俗之风,建设绿色网络
热点聚焦: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为: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网上低俗信息进行集中整治。突出重点,狠抓源头,强化自律,严格执法,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单位社会责任,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落到实处,使网络环境明显净化,网上低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2.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各方面应如何做?3.什么是网络低俗信息?
4.网络低俗信息有什么危害?5.为什么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对青少年来说是好事?6.为净化网络空间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证明,平时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家乡建设,投身现实生活,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好习惯,对学好思想品德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由于在七、八年级时,许多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所以,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种种问题:语言组织能力差,答案口语化,脱离了政治术语;答案要点归纳不全面;答案照抄课本,与试题内容缺乏联系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开卷考试,加强训练,准确把握解题方法。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无论大小考试,教师都应教育学生考试时认真看题、审题,读懂题目的意思,尤其要抓住关键词,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还要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观点。开卷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卷考试试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答开卷考试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测评、考试中,注意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开卷答题方法、格式等,还要注意卷面书写等细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自然得到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
总之,开卷考试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指导学生全面、联系地理解、把握基本知识;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开卷考试的形式,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
[2]《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郑金洲主编,《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张四保等主编,《初中政史课堂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5]陈宗杰,《有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007年
[6]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