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我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一个问题,总感觉到现行的体育教学不能总是穿旧鞋走老路,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如何创新呢,现以此文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从多样性与接受性方面下功夫
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每样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小学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从创意性与实效性角度花力气
我认为,体育教学方法要创新,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效的使用趣味性较浓的教学方法、简便易懂的语言、恢谐的比喻、形象的讲解、多方位的示范来传授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意性统一起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最高的收益,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在兴奋中结束一节课。比如:以枯燥无味田径教学的跑、跳、投为例,如只单纯组织学生跑跑跑,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相应的也就谈不上什么成效,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长跑用蛇形跑、超越跑……,短跑用接力、击掌跑、听口令相互追逐跑……,跳用跨越圆圈、跳绳比赛……,投用分组接力投、两人同时投比远度……,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即丰富了课的教学方法,又使课的内容达到一定的效果。
同时,教学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力求运用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从 “拿来”性与独特性方面做文章
无论什么学科,都要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以引进优异的力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体育教学也如此,鲁迅先生对继承、借鉴他人的东西有一篇精彩的“拿来”论,说出改革并非是全盘否定或照搬,并且我们现在拥有的或者说我们的现状将决定我们必须做好这两方面的协调一致。
例如,我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低沉,跑得不多就感到很疲劳。老靠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效果不好。这时候,我灵机一动,就巧妙地拿来了我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所观摩的一堂课,也是把耐久跑设计成领先跑游戏,再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取上红军长征路上的著名地名,如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原课堂上取的其他旅游景点之名),学生们一下子积极性高涨,不但很好完成了耐久跑的教学目标,从中又领悟出顽强意志和自身潜力的含义,对学生又起到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育德育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体育的独特性,只能是“拿来”,而不照搬。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追求,就像吴桥可以把踩高跷作为一种体育课去上,而其它的地方就很难,还有象我们教学大纲上规定的一些内容:即便是必修內容,无论我们“拿来”主义或体育的独特性去评价也不是所有的就必须上,这就是体育的“拿来”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四、创新体育教学关系,从师生参与和情感交流角度求变化
主导也好,主体也好,体育课是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其它教学强调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方式,而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否则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另外,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与否的关键因素,且有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有效的交往。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但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在体育教学时,总是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备课,课上讲解、示范力求清晰、简洁、易懂,学生也按要求去做了,但我察觉总有几个学生显得很拘泥、不情愿做似的。后来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不和我们一块活动呢?”“你们欢迎我参加吗?”我问,“当然了!”学生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试着参加进去。因为我成了其中的一员,我几乎和所有的学生能谈的来,之后我又注意无论什么活动我就故意找几个身体条件不太好,行动不太积极的学生在一组进行练习,领着他们同别的组进行比赛,通过参与促进情感交流,两者相结合,就能上好完美的一节体育课。
总之,体育是以培养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增进健康,抵御疾病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体育是培养自律自制、竞争进取、团结友爱、集体荣誉、克服困难的最具挑战性的活动,那么我们体育课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关系就必须要围绕这一点去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使体育课的功效大大加强。
体育课的改革正在大踏步的进行,努力完善着。不断的提出问题,增加新知识,不断的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最终必须完成的工作。
作者简介:刘亚文,江南镇洞市完小。
一、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从多样性与接受性方面下功夫
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每样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小学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从创意性与实效性角度花力气
我认为,体育教学方法要创新,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效的使用趣味性较浓的教学方法、简便易懂的语言、恢谐的比喻、形象的讲解、多方位的示范来传授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意性统一起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最高的收益,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在兴奋中结束一节课。比如:以枯燥无味田径教学的跑、跳、投为例,如只单纯组织学生跑跑跑,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相应的也就谈不上什么成效,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长跑用蛇形跑、超越跑……,短跑用接力、击掌跑、听口令相互追逐跑……,跳用跨越圆圈、跳绳比赛……,投用分组接力投、两人同时投比远度……,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即丰富了课的教学方法,又使课的内容达到一定的效果。
同时,教学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力求运用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从 “拿来”性与独特性方面做文章
无论什么学科,都要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以引进优异的力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体育教学也如此,鲁迅先生对继承、借鉴他人的东西有一篇精彩的“拿来”论,说出改革并非是全盘否定或照搬,并且我们现在拥有的或者说我们的现状将决定我们必须做好这两方面的协调一致。
例如,我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低沉,跑得不多就感到很疲劳。老靠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效果不好。这时候,我灵机一动,就巧妙地拿来了我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所观摩的一堂课,也是把耐久跑设计成领先跑游戏,再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取上红军长征路上的著名地名,如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原课堂上取的其他旅游景点之名),学生们一下子积极性高涨,不但很好完成了耐久跑的教学目标,从中又领悟出顽强意志和自身潜力的含义,对学生又起到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育德育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体育的独特性,只能是“拿来”,而不照搬。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追求,就像吴桥可以把踩高跷作为一种体育课去上,而其它的地方就很难,还有象我们教学大纲上规定的一些内容:即便是必修內容,无论我们“拿来”主义或体育的独特性去评价也不是所有的就必须上,这就是体育的“拿来”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四、创新体育教学关系,从师生参与和情感交流角度求变化
主导也好,主体也好,体育课是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其它教学强调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方式,而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否则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另外,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与否的关键因素,且有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有效的交往。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但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在体育教学时,总是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备课,课上讲解、示范力求清晰、简洁、易懂,学生也按要求去做了,但我察觉总有几个学生显得很拘泥、不情愿做似的。后来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不和我们一块活动呢?”“你们欢迎我参加吗?”我问,“当然了!”学生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试着参加进去。因为我成了其中的一员,我几乎和所有的学生能谈的来,之后我又注意无论什么活动我就故意找几个身体条件不太好,行动不太积极的学生在一组进行练习,领着他们同别的组进行比赛,通过参与促进情感交流,两者相结合,就能上好完美的一节体育课。
总之,体育是以培养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增进健康,抵御疾病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体育是培养自律自制、竞争进取、团结友爱、集体荣誉、克服困难的最具挑战性的活动,那么我们体育课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关系就必须要围绕这一点去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使体育课的功效大大加强。
体育课的改革正在大踏步的进行,努力完善着。不断的提出问题,增加新知识,不断的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最终必须完成的工作。
作者简介:刘亚文,江南镇洞市完小。